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段振豪,评院士的人伤不起啊! -- 大龙猫

共:💬187 🌺395 🌵2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您说的这个是技术细节,码后。

做科学这个事,本来就是过去那有钱有闲的人,抖机灵显聪明满足自己吃饱喝足没处去的好奇心用的,怎么也得有点清高劲儿吧,追求的就是一个"真"字。你可以不善,也可以不美,但不能不真。所以离那苦行僧什么的还差得远呢,真善美三条,就要求您一项而已。

这点上国内的研究生教育确实不足,我在国内念硕士时根本不知还有科学伦理这门课,来了米国一看,入学第一门必修课,上一个学期之久(也听说有半个学期的)。N年前在休斯顿有位中国教授在基金申请中剽窃别人想法的惩罚之一就是给新生连上两期的这门课,和学生一块教学相长。

我上学的学校是医学院的N个系百十号人一起上这门课,但即使上完了这课,我感觉包括我自己在内,中国学生的脑筋里确实缺少这根弦,对剽窃呀造假认识不足。相关的几个系里,每隔一年必然爆发一次以中国研究生为主体的考试作弊案,到现在都还如此,我们谈论的时候一致认为是我们心里确实不把这个当回事,几个人凑一起就把开卷作业开卷考试的内容高谈阔论,还夹中夹英,让老米一听,这不是典型的聚众作弊么。抓住一拨,下一年的有前车之鉴就收敛好多,再下一年的有忘了,有抓一拨。回想为什么我们这么不在乎呢,是国内老师的责任(我自己也当过老师,也有责任),老师们在这些事情上不在乎(如早假抄袭署名之类),学生也不觉得该在乎。

这是我在这件事上认识转变的开始,我现在觉得这个转变是对的,对做科学的人来说,诚实求真是最根本的东西。至于能力,有能力的人多的是,从来缺少的是机遇。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