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2012年:苍天黄天 -- 井底望天

共:💬332 🌺5064 🌵5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不太同意井大的这一点,现象和本质差别太大。

而通过对中国宋朝时代的科举制度下,官吏的构成研究,也有很有趣的结果。在北宋仁宗庆历6年(1046年),科举出任官僚占57%,到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降到45%,到南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和宋宁宗嘉定六年(1213年)降到了31%和27% 。当然南宋的经济发达,和科举录取率过低,大部分士子们最后选择了从商有关。

北宋期间虽然科举官员比例很高,但这些进士及第进士出身赐进士出身的官员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本身也是官二代管三代。比如河北韩家吕家的。甚至范仲淹那样的名臣,自己算穷苦出身,儿子也中进士,但还是官二代进士。

一旦进入了官僚地主阶级,不犯大罪就不容易掉落,相对来说穷人的上升空间就狭窄了,还是阶级固化。

南宋的科举录取率底,与其说是士人主动选择从商,不如看做那是因为空缺官位少,又不象北宋那样冗官严重--南宋没有北宋那样一个落第士人上西夏当谋主反害自己的切肤之痛,才敢降低录取率--没当官的指望才去经商的。在真宗诗句影响下的人怎么可能那么快转变思想观念?

但是一旦干部任期按年龄退休制度出现之后,最高层的位置,也只能68岁以下,这样就为30来岁的官员们清理了障碍。因此现在大家议论纷纷的现象,将来也不会再出现。

至于这个,希望是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比起公务员考试的残酷,看看“选调生”都是什么人,就知道官二代还是官已经有制度化倾向了。这个可是省级组织部直管的操作。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