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请中国政府对萨米人的悲惨遭遇表示关注 -- Emyn

共:💬9936 🌺84379 🌵123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财经》分为两个时期

《财经》分为两个时期,胡舒立时期与后胡舒立时期。胡舒立时期的代表就是《谁的鲁能》,而后胡舒立时期的代表应该就算是点名俞书记与李薇这件事了。

虽然李薇这件事以前就有多维报道过,但俞书记毕竟还是现任政治局委员,已经算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了,不是退休的财政部长、外交部长、国安部长所能比的。所以《财经》如此大胆,说明在胡舒立出走以后,老板并没有变化,基本路线也还是以揭露黑幕为主。胡舒立与《财经》的分歧,还是理念稍有不同而已,没有本质区别。

胡舒立从《财经》出走之后现在担任的是财新传媒总编。财新传媒最近有两件事比较出风头。一是《邵氏弃儿》,前一段时间很为人关注,二是其下属的财新网贴出了茅于轼的文章《把毛泽东还原成人——读〈红太阳的陨落〉》。讲到这里,胡舒立时代的《财经》也好,后胡舒立时代的《财经》也好,以及财新传媒也好,基本背景算是很清楚了吧。

另外多说几句,立场问题是一方面,但一码归一码,《谁的鲁能》,《公共裙带李薇》,还有《邵氏弃儿》这些文章还是要肯定的,这一点要分清楚。甚至《南方周末》过去也是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的,比如说孙志刚事件的报道就是一例。

《南方周末》的报道中另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是在2000年。这一年的8月24日立场偏右的《南方周末》刊载了立场偏左的李昌平给国务院朱镕基的一封信。这封信里面开门见山三句话:“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

这封信随后引起轰动,直接导致国务院反思农业问题并开始了免去农业税的试点。西西河里有大牛将废除农业税归功于老朱的头上,至少我是很难认可这样的说法的。与其说废除农业税是老朱的功劳,不如说是李昌平与《南方周末》的功劳。没有李昌平冒着老朱龙颜大怒的风险直言犯谏,没有《南方周末》报道出来形成对老朱的舆论压力,按照老朱气量狭小刚愎自用的性格,他那里有可能听得进去?哪里有可能开始废除农业税的试点?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