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第八次货币战争 欧洲货币危机 1欧洲为什么想统一 -- 水管子

共:💬52 🌺75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7.法郎保卫战

7.法郎保卫战

美国对冲基金挟战胜英镑之威,迅速扫荡了欧洲货币体系的一些外围货币,瑞典克朗、挪威克朗、葡萄牙埃斯库多先后退出欧洲货币体系,西班牙比塞塔、爱尔兰镑等货币纷纷贬值。除了居于欧洲货币体系核心地位的德国马克,就只剩下法国法郎了。

法国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积极倡导者和中坚力量,也是整个欧盟的经济大国。如果把欧洲货币体系比做一幢大厦,那么德国马克和法国法郎就是支撑起整座大厦的最大的两根支柱。如果说连法郎也失守了,那么欧洲货币体系就土崩瓦解了。因此,法郎保卫战是整个欧洲货币危机中交战双方最为核心的战役。

1992年9月18日,在对冲基金的攻击下,法郎同马克的比价跌到了欧洲汇率机制规定的最低限,法兰西银行被迫关门半小时。

9月21日,为了维持汇率,法兰西银行一天之内就买入了510亿法郎。到此时,法国已经动用了除黄金以外将近一半的外汇储备。

9月23日,法兰西银行宣布提高利率,但仍然无法阻止法郎贬值。

德国可以不在意芬兰马克脱离欧洲货币体系,可以坐视里拉沦陷,也可以毫不留情的抛弃英镑,但德国绝不会任由法郎贬值。1993年元旦刚过,对法郎的攻击就进一步增大,仅1月4日一天,德国联邦银行就买进了100亿法郎,法兰西银行则买入了250亿法郎。法国的外汇储备此时已经不足280亿法郎了,法郎危在旦夕!

国际资本对欧洲各国的发动的货币战争,主要是抛售其他各国货币而买入德国马克。德国因为支持东德经济建设而引发通货膨胀,为抑止通货膨胀而提高利率,而提高了利率又导致德国马克升值和国际资本涌入,国际资本的涌入又扩大了德国的货币供给,从而进一步促进通货膨胀。因此,德国当时的经济陷入了一个“通货膨胀-提高利率-马克升值-外资涌入-货币供给增大-通货膨胀”的循环怪圈,境外资本的涌入导致其紧缩货币的利率政策失效。但德国最初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不断拒绝其他成员国的降息要求。其他成员国为了维持本国货币汇率,在经济衰退的情况下不得不一再提高利率,从而进一步损害自身的经济发展。因此,德国采取的高利率政策,对于其他国家而言实在是一场灾难,英镑就是这场灾难的牺牲品。

在其他国家的强烈要求下,经过反复权衡,德国政府决定降低利率。1993年2月4日,德国联邦银行宣布降低利率,贴现率由原来的8.25%降低到8%,抵押贷款利率从原来的9.5%降低到9%。德国降息后,欧洲各国弱势货币对马克的汇率普遍上升,各国得以稍作喘息。

由于德国降息,马克出现了贬值的可能性,国际资本一时间不敢轻举妄动。对于德国来说,降息固然能够减轻由于外资涌入导致通货膨胀的压力,但降息却增加了国内经济扩张所带来的通胀压力。因此,德国对于降低利率十分谨慎,轻易不肯降低利率。

7月,国际资本再度发起攻击,法郎保卫战进入惨烈的最后阶段。7月28日,德国联邦银行再度降息,但由于降息幅度太小,市场没有太大的反应。7月22日-29日,短短一周内,法兰西银行共买入1000多亿法郎,其外汇储备降为负28亿法郎。此时,德国联邦银行已经借给欧洲货币体系成员国将近2000亿法国法郎。

自此,各国耗费巨额外汇储备,所有手段都已用尽,付出巨大代价后回到原点。

1993年8月3日,欧盟12国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布鲁塞尔达成协议:在中心汇率的基础上,将法国法郎、比利时法郎、丹麦克朗、西班牙比塞塔、葡萄牙埃斯库多、爱尔兰镑6种货币的浮动幅度扩大到上下各15%,德国马克、荷兰盾、卢森堡法郎3种货币维持上下各2.5%的浮动幅度。联合浮动汇率制实际上已经崩溃,转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此后,法国法郎等欧洲货币对德国马克、美元等货币的比价大幅下跌,国际资本又赚得盆满钵满。

关键词(Tags): #第八次#货币战争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