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日本会重开F-2生产线吗? -- 晨枫

共:💬24 🌺29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日本会重开F-2生产线吗?

3月11日日本东北宫城海域发生9级特大地震,随后的特大海啸不仅造成了震中附近人民生命财产的惨重损失,还使日本航空自卫队(简称空自)松岛基地的18架F-2B双座战斗教练机被损毁。现在还不清楚其中有多少能够修复。这样海水浸泡之后又没有及时抢修的精密装备挽救回来的难度非常之大,在营救灾民和福岛核电站事故的严峻挑战面前,抢修这些F-2B恐怕是日本政府根本顾不上的事,这18架飞机加上基地上其他飞机全部报废的可能性不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大地震后,松岛基地的F-2受到严重损坏

F-2是日本航空工业试图进军战斗机研制的一个企图。开始的时候雄心勃勃,但现实政治使得整个计划虎头蛇尾,不仅没有在技术上实现突破,落了个F-16第40批次大改的结局,还由于单价太过离谱而被迫提前结束生产计划。原计划生产130架,后来削减到94架,现已交付至少77架,其中44架F-2A单座战斗机,33架F-2B双座战斗教练机。松岛基地是空自F-2飞行员的主要换型训练基地,海啸损失使空自一下子丧失了超过一半的F-2B。

空自正在面临换代的问题。老旧的F-4EJ已经是越南战争时代的东西,早就不堪重任。三菱重工组装的F-15J相当于美国空军的F-15A,也是1980年首飞、1981年开始服役的飞机。美国空军已经把F-15A/B退入二线,原计划F-15C/D将被F-22取代,在F-22生产计划削减后,部分F-15C/D得到现代化改装,包括主动电扫雷达、Link16数据链、JHMCS头盔瞄准具等先进技术,继续用于制空作战;更新的F-15E是双用途战斗机,但主要用于对地攻击。要是还有足够的机体寿命,日本的F-15J也可以进行类似的改装,只不过还要包括F-15A到F-15C的改装,才能和美国空军的改装F-15C的水平拉齐。不过美国空军的改装是在F-22数量不足和F-35还未服役的情况下的填补空缺之举,日本的下一代主力战斗机还根本没有着落,这才是大问题。

日本多年苦求F-22而不得,现在只有退而求其次,打算采购F-35。作为专业空战的F-22的搭配,F-35是一架优秀的对地攻击战斗机。但日本需要的是下一代的主力制空战斗机,F-35难当重任。尽管采用了世界上推力最大的F135发动机,其推重比还不及F-4EJ,翼载更是远远超过F-4EJ,最大速度只有M1.6。按照空战配备出击时,只能挂载两枚近程空空导弹和两枚中程空空导弹(洛克希德拍胸脯打包票未来可以增加到4枚中程空空导弹)。作为截击机,F-35的速度严重不足;作为格斗战斗机,机动性和近程空空导弹数量严重不足。2010年英国范堡罗航展上,欧洲“台风”展台上的消息人士透露,“台风”团队在内部的空战模拟演习中表明,4架执行防空作战任务的“台风”得到预警机支援的话,可以有把握地打败8架执行纵深攻击任务、挂载两枚空空导弹和两枚JDAM制导炸弹的F-35,这是F-35的标准对地攻击配备。

F-35在美国引起强烈争议,盟国也从初期的热烈参与变为冷漠迟疑。高昂而且还在迅速攀升的成本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但远不是决定因素,要不然日本、澳大利亚等国也不会对成本更高的F-22如此锲而不舍了。盟国对F-35最大的失望来自于这不是F-22的简化版或者降低性能版,就像F-16对F-15一样。美国空军有足够的F-15担任空战任务,所以对F-16的定位最后落在对地攻击和二线空战,但F-16最初是为纯空战而设计的,盟国也是按照这个定位使用的。F-35则根本就是另外一回事,从一开始就是以对地攻击为主要任务,空战是F-22的事,或者对于美国海军来说,是F-18E的事。这样的先天缺陷很难用“系统优势”来弥补,否则美国空军也不必为F-22计划提前结束而痛心疾首了。所谓F-35采用了一些连F-22都没有的先进技术,所以比F-22更先进,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除了气动上的变化,F-35的几乎所有先进系统技术都可以通过升级用到F-22上,升级后的F-22将具有更加决定性的空战性能优势,美国空军还没有这么做只是缺乏急切性和资金。

