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译写)《车臣战训》 -- bluearmy2000

共:💬69 🌺83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第四章:结语

1:俄军在1994-2000 期间的战斗力,学到的和忘记的经验

第一次车臣战争和格罗兹尼之战被很多人反复引用作为“俄军已经完蛋”的有力证据。为了对付一群反贼,成百的饥寒交迫的新兵蛋子被弄到车臣送死,而到最后还是没啥作用。同样俄军在1999-2000这次的胜利则被认为是俄军复兴的信号,被各界认为是俄军准备恢复到苏军昔日之强悍的第一步。事实上,以上两个观点都是极端主义的夸大其词,实际上都只对了一半,不过他们对的那部分说的倒是很准确。

在两场战争中,俄军在车臣和格罗兹尼的行动证明只要想做,俄军在很多事情上还是能做好的。例如俄军可以部署和指挥其部队打赢一场有限战争。在战术层面上,俄国军事机器也善于从错误中总结经验教训并予以改正。比如说在1995年的灾难性的新年攻势之后俄军马上就对险恶的战场表现出了高度的适应性和弹性而不是继续机械的死守教条。俄军的官兵们在战斗中表现出了勇气、快速思考和对善于适应不利环境的能力。俄国的国防力量在之后建立了紧急战备旅证明了他们是懂得改变之重要的。根据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的说法:“这一次战争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参战部队的士兵出发之前就已经互相熟悉,而不是跟上次一样当一起被装进坦克和BMP的时候才知道同僚的名字。”特种力量和部队获得了更好的训练并特别提高了山地战的水平,后勤准备的更加完善等等也同样是获胜的关键因素。由多部门的多部队共同参演的联合作战演习也被证明非常有效。由于指挥体系单一化,陆军、内务部和其他部门下属单位在这次战争中可以做到有效的相互支援。以上的这些因素都表明了俄国军事力量的有效变革。其效率的增加证明了俄罗斯的确是在进行一场有力的新军事改革。

不过如果俄国军事力量如果在短期和长期都学到了东西的话,那么在“中间期”似乎他们还有不少问题。两次战争中俄军虽说下苦功做了不少改变,不过当地面部队汇报他们的境况的时候,看起来俄国人总是把上次吃的苦头忘个一干二净。如果说在格罗兹尼首战后俄军的巷战能力很有长进的话,很明显俄军没把这些技巧传给接下来几个月里把守城市的俄军部队,结果弄得俄军在五年后还得再夺这座坚城一次。不过等到了共青村之战时,俄军看起来又忘光了他们学到的那些敌军筑垒阵地之特点和夺取时应采用的战术。

而且,俄国人在某些方面得到了改进,却也忽视了某些方面。比如说因为缺少必要训练和装备,大部分俄国兵不能打夜战。语音通讯的安全性问题依然困扰俄军。装备老化问题从没根本解决过。时间表的计划以及某些基本的军事技巧例如如何有效侦察和确定敌军的力量则还是俄军的短板。以上的问题在1994时的格罗兹尼就浮现了出来,但到了2000的共青村之战中还在困扰俄军。

训练和装备虽说还是个问题,但1999-2000这次的参谋计划确有不少长进。俄军这次攻打格罗兹尼的计划可行性很高(虽说其前提是建立在敌军军力较弱,抵抗较差的条件上的,结果被现实证明此前提不成立)。俄军参谋们从之前的错误、以前的军史和贼军的战术上学会了如何组织小编制单位作战。因为总结出了新的掩护理论,在1999-2000年的格罗兹尼之战中前线部队因此受益良多。通过总结了五年前的教训,俄军的参谋们提出了利用重炮火力阻断敌军前进为主的战法以保护步兵不进行近距离战斗和阻止敌军反坦克手的靠近,其中第二个目标完成的比第一个要好很多。不像1994-1995那一次两方兵力差距不大,这一次俄军充分认识到雄厚的兵力乃是苏军城市战术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因此这一次俄军动员了大批军队(但是因为低估了敌人的人数,所以敌我兵力比还是没能达到苏军二战战训的要求。) 和1994年那次糟透了的作战相比,1999这次俄军兵精粮足人马众多。统一的指挥链也保证了俄军炮火和空袭是随叫随到,而俄军部队出击时也任务明确。 最重要的是,这一次俄军统帅部有明确计划准备占领格罗兹尼,而且他们也明令一线尽可能的避免伤亡。

在1999-2000这次战争中俄军统帅部成功吸取了1994-1996战争的教训,实行了相当有效的宣传战。俄政府严格管制新闻媒体,并成功的利用媒体使得公众站在自己一边。随着俄军不断的顺利进展,俄公众对政府的支持也水涨船高。当媒体对管制逐渐表示不满,同时因前线进展不顺导致的批评出现在后方的时候,俄政府马上组织起了极为有效的宣传战,最大限度的保证了一支现代军队所需要的保密。 无疑,俄政府弱化了各种不利报道,例如高于预期的伤亡数字的问题或者各种人权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在军事学术上来讲,并不属于军事家们的考虑因素(尽管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暴露出来的这些问题其严重性还是超过一般西方军事力量的容忍度)因此再考虑到新闻自由的问题,克里姆林宫和国防部在这一次公关战上表现的是相当出色的。

