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杂谈―从1640年英国革命1789年法国革命看物质与意识 -- napolen

共:💬19 🌺3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得民心与得天下

俗语道:“得民心者得天下”,似乎是至理名言,但其实这句话说得并不清楚,严格说

来是不对的。

得民心与得天下其实是两回事,虽然其中有一些联系,但并不是必然的。

要想得天下,除了像赵匡胤那样少数机缘巧合,天上掉馅饼的之外,在中国以及世界历

史上绝大多数都是经过残酷的斗争才得来的。而斗争的成败,并不直接取决于哪一方得

民心,而是取决于哪一方拥有更强大的实力,以及能否将这种实力最终转化为胜利。

得民心是取得强大实力的一个有利条件,得到了人民的支持的一方往往能够更加容易的

增强自己的实力,改变原来对自己不利的力量对比,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取得最终的

胜利,因此就有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说法。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得民心并不会自然的产生力量的壮大。这需要几个转化条件。

首先,得民心的一方要能够及时的扩展自己的影响,以获取更多的支持。否则,坐而论

道,不去放手发动群众,最终只有自取灭亡。像孙中山那样的革命党人就是这样,只会

搞暗杀或是几十,几百个革命者的小暴动,没有能够真正发动起工农大众,必将遭到一

次又一次的挫败。只是由于清王朝实在是气数已尽,才得以建立共和。但即使这样,在

袁世凯北洋六镇的面前,他们也毫无办法。

其次,他们要有足够的时间来将民心转化为实力的增强。这一点,往往并不以得民心一

方的主观意愿为转移,关键要看对手的能力了。如果面对的是强有力的,明智的敌人,

那么弱小的一方一般都会在萌芽状态就被消灭掉,只有敌人犯了错误,或是能够主动避

开敌人的打击,保存住实力才能够将民心转化为实力。中国历史上无数次在萌芽状态就

被扑灭的起义或革命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第三,得民心一方的领导人要有足够的能力来将民心转化为实力继而将实力转化为胜利

。靖难之役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建文帝其实并不是一个坏皇帝,就他当政的短短几年时

间来看,除了在一些复古政策上显得有些幼稚迂腐之外,总的来说完全可以当一个不错

的守成之主,再加上他作为明王朝的合法继承人已经得到了天下的承认,应该说他是得

民心的,至少比那个兴兵作乱的燕王朱木隶得民心,而且他的实力也要远远超过燕军。

但是,他所面对的对手是雄才大略的明成祖!这一点是他无论如何也比不上的。尽管得

到了民心,拥有了实力,他却没有把这些转化为胜利的能力。于是在燕军凌厉的攻势之

下,北伐的官军一次次遭到惨败,终于燕军攻破南京,一片火海里建文帝不知所终。

当然,还有一条,民心所带来的实力必须有可能取得胜利。像鸦片战争和其他无数次殖

民地人民的反侵略战争,由于双方科技相差太远,以至于不论中国是如何的得民心,也

摆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可见,虽然得民心与得天下有着一定的联系,但是得民心者未必得天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