但F-35已经成为美国和盟国军事关系的试金石,这是“要么和我们在一起,要么和我们对着干”的标志了。还记得小布什的这句“名言”吗?和美国对着干是美国盟国想都不敢想的事,所以F-35还是必须得买的。日本还没有签订协议,但一般期望第一批将购买40架。不过这都是宫城大地震之前的事了。

对于这场特大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现在还没有确切的统计,一般估计将达几百上千亿美元甚至更高。这将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日本遭受的最大生命财产损失。灾后重建不仅需要日本人民的辛勤和坚韧,还需要天文数字的资金。

日本经济早已失去80年代的火爆。整个90年代是惨不忍睹的低徊,中国强劲的崛起给了日本经济有力的援手,日本经济刚从死水一潭中爬出来,但经济还远没有恢复高速增长,债务更是几达GDP的两倍(美国中央情报局2011年1月数据),而经济崩溃的希腊和冰岛才不到1.5倍和1.25倍,美国空前的债务也不到GDP的60%。相比之下,中国只有17.5%,而高于日本国债率的国家只有津巴布韦,达到242%。

灾后重建的资金有三个主要来源:保险理赔,政府援助,一般投资。

一般投资的目的是赚钱。在日本经济重建之前,投资日本不是最好的赚钱渠道。一般投资还将继续,但如果不大幅度减少的话,至少没有理由突然大幅度增加。保险理赔是保险公司的职责,在这样巨大的自然灾害面前,保险公司更加没有理由逃避这样的职责,但保险公司可能只有能力支付人寿保险、一般的财产保险和企业灾害保险,对于大量公用设施的损坏重建还是要依靠政府援助。

灾后重建的政府援助将是政府开支中的非常部分。政府是变不出钱来的,政府能做到的最高境界也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如果政府内耗甚至腐败没有消耗掉的话。政府收入的来源有税收和国债。在世界经济依然在2008年开始的经济危机阴影中继续挣扎的时候,日本经济也无法独善其身,只是靠中国经济的拉动而勉强走出90年代的死水之潭而已。当前地震、海啸和核电站灾害极大地打击了全日本的经济,靠税收是靠不住的。

日本的国债率虽然高,但外债率不高。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0年5月的数据,如果算入政府和民间债务,美国的外债率高达97%,日本有51%,中国只有4%,希腊则高达165%,冰岛更是离谱的1224%。外债率较低(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标准)意味着大量日本债务为国内公司、银行和个人所持有。但在灾后重建需要天文数字资金的情况下,大量日本国内资金将被转移到赔偿损失和自救重建之用,无力大量认购日本国债。向外国举债则受到世界经济形势的制约,在现在的情况下,并没有多少国家有这个剩余财力,尤其是美国和欧洲国家。大量增印钞票是一个向未来透支的做法,除非经济像预期一样高速增长,可以及时吸收增发的钞票,否则只有恶性通货膨胀一个后果。所以灾后日本政府靠举债筹集巨资的能力也很有限。这一切决定了今后一段时间日本的军费开支将面临拮据的局面。

在这样的背景下,松岛基地在海啸中损失的F-2B会如何处理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F-2原计划即将终止生产,生产线关闭。松岛基地在海啸中的损失使得F-2B总数损失过半,必然影响空自的训练。要恢复海啸前的训练水平,增造F-2B补足这些损失是自然的也是必要的。但F-2机队的训练不是日本政府近期的唯一问题或者最大问题,如何在不过多影响灾后重建的情况下尽量平衡空自的需要才是一个大问题。

灾后重建要求使得日本政府的预算压力空前增大,但空自内部的需求也和增造F-2相竞争。F-35的采购或许可以拖延一下,美国能够理解,空自也能够理解。但F-35的采购不能拖太久,F-4EJ机队的机体寿命到了,等不起了。F-15J的升级也有一样的问题,不能久等。但要顾及这些新购和升级项目必然要和增造F-2争抢正在萎缩的资金来源。

