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萨爹与中国导弹潜艇 -- 萨苏

共:💬227 🌺12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是G(Golf)级,只有一艘,就是200,是导弹潜艇,而且是战略导弹

是G(Golf)级,只有一艘,舷号就是200,是导弹潜艇,而且是战略导弹,不是战略核潜艇,也不同于今天能发射飞航导弹的潜艇。

(转载 http://www.gchjs.com/zgjd/hjqt.htm)

中国海军潜艇部队

  潜艇部队是在水下遂行作战任务的海军兵种,具有良好的隐蔽性,较强的突击力,能长期在水下作战,是海军的重要作战力量。中国海军潜艇部队自1954年6月成立独立潜艇大队以来,现已发展成为包括常规动力潜艇部队和核动力潜艇部队在内的强大水下力量。

  1950年8月,海军在北京召开建军会议,确定了“以现有力量为基础,重点发展海军航空兵、潜艇和鱼雷快艇等新力量(简称‘空、潜、快’),逐步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的建军方针,决定优先建设潜艇部队。1951年4月20日,海军选调275名干部、战士组成潜艇学习队,到苏联海军太平洋舰队驻旅顺老虎尾的潜艇分队学习。1952年5月,第一个潜艇基地在青岛开始修建。1953年8月20日,海军潜艇学校在青岛成立。

  1954年6月19日,以旅顺潜艇学习队基础,海军第一支潜艇部队――海军独立潜艇大队在青岛成立。6月24日,海军独立潜艇大队接收了2艘苏联M级老式小型潜艇,命名为“新中国11号”和“新中国12号”。7月,又接收了2艘苏联“斯大林”级(C级)中型潜艇,命名为“国防21号”和“国防22号”,并开始执行远航巡逻警戒任务。1955年9月,独立潜艇大队改编为潜艇第一支队,1958年底扩编为3个支队。到1976年,海军3个舰队都组建了常规动力潜艇支队。1975年2月,第一支核动力潜艇支队在北海舰队正式组建。

  海军潜艇部队成立初期,只有4艘从苏联购买的二战时期老掉牙的潜艇,难以担负保卫共和国海防的重任。1953年6月4日,中国和苏联政府签订了“海军订货协定”,苏联向中国有偿转让W级常规动力攻击潜艇建造权,提供成套器材设备和设计图纸资料,由中国船厂装配制造,并派专家来华指导。1956年3月26日,中国装配制造的第一艘W级潜艇下水,1957年10月验收入列,代号为03型。截止到1963年,中国共生产了数21艘03型潜艇。通过转让制造,不仅使海军潜艇部队装备了较先进的潜艇,而且使中国造舰工业形成了潜艇规模生产能力,为中国潜艇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1959年2月4日,中苏签订第二个海军订货协定,苏联向中国有偿转让R级常规动力攻击潜艇和G级常规动力导弹潜艇建造权,并提供设计图纸资料和一批器材设备。1960年中苏关系破裂,苏联政府撤走专家,同时中断器材供应。面对困难,中国决心按图纸资料自行建造。1963年8月,中国仿制的第一艘R级常规动力攻击潜艇下水,1965年9月验收入列,代号033型。中国仿制的第一艘G级常规动力导弹潜艇于1964年9月下水,1966年8月入列,代号031型。1969年6月22日,全部采用国产材料设备建造的第一艘033型潜艇交付海军潜艇部队使用。通过苏式潜艇的仿制和国产化,使中国造船工业水平和海军潜艇部队战斗力有了很大提高,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科技人才和造船技术工人,为下一步自行研制新型潜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69年10月,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常规动力攻击潜艇开工建造,1971年7月下水,1974年4月交付海军潜艇部队使用,代号035型(明级)。标志着中国常规动力潜艇由转让制造、仿制生产走向自行设计研制的阶段。

  随着潜艇数量的增多和电子设备的发展,海军潜艇部队活动范围逐步扩大延伸至太平洋西部和中部海域。1976年12月,东海舰队252艇首次突破第一岛链进入太平洋西部进行远航训练,吹响了中国海军向太平洋进军的号角。1980年3月,东海舰队256艇又突破第二岛链进入太平洋中部,标志着中国海军潜艇部队已具备中远海作战能力。

