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苏联解体教训:政治变革危险期与主体民族主义危险性 -- wage

共:💬172 🌺426 🌵1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问题又绕回来了:那你怎么解释当初苏联成立时主体民族比例

同样是50%左右的?这不是有内在逻辑矛盾的吗?

很简单:当初成立时,各民族有高于民族主义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可以形成国家认同。当领导精英中失去这个意识形态以后,他们就必然用打破国家认同的方式来获得自己的利益。哪怕民众仍然大部分保持这种国家认同。这可以很好的解释苏联解体的过程。你看单看主体民族人口比例可以吗?

第二,一方面你必须承认,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的历史渊源,是远高于南斯拉夫那种单纯血缘上东斯拉夫人的关联。这部分要感谢可恶的满清另一方面。正因为许多少数民族在宗教血缘等方面与汉族有所不同,我们才更应该建立更高层次的中华民族国家认同,淡化血缘上的民族认同。这在学者看法中,就是国族(nation)认同,包涵了族群认同(Ethnic identity)。我看到的现实是,许多少数民族对中国的认同越来越强,以前我说的腾格尔就是很好的例子。而你说的汉改少以后认同少的情况,请提出具体例子。

第三,你拿苏联解体后,几个中亚共产党前第一书记都长期掌权,这可是发生在苏联解体后的,与民族政策有关系吗?而且哈萨克斯坦的纳扎尔巴耶夫当初为保留苏联可是奋斗到最后,比叶可强多了。而且我觉得他们在苏联解体后表现,正好证明我第一条说的政治精英都用民族主义代替共产主义意识形态,这样可以保证自己权力,是多么的准确民众当初可是90%要保留苏联的啊,现在当然都是民族主义了,小人之德如草嘛。可是,他们对以前的苏联真一点不留恋?我记得河里就有人发过在哈萨克斯坦与普通人交流的结果,他们基本都认为,苏联时期更和谐舒服。至于斯大林,这货就是个大俄罗斯主义者,贴标签是很不可取的,您自己百度斯大林传吧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