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海上旧事(一) -- 晨枫

共:💬70 🌺14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海上旧事(四)

小学里是没有体育课的。劳动人民成天劳动,非劳动人民应该成天劳动,所以不需要体育的。中学了,不知道哪一级领导想起来,毛主席也说过,“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所以我们也有体育课了。于是,土操场上支起了篮球架,照例是没有网的,只有空篮筐。不过这没有关系,给我们一个橡皮球,照样高高兴兴地玩起来。偶尔可以得到一个皮篮球,那是很高级的待遇,要受宠若惊的。我的篮球水平很臭(其实什么球的水平都很臭),让我带球突破,拍着拍着,人跑了,球没了。但我有两个绝招:我会断球,中投还有点准头。有一段时间我也不知怎么的,断球简直断神了,五尺之内,没有断不到的,可惜断到了手,下面就没招了,一运球准丢,一传球准飞,所以还是白搭。一投篮,呵,刚被断球的大老正怒火冲天呢,连人带球一个大盖帽,我就惨了。但是中投准还是有点用的,至少可以帮同伴把对手拉出来,要是不看住我,不用突破就进球了。不过我的带球突破的水平尽管臭,基本动作还是记住了。球场上没用到,挤公共汽车派用场了,要用肩和肘拨开防守的人墙,然后乘虚而入,一气呵成。当然啦,公共汽车上的动作要雅观一点,不要太穷凶极恶,但道理是一样的。打篮球练脚步,还有一个功用:在公共汽车两脚成45度站立,不用扶把手,照样不会东倒西歪。青春年少,要装酷,这是基本功之一。

不过自己打篮球没有看别人打篮球有劲。这别人,不是随便什么人,是中学的女篮。一帮大女生,球是打得没什么好看的,好看的是人。穿上蓝的“线衫、线裤”(那时上海人对运动衣裤的称呼),这在那个年代是最贴身、最性感的服装了。一个个身材惹火美少女,在球场上蹦来蹦去,娇喘嘘嘘,波浪翻滚,把我们看得心潮激荡,暗呼过瘾。够流氓吧。这里面就有后来和某院士唱出一场有声有色的活剧的那位。

老打篮球也不是个事,要换花样。踢足球吧。好在大院里有现成的足球场。照例没网,所以射门是一件很为难的事。射狠了,进球了,要跑老远到后面去拣球。射轻了,又没劲。我根本没耐力,麻秆腿也不是踢足球的料,足球玩玩也就不玩了。不过看足球还是很起劲的。文革后最初的留学生是两个阿尔巴尼亚留学生,一个叫杨尼,另一个名字叫不出来了,好像是什么部长的儿子,很帅,有点苍白,但很少话,总是有点忧郁,现在想起来应该是讨女孩喜欢的类型,但我们是男孩呀,所以还是喜欢杨尼。杨尼开朗,中国话说得好,喜欢踢足球,个子矮壮,跑不死的,脚法也好,是主力。华纺才是上海高校的足球重点,但有杨尼在,华纺算是碰上死对头了。每次比赛,我们这些子弟兵比工农兵大学生还起劲,杨尼也不负我望,常常一脚定音。

那年头没什么电影看,庄则栋率领中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美国、墨西哥的纪录片,是我们看外面世界的钥匙眼。光怪陆离的外国看得我们眼花缭乱,感情和看火星人差不多。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还有那文革年代唯一不是高大响的音乐,但那外国女人怎么头发像金黄的大花菜(上海人叫菜花)一样?看来打乒乓球有出息,换乒乓球吧。架起一块大木板,两块砖,一根细竹杆,场子就有了。练球更简单了,家里对着墙打。家里地方小,只有大床边的墙是完整的,没有遮挡,那就是它了。结果把墙上的石灰打下来好多,还有墙角的蜘蛛网,掉在床上,被老妈一顿臭骂。有时球从床边和墙的缝中掉到下面去了。床底下堆满了老爸的书,找乒乓球把他的书搞得一塌糊涂,又被老爸一顿臭骂。唉,当李富荣第二真难哪。用竹杆当球网,有时球是从竹杆上面过去的还是下面过去的,双方可以争个不亦乐乎。翻网球就特别了,真球网的翻网球是在网顶上停顿一下,再翻过去,轻轻地落下来;竹竿上就不对了,那是“梆”地一下弹起来。到底是往上弹、往前弹还是往回弹,要看球打到竹杆的部位了。所以很长时间,我们没有翻网球的概念,到用真球网时,看到翻网球,大家都口瞪目呆,不知道乒乓球还可以这样跑。用竹杆当球网,最牛的时候,一板子抽杀过去,可以把竹杆打落了。要是这正好是决定性的一分,就有得热闹了,什么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全扔到爪哇国去了。乒乓拍也简单,正胶拍多,因为便宜,反胶拍很稀罕了。横板基本没有,一面贴胶已经够高级了,还要两面?更多的时候,什么胶也没有,光板。光板打球也有光板的味道。削球、搓球就免了,推挡吧。但那抽球,飘飘忽忽的,捉摸不定。中国队着实应该找我们取取经,这又快又飘的形意球肯定可以把瓦尔德内尔气疯了。

夏天了,打球太热,游泳吧。当然啦,游泳不光强身,还养眼。有时分不清哪个更重要了。呵呵,其实还是分得清的,但是就是不说,打死也不说,嘿嘿。大院里的老游泳池在现在新图书馆的地方。有一个小伙伴是少体校学游泳的,游泳动作十分漂亮,我们就缠着他教动作,什么大臂小臂夹角要120度啦,空中移臂要肩膀带动手臂啦,打腿要大腿带动小腿啦,身体可以滚动但不能扭动啦,一板一眼的,煞有介事。过不多久,池子就是我们的了,别人只有看着我们打出一道道白花花的浪迹的份。游泳是按时间的。为了节约时间,可以早早跳进水里,更重要的是要可以从容地检阅袅袅婷婷地出来、顾盼若干周才徐徐入水的女孩子,我们在家里就早早穿好了游泳裤,游泳池大门一开,买了票就往里冲。出来的时候,则满满地享受冲淋凉水的快乐,听着隔壁女冲洗室(草棚屋顶是连通的)传来的叽叽喳喳和嬉笑声想入非非,恋恋不舍得离去。有的时候,三分钱游泳票我们也不舍得,就等游泳池关门了,再溜进去,反正那细竹杆的“枪篱笆”也是千疮百孔,只要没人看着,钻进钻出是没有问题的。但那是水里已经放了明矾,我们也不管,想想其实挺恶心的。游泳池是25米长的(现在的50米标准池是易地重建的)。有时比潜泳,先比一口气横着潜,不久就可以直着潜25米了。潜泳比完了,比跳水。由于受少体校的这个同学的影响,比扎猛子扎得深显得太土了,就比谁跳得远,潜行浅但是距离长。琢磨的结果是要故意“吃大板”,跳得远远的,但不能太高,在空中一挺尸然后再略一收腹,入水时基本水平,有点虾米。结果人人练得肚子让水给拍得红红的。

小时候的体育,到底多少是锻炼身体,多少是玩耍,多少是别有用心,只有天知道。只有现在摸摸38?嫉难?围,想想也算是“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吧。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