  核动力应用于潜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潜艇发展的历史性突破。核潜艇具有常规潜艇无法比拟的隐蔽性好,机动性高,航速快,活动范围广,续航能力大、战斗力强等优势。自从1958年6月中国第一座核反应堆开始运转以后,为了保卫共和国漫长的海岸线,中国决心建造自己的核潜艇。面对苏联以组建联合舰队为筹码给予帮助的条件,毛泽东发怒了,誓言:“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1958年6月27日,毛泽东批准了国防工业委员会《关于研制导弹原子潜艇》的绝密报告。在聂荣臻元帅的主持下,中国开始了研制核潜艇的艰难历程。当时,中国核潜艇设计者手中所掌握“资料”只有两张模糊不清的美国核潜艇照片和一件从西方儿童玩具店买回来的核潜艇模型。1965年6月,核潜艇总体研究所上马,一支几百人的队伍,静悄悄的从北京来到四川境内的青衣江畔,开始了中国第一座潜艇核动力陆上模式堆试验基地的建设。与此同时,第一个核潜艇制造厂在辽宁葫芦岛开始兴建。1968年11月,中国第一艘核动力攻击潜艇开工建造,1970年8月30日核动力陆上模拟堆启堆试验成功,1970年12月26日下水,1971年8月23日首次深潜试验成功,1974年8月1日正式编入海军战斗序列,命名为“长征1号”,代号091型(汉级)。从此,海军潜艇部队进入了拥有核潜艇的新阶段,中国也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中国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编入海军战斗序列后,加快了研制战略导弹核潜艇的步伐。1981年4月,中国第一艘战略导弹核潜艇下水,1983年8月正式加入海军战斗序列,代号091型(夏级)。

  自1979年底起,中国就开始了潜地固体战略导弹的研制。1982年10月12日,中国第一枚潜地固体战略导弹“巨浪-1号”首次由031型(G级)常规动力导弹潜艇水下发射试验成功。中国一跃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水下发射战略导弹能力的国家。这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美国《海军学会会报》评论说:“当中国宣布她从潜艇上发射弹道导弹试验成功时,事情已经变得十分清楚,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为世界第五个拥有一支以海洋基地具有威慑力量的核大国。”英国《每日电讯》评论:“中国水下发射战略导弹成功,意味着中国将拥有一支以潜艇为基地的核打击力量,这是任何潜在的袭击者都必须考虑的。”

  1988年9月15日,中国自行研制的091型(夏级)战略导弹核潜艇水下发射“巨浪-1号”战略导弹试验获得圆满成功。随后“巨浪-1号”导弹设计定型并装备部队。中国从此拥有了海上核反击力量。 这再次引起了世界的震惊。美联社评论说:“中国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成功,表明中国海军起了质的变化,已经拥有发动海上进攻的能力。”法新社称:“中国海军已不再是一支只能在近海巡逻的海岸警备队。中国的军事实力有了明显的加强。”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为因应周战略环境变化和保卫海洋权益需要,中国加快了海军装备的发展步伐,设计建造了039型(宋级)常规动力攻击潜艇,同时,开始发展093型核动力攻击潜艇、094型核动力战略导弹潜艇和巨浪-2号潜基战略导弹。此外,还从俄罗斯引进了有“世界上最安静的常规潜艇”之称的“基洛”级(Kilo)常规潜艇。随着新型潜艇的陆续入列,标志着中国海军潜艇部队的作战能力又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今天,中国海军潜艇部队已发展成为拥有常规动力攻击潜艇、常规动力导弹潜艇、核动力攻击潜艇和核动力战略导弹潜艇等多种类型潜艇的强大水下突击力量,可遂行战略核反击、消灭敌运输船和大、中型战斗舰艇,摧毁敌基地、港口和岸上重要目标以及进行侦察、反潜、布雷、巡逻和运送物资、人员等任务,成为中国海军的一个重要兵种,并且是最具威慑力量的兵种。

  1996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东南沿海举行规模空前的军事演习。美国派出“独立”号和“尼米兹”号两个航母战斗群到台湾海域附近,并扬言要派“尼米兹”号穿越台湾海峡,但后来美国间谍卫星发现原本停靠在青岛核潜艇基地码头上的中国海军核潜艇全部无影无踪地消失了,于是,美国军方急令“尼米兹”号停在台湾海峡350海里之外。中国海军核潜艇部队显示了其威慑力量,迫使在全世界到处耀武扬威的美国航母在台海危机中不敢轻举妄动。

  近几年来,海军潜艇部队以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现代海战为目标,刻苦钻研装备,大胆改革训练,积极探索对付现代水面舰只、潜艇、反潜机的新战法。他们先后进行了潜艇远航、远距离鱼雷攻击、大射距鱼雷攻击、潜机对抗、大深度满载布雷、抵近敌港口隐蔽布雷,以及单艇对多个海面目标连续攻击、多艇对大型海上目标轮番攻击等高难科目训练,多次组织高强度饱和性攻击、多艘潜艇协同、潜舰协同、潜机协同、海上封锁作战和跨海区远程奔袭等实战演练,出色地完成了陆海空联合作战演习、多项重大科研试验和战备巡逻任务。海军潜艇部队的潜艇远航、水下突击、协同作战、海上封锁作战和对空防御等能力不断提高。

  巨鲸蹈海浪冲天。中国海军潜艇部队正以她钢铁的身躯,在万顷波涛下筑起一座更加坚固的“水下长城”!

