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读《巨流河》偶感 -- 酥油茶

共:💬416 🌺2543 🌵11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八十年代后大师们的兴起,余英时的推动作用可能最大

八十年代后大师们的兴起,余英时的推动作用可能最大。

余英时是钱穆的弟子,其本身是坚持中国传统文化立场的,与五四以来中国知识界的主流立场并不相符。五四时期中国传统还是左派与右派的共同对立目标,基本上是被边缘化的。

五十年代余英时曾经质疑郭沫若的《十批判书》是剽窃之作,他的说法后人多有反驳。到底细节如何,因为对《十批判书》与钱穆的文章读的不多,不得而知。

八十年代后大陆受到“启蒙”思想冲击比较严重,虽然那时候西方的资产阶级思想是主流,但中国传统文化也悄然抬头,余英时的《士与中国文化》一书在大陆一度热销。从那时起,“大师”们开始成为中国知识界的一种现象。余英时对胡适,钱穆,陈,傅等人都是很推崇的,可以说,八十年代后大师们在中国能够热起来,余英时的推动作用功不可没。八九年之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少知识分子流亡美国,余英时也曾经热情接待。

作为新儒家的余英时在八十年代与自由主义右派一起推动诸多“大师”,应当说各有想法。新儒家的余英时主要是复兴中国文化传统,而自由主义右派则是用体制外的大师们来在意识形态上对抗共产党的体制。

新儒家也不是必然就与自由主义右派站在一起的。九十年代后特别是南巡之后,出于对自由资本主义的忧虑,部分新儒家在道德方面是与新左派站在一个阵营中来共同对抗自由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的。前一段时间温家宝的“封建残余、文革余孽”那段话,不但得罪的是左派,他可是把坚持中国传统的那一派也得罪了。至于他这么做让自己得罪那么一大片到底是为了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