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有战史牛人帮忙么 -- 霜迹板桥

共:💬54 🌺449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有战史牛人帮忙么

在校内看了篇转贴,气不打一处来,果粉现在是愈发理直气壮了

你看过日本投降书的全文吗?

本想逐一批判,无奈能力有限,还望大牛帮忙

我从不否认国军英勇卫国,为抗战胜利作出巨大贡献,不过仗打成那样,和国党无能密不可分。

下面是我大致记得的与文章有出入的地方,还望大家指教

七十年过去了,有几个中国人知道同盟国二次大战中国战区最高司令是蒋介石。七十年过去了,有几个中国人知道在内战中“恶贯满盈”的“中美合作所”在抗战中是盟军重要的情报机关。

好像tg史料只是说过军统是借的“中美合作所”的牌子和房子做掩护,没人说过他们就是渣滓洞那群,应该是读者自己误解

百度介绍

1943年“中美合作所”成立后,白公馆曾改为来华美军人员招待所,到1945年又作为特别看守所重新关人。

七十年过去了,有几个中国人知道被吹的神乎其神的平型关大捷是平型关战役的一部分,而平型关战役又是太原会战的一部分,没有国民党第二战区的配合,哪来的所谓“大捷”。七十年过去了,有几个中国人知道抗战中被日本人认为仅有的两次中国军队的勇猛程度要超过自己的战役之一的桂林保卫战(另一次为昆仑关战役日军第5师团被中央军第5军击败)。

如果算太原会战,那tg该是被拖累了吧

桂林保卫战国军基本跑光了,是地方民团,保卫自己家乡自然比那帮国军勇猛多了

七十年过去了,有几个中国人知道抗战期间战线最长的会战──武汉会战。有几个中国人知道在武汉曾经上演了一场规模仅次于英德伦敦空战的武汉空战,有几个中国人知道宋美玲女士为鼓舞官兵士气五次赶赴武汉前线差点被日本人炸死。七十年过去了,大家只知道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却不知道在他之前已有不少人提出过类似的理论,其中就包括蒋介石(31年)和蒋百里(36年),毛只是借鉴后加以改进(38年)。

不列颠空战的损失能把中日两国空军包办了吧?仅次?马里亚纳火鸡吃亏了,只能算海战..

七十年过去了,也许中国人从来就没有认真的想过为什么作为中流砥柱的领袖在抗战期间除了一篇论持久战和几次讲话外几乎没有其他作为。他从来没有上过一次抗战前线,从来没有直接或间接的指挥过一场对日作战?(说的漂亮不等于做的漂亮)

且不说老毛,花生的战绩经常是指手画脚,或者啥节日谢礼的虎头蛇尾仗(雪峰山)

七十年过去了,有几个中国人发出过这样的疑问:55年授衔的共和国将帅们都少有抗战的经历。而国民党高级将领几乎个个与小日本干过。七十年过去了,在大陆的主流媒体和教科书上没有把抗日战争的所有战役完整的介绍过一次,甚至连起码的大事记也没有。七十年过去了,有几个中国人看过日本的投降书?难道就是因为上面写着大日本皇军向国民政府投降向蒋委员长投降之类的字眼?七十年过去了,有几个中国人知道8月15日对这个百年来饱受屈辱的国家意味着什么?七十年过去了,也许我们自己对那场战争都已经遗忘的差不多了

不说别的,十大元帅有哪个打酱油了?都被少有了?

七十年过去了,有几个中国人知道李向阳和他的游击队是虚构的,真正让日军闻风丧胆的军队是国军的委员长卫队。这支军队使用德军的装备,甚至有德军教官亲手指导。在南京雨花台,委员长卫队的两个营独自阻击日军一个甲种师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一共只有六个甲种师团),平均每个士兵要坚守25米长的阵地,面对50名日军精锐部队的士兵,但胜利者依然是中国人。

李向阳是有原型的好吧。委员长卫队才扯淡,什么2个营,那是孙元良的一个师而且才守了一天,而且日军开战有17个甲种师团

七十年过去了,有几个中国人知道在常德保卫战中,74军57师的8000名官兵阻击10万日军15天之久,最后只有200人能够战斗。师长发出了74军57师最后一封电报:弹尽,援绝,人无,城已破。职率副师长、师附、政治部主任、参谋部主任死守中央银行,各团长划分区域,扼守一屋,作最后抵抗,誓死为止,并祝胜利。74军万岁!

常德保卫战的确可歌可泣,但如果不是花生的指挥...花生后来还打算把余程万毙了(最后还是被台儿庄英雄给害了)

百度

本来这个防御态势还是很正确的,不过这时正好是蒋介石去开罗会议前夕,蒋介石登机前,突然心血来潮,下了个手令,命令 第10集团军反攻。第六战区接令后,不敢违抗,干脆把球踢给了王敬久,王敬久也知道光凭所部处于守势状态的两个军,在兵力与机动力皆不如日军的状况下,无从攻击取胜。但这是老头子的命令,如果不执行就是态度问题了,立即发出反攻命令,并扬言要一句收复长江右岸。结果空耗军力,日军没有被击退,自己战斗耗尽,还丢了战略要地暖水街,致使日军毫无顾忌的抽调主力扑向常德。

还望大家帮忙补充,对果粉,我就喜欢打脸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