中国海军潜艇部队潜艇(1957―2000)

030型(W级)常规动力攻击潜艇

中国根据中苏海军订货协定装配制造的苏联W级常规动力攻击潜艇。首艇115艇于1954年4月在上海江南造船厂开工建造,1956年3月下水,1957年10月服役,共建21艘,目前已全部退役。该型艇长76米,宽7.6米,吃水4.5米,水上排水量1080吨,水下排水量1320吨,水上航速17节,水下航速15节,潜深200米,艇员53人。装备2门25毫米双管火炮(后取消),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20枚鱼雷或40枚水雷。

033型(R级)常规动力攻击潜艇

中国根据苏联R级潜艇仿制的常规动力攻击潜艇。首艇于1960年在上海江南造船厂开工建造,1963年8月下水,1965年9月服役,先后共建80多艘,是中国生产量最大的一型潜艇,目前仍有部分在役。该型艇长76.8米,宽7.3米,吃水5.2米,水上排水量1400吨,水下排水量1800吨,水上航速15节,水下航速13节,潜深300米,续航能力8500海里/10节,艇员54人。装备8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28枚鱼雷或40枚水雷。1980年武昌造船厂对351艇加装了3座鹰击-8(C-801)舰舰导弹发射器,可水面发射反舰导弹,携弹6枚。

031型(G级)常规动力导弹潜艇

中国根据苏联G级潜艇仿制的常规动力导弹潜艇。首艇200艇于1960年在大连造船厂开工建造,1964年9月下水,1966年8月服役,只建造1艘,主要用于部队训练和导弹试验,1982年10月首次水下发射巨浪-1号潜地战略导弹试验成功。该型潜艇长98米,宽8.6米,吃水6.6米,水上排水量2350吨,水下排水量2950吨,水上航速17节,水下航速13节,续航能力6000海里/15节,艇员86人。装备2具导弹发射筒,2枚巨浪-1号潜地战略导弹;10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30枚鱼雷。

035型(明级)常规动力攻击潜艇

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代常规动力攻击潜艇,国外称为明级。首艇233艇于1969年10月在武昌造船厂开工建造,1971年7月下水,1974年4月服役,先后共建15艘。该型艇长76米,宽7.6米,吃水5.1米,水上排水量1584吨,水下排水量2113吨,水上航速15节,水下航速18节,潜深300米,续航能力9000海里/10节,艇员57人。装备8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16枚鱼雷或32枚水雷。

039型(宋级)常规动力攻击潜艇

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二代常规动力攻击潜艇,国外称为宋级。首艇320艇于1994年5下水,1996年5月服役,目前共建2艘。该型艇采用水滴形艇体,艇长74.9米,宽8.4米,吃水5.3米,水上排水量1700吨,水下排水量2250吨,水上航速15节,水下航速22节,潜深300米,水下续航能力3300海里/4节,艇员60人。装备鹰击-8(C-801)潜舰导弹发射筒,可水下发射反舰导弹;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

基洛级(Kilo)常规动力攻击潜艇

前苏联研制的常规动力攻击潜艇,西方称为K级。首艇于1979年开工建造,1981年服役。原型编号877型,出口型为877EKM型,发展型为636型。中国于1995年到1998年先后从俄罗斯购入4艘,前2艘为877EKM型,后2艘为636型。该级艇采用水滴形艇体,艇壳装有消声瓦和反声纳橡胶涂层,具有极佳的静音效果,被称为世界上“最安静的常规潜艇之一”。艇长73米,宽9.5米,吃水6米,水上排水量2500吨,水下排水量3000吨,水上航速11节,水下航速17节,潜深300米,水下续航能力400海里/3节,艇员52人。装备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18枚鱼雷或24枚水雷。

091型(汉级)核动力攻击潜艇

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代核动力攻击潜艇,国外称为汉级。首艇401长征1号于1968年11月在辽宁葫芦岛造船厂开工建造,1970年12月26日下水,1974年8月1日服役,先后共建5艘。该型艇采用水滴形艇体,艇长100米,宽11米,吃水8.5米,水下排水量5000吨,水上航速25节,水下航速30节,潜深300米,艇员52人。装备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自第3艘起加装了了6具鹰击-8(C-801)舰舰导弹发射器,可水面发射反舰导弹。

092型(夏级)核动力战略导弹潜艇

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代核动力战略导弹潜艇,国外称为夏级。首艇406艇于1970年9月在辽宁葫芦岛造船厂开工建造,1981年4下水,1983年8月服役,西方估计建有4艘。1988年9月成功进行了水下发射巨浪-1号潜地战略导弹试验。该型艇长120米,宽10米,吃水8米,水下排水量8000吨,水下航速22节,潜深300米,艇员84人。装备12枚巨浪-1号潜地战略导弹(射程2700公里,战斗部为30万吨TNT当量核弹头),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