如果说1994-1996的车臣战争从各方面表现出了昔日强盛的红军是何等堕落的,那么1999-2000这次则证明“俄军已死”的言论就跟马克吐温说的那样是“妄下断言”。俄国武装力量仍然有能力部署、支持和供应一支军级力量进行有限战争。俄军军令系统依然能有效计划并执行这样的的战争。抛开某些问题,俄国武装力量依然证明了他们是一支精于作战的劲旅。最后,在忽略贫乏的训练和军事教育的缺点后,俄国的陆海空三军依然是这星球上极有效率的强兵。

2:俄军经验告诉我们什么

虽说计划工作准备的更好、训练得到了改进,部队协同大有进步并实施了成功的宣传战,但是俄军在格罗兹尼还是遭到了巨大的伤亡,并因其采用的战术把城市炸成了瓦砾堆。即便如此,贼军退出城市的举动究竟是抵挡不住俄军还是蓄谋已久还是很难说。

因此,不管俄军在两次战争中证明了他们的什么能力,他们还是做不到以较低伤亡有效的从敌人手中夺下城市。这其中的一个原因是不论1994还是1999,俄军从根本上均没有准备城市战训练。俄军练习了山地战、小规模城市反恐行动甚至城市防御,但是对于如何攻取有密集人口的城市地区俄军依然不熟。的确,俄军的计划可行性高并且对士兵做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在围城和攻城过程中也小心翼翼。但是这一次俄军又低估了对手的力量。而大部分巷战训练直到俄军进城作战前几天才开始练习。而且这一把俄军的包围圈实际上又是个筛子——全是漏洞。

为什么俄国人在准备规模巨大的第二次车臣战争时又忘了告诉其士兵要准备巷战呢?从我们为这个报告所搜集的各种材料上来看,其根源就在于俄国人极端的认为巷战这东西是能避就避。俄国人从1994-1995的惨剧中学来的教训就是尽一切手段避开城市战斗。因为城市战是一种艰苦、血腥且高度依赖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战方式。打一场城市战就意味着铁定要往后方寄回去数以百计的棺材。就意味着军队无法取得一场快速的胜利好在媒体上表功以取悦百姓。这就是为什么俄国领导层决定尽可能避免近距离作战。也就是为什么俄军经常和村庄长者做交易以求尽可能快的通过城镇地区。也就是为什么俄军喜欢用炮轰城市的方法以求迫使敌人投降之来达到作战的目的。

不过俄国人很快发现他们的想法有些不切实际,俄军还是避不开格罗兹尼和共青村的巷战。结果就是俄军因为之前极为畏惧城市战而没做什么准备,然后事到临头懊悔迟。

1994年贼军虽然在格罗兹尼持续抵抗,但俄国人基本上无视之。1999年俄国人则相信他们几个星期以来的空袭已经把贼军撵出城了。贼军的战略十分明确;他们就是要把俄军诱进城市然后再玩一次1994年式的剧本。结果他们演成了,俄军这一回也被拖入了漫长的拉锯战中,然后被打得伤亡惨重。

俄军在车臣面对的是一支顽强的敌军,这支来自当地人的军队是和各个国家的正规军非常不一样的力量。敌军可以轻易的混入平民中,村庄长者为了村子的安全往往向俄军撒谎。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是一场不对称战争,是一场以“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方式进行的战争。贼军不在乎城地的得失而只想打胜仗,而俄国人则必须要打赢战争并占据这个地区。战略的差异使得贼军就可以很轻松的以不停制造麻烦的方法来积小胜为大胜以求迫使俄国人最后放弃车臣。

充满敌对的城市环境使得作战行动更加复杂。当城市充满了街道和地下通道的时候,那怕计划者实现对这些街道和地下通道了如指掌,但是在制定相关封锁计划时也是非常困难的,并往往需要大量人力来执行。简单围住城市是不够的。而且一旦作战开始,那么由街道、楼宇和各种建筑物组成的极为复杂的城市环境可以给防守方几乎是全方位的优势。如防守方熟知当地地理,这种优势还会被成倍放大。而且贼军装备上体现出的各种现代的先进技术再次加强其优势地位。贼军的小编制单位可以通过地道和建筑物底部的通路实现高速的机动,手提电话则保证了各单位与上级领导的有效联系。其直接结果就是战场对于贼军来说是相当透明的,因此虽然俄军有着更为强大的炮火,但因不能像贼军那样充分了解战场,俄军只能用付出更多的鲜血并把整个城市几乎炸平的方法来取得胜利。

那么,当代各国军队要怎样才能有效应对城市战斗呢?笔者建议先从仔细研究格罗兹尼双方的基本战术开始。最好能立即给部队设计多样化的有针对性的课程以训练部队对城市地形的应对能力。城市地形中防御方的巨大优势必须被有效理解。最后,部队必须抛弃一切幻想,绝对不能像俄国人在1996-1999之间想的那样企图避开一切城市战。这种有害的避战思想虽然没有改变战争的最后结果,但却使战争的代价变得更加高昂。

通宝推:linan,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