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三峡到底应该蓄多少水? -- 悠然见南山

共:💬160 🌺808 🌵2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三峡到底应该蓄多少水?

三峡到底应该蓄多少水?

三峡现在很热闹,因为南方系正在集中火力,乌有反转,南方反三峡。可能还是南方站上风,因为平面媒体的影响更大。

既然被攻击,那总是有原因的,三峡自身总是有些问题。我曾经疑惑为什么犹太人总是被屠杀,这个民族如此聪明,如此富有。后来才知道原因,是因为犹太人只顾赚钱,名声不好。

三峡的问题,主要是水位的问题。目前的三峡运行方案,主要是两个水位,夏季145米,冬季175米。夏季水位低,是为了防洪,冬季没有防洪的需求,可以多蓄水。按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运行方案。但是几年下来,发现不是这么回事。

1、冬季水不够。汛期结束后开始蓄水,但是此时长江流域进入枯水期,三峡在短时间内大量蓄水,下游的水就少了。三峡第一次冲击175米水位的时候没有成功,只蓄到172米,因为下游水位太低,严重影响航运。三峡秋季蓄水引起的长江下游水位降低,导致洞庭湖和鄱阳湖和长江的落差加大,湖水加速外泄。等于两大湖为长江补水。如果没有三峡,今年的两大淡水湖不会这么干旱。这也是为什么要在鄱阳湖上建坝的原因。那么提前蓄水呢?多蓄点洪水是不是会好点,虽然洪水的泥沙量会增大。

有人认为反正水最后都流下去了,三峡高水位对下游干旱没有影响。举个例子,在一天的时间里给病人抽1000毫升血,然后每天给病人输100ml血,连输十天。血量一样不?所以这对病人没有丝毫影响,是不是啊?这都神马逻辑~~~~~~~~~

2、夏季水太多。三峡确实有巨大的防洪库容,但是三峡的运营部门可不喜欢这个防洪库容。因为水库运行的原则是“蓄清排浑”,通俗的讲就是水清的时候蓄水,水浑的时候放水。不发大水的时候水是清的,发大水了,水就是浑的了。所以实际上要想水库寿命长,就要在发大水的时候放水,把泥沙冲下去,可这样就不是防洪了。

三峡水库的放水期是5月25日至6月10日,这期间,三峡库区水位要从155米降到145米。 10天之内,库区水位要降10米,这意味着将有50亿立方米的水量泄到下游,除排泄上游正常来水外,一天要增加3000多立方米/秒的流量,增加了下游的防洪压力,这时鄱阳湖正好进入主汛期(鄱阳湖4-8月是汛期,5-6月是主汛期),三峡水库增加这么多流量下去,鄱阳湖泄洪压力大大加重。

3、水位反复变化,边坡在浸泡后又裸露,导致库区滑坡等地质灾害加重。

虽然南方系的调门很高,但是战略忽悠局的功力也不可小觑。前几天媒体报道三峡加大下泄流量,为下游补水。潜台词这是三峡的功劳一件。实际上按照运行方案,5月25号到6月10号正是三峡每年例行放水至145米的时间。然后又有新闻,三峡调节库容即将用尽,未来将无水可补,这又是个忽悠,145米要是没水,三峡还怎么发电?实际上水位限制是139米,因为三峡船闸的底线是海拔139米。如果水位降到139米下,船闸用不了,发电也受影响,但是你说没水就太过了,当老百姓好糊弄。

所以,目前三峡的运行方案还有很多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三峡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

----------------------------------------------------------

三峡善后难

外链出处

在今年4月举行的长江论坛上,长江流域多个省份的副省级官员代表均强调本地区面临的困难。江西希望在鄱阳湖口设闸,解决鄱阳湖特有的枯水期过长问题;湖北称三峡水库蓄水后防洪遇到了新问题;湖南称随着上游来水减少,洞庭湖区有350万人存在安全饮水问题;上海则对长江口的盐渍化表示担忧。

  

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高级工程师熊大则认为,三峡水库在放水,三峡集团将此说成是为下游补水“同样也很扯淡”,因为三峡水库需要借此为夏季防洪做好准备,“就算下游涝了,他们也会放水”。

  当然,这一切并不意味着三峡工程对鄱阳湖区没有不良影响。许新发说,不良影响主要出现在三峡水库蓄水期,每年10月特别明显,长江水位迅速降低,湖水大量向长江下泄,导致湖区枯水期提前,到第二年4月才能缓解。“此前枯季还有几十亿立方米水,这几年就几亿立方米了。”蓄水减少,也削弱了鄱阳湖的抗旱功能。

  三峡水库蓄水后,枯水期长时间持续低水位,直接引发湖区取水困难、湿地萎缩、渔业资源锐减、血吸虫病防治难度加大等一系列问题。

  江西省环保厅一位官员今年4月向财新《新世纪》记者透露,鄱阳湖区2001年之前属于一到三类水质,但最近几年劣于三类的水体在明显增加,枯水期一到三类水体更是可能不到30%,鄱阳湖水的生态功能明显降低。

  作为中国四大淡水湖中惟一没有富营养化的湖泊,鄱阳湖现在也面临危险。据江西省环保厅的数据,蓝藻已经成为鄱阳湖的优势藻种,最近几年鄱阳湖区的富营养化指数基本在48左右徘徊,逼近50的富营养化临界值。

  洞庭湖区也有类似情况,湖南省政府参事、洞庭湖水利工程管理局局长刘卡波曾在接受财新《新世纪》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长江入洞庭湖水量减少,湖区枯水期提前,同时水位降低。枯水季节,工农业生产需水旺盛,水资源的供需矛盾逐步显现,洞庭湖急需补水。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三峡大坝蓄水期实际的下泄流量与当初的估计相去甚远,这对三峡工程运行及相关省份带来了不利影响。

  根据财新《新世纪》记者查到的一份水利部1991年材料,针对长江中下游和河口地区的测评显示,三峡大坝建成后,全年大多数月份的月均泄水量将与天然情况相同,枯水期还将有所增加,只有10月份有所减少。而且,经过调节后,10月份的下泄流量亦可大于每秒1万立方米,即便是枯水年,仍可大于最小月平均量。

  但到了后来,考虑到上游来水紧张等因素,三峡集团公司和部分专家一度提出蓄水期下泄流量达到每秒5000立方米,就能解决中下游的用水安全问题。

  此想法在实施时遭遇困难,因为长江中下游的用水量增加明显。例如,根据江西省环保厅的数据,2000年至2009年江西省的用水量,平均每年增加4亿立方米左右。用水量的增加,加上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不均,导致枯水年份和枯水时段用水矛盾加剧,问题难以解决。

  为此,2009年水利部制定《三峡水库优化调度方案》,规定每年10月蓄水期间,上旬、中旬和下旬三峡水库的下泄流量,应分别按不小于每秒 8000立方米、7000立方米和6500立方米来控制。如果来水低于上述流量,可按来水流量下泄。尽管与每秒5000立方米相比有所增加,但与最初所说的每秒1万立方米相比差距仍然明显。

 

层层建坝,对三峡水库的来水产生显著影响。三峡枢纽管理局枢纽运行部主任胡兴娥去年接受财新《新世纪》记者采访时说,现在三峡水库越来越难以蓄满。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长江上游大中型水库陆续建成蓄水后,9月和10月三峡水库的来水量下降趋势明显,并有逐步加快下降的趋势。

  根据《三峡坝址径流特性分析报告》数据,1991年至2006年9月、10月的长江流域平均径流量,与1951年至1990年同期系列均值相比分别减少18.4%和14.9%。

通宝推:青衣江水,非真,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