从日本航空工业的角度来看,问题正好相反。从二战结束以来,空自的战斗机一直是日本组装或者日本研制的,从来没有单纯购买过。F-35可能成为日本第一架纯购买的战斗机。在F-35 计划中,原计划所有外销的F-35组装也由洛马负责,现在似乎有所松动,意大利Alenia将组装意大利的F-35,甚至可能组装所有外销欧洲的F-35,只有英国和土耳其除外,英国F-35将由洛马组装,土耳其如果最后订购F-35的话,计划自己组装。日本F-35不是没有可能继续像F-4EJ和F-15J一样由三菱重工组装,但今非昔比了。美国在组装权上松动,不等于在关键技术上松动。美国已经明确拒绝向任何盟国开放F-35的软件。F-35是一架高度软件化的战斗机,火力控制、发动机控制、飞行控制、座舱显示和头盔显示控制甚至系统自检、维修支援,每一个环节都是软件控制的,拒绝开放软件使得本地组装除了工作机会以外没有多大意义,盟国将对F-35的任何改动都束手无策,即不可能修正原设计或者工艺的错误,也不可能自主改进或者增加武器配备,或者混用部分国产系统。比如说,在F-35上使用由F-2上主动电扫雷达发展而来的日本雷达或者日本的AAM-3、AAM-4空空导弹就会十分困难,因为这需要整合进火控、座舱显示和武器管理等一系列软件为主的系统。

这样的日本组装不是日本航空工业所要的,更和日本通过组装提升航空技术的初衷背道而驰。在地震之前,日本国内已经有呼声,要求增造F-2,使三菱重工的生产可以延续到日本自行研制(实际上依然是得到美国的大力技术支援)的下一代战斗机投产,避免断层。如果地震不使计划严重脱轨的话,名为“心神”的第五代战斗机技术研究机将在2014年首飞,但这离实战化的战斗机还有很大的距离,至少是小兵张嘎和李向阳之间的差距。换句话说,下一代战斗机还属于打情骂俏阶段,没有到谈婚论嫁,更谈不上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时没影的事。媒婆美国更是居心难测,从美国对F-35合作伙伴的态度和做法来看,美国对日本自己研制第五代战斗机到底是会雪中送炭,还是暗地使绊子,还很难说。增造F-2作为和下一代战斗机之间的承上启下可能靠不住。

增造F-2还有另外的问题。F-2是三菱重工在名古屋机场附近的小牧工厂组装的,这里远离地震灾区,应该没有受到影响。但F-2的机体部件、发动机和各种分系统的供应商遍及日本,现在还不清楚哪些受到影响,但有所影响应该不奇怪,加上整个社会在福岛核电站事故后的混乱,要恢复生产需要一定的时间。另外,现代战斗机制造有很多长期预先制造的部件,不是生产线关闭最后一分钟前可以临时决定继续生产的。更大的问题来自F-2本身。F-2在本质上是F-16第40批次的大改,加长机体,加大机翼,增加总重,采用日本自己研制的航电和整体热处理的复合材料机翼。但这在本质上是30年前的技术,制造技术和系统技术的进步不能填补代差。基本技术陈旧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来自缺乏实战使用经验。且不说空自近60年来没有参加过任何实战,由于缺乏国内的实弹试验基地,F-2第一次实弹投放还是2007年在关岛和美国空军的联合演习中进行的。这样的经验基础注定使F-2里任何日本技术缺乏实际考验,影响技术发展和使用价值。由于批量小和日本军工体制的特殊国情,F-2的2004年单价就高达1.08亿美元,加入通货膨胀因素,和现在F-35的1.2亿美元的单价差不多了。F-35尽管饱受诟病,正在忍受单价攀升的痛苦,毕竟代表了新一代技术,而单价和F-2相当。单纯为了维持日本航空工业的继续而增造F-2B,在政治上、军事上和技术上都不是最明智的决定。

但坐视日本航空工业造成断层,影响未来发展,这也是一个大问题。借机增造F-2B将是一个关键的风向标,如何决定直接取决于日本政府对日本航空工业的定位。如果这依然是不计代价要保护发展的工业,那有钱没钱都只有填钱进去死保。但欧洲航空先进国家逐步放弃已经建立的完整自主的航空工业不是没有先例的,近年的欧洲合作不仅有分摊风险和负担的经济因素,还有工业和科研基础萎缩的因素,而这一切都开始于国家经济实力衰退,烧不起钱了。日本的起点更低,实际上还谈不上完整自主的航空工业,多年的自研开发虽然不无亮点,但总体来说始终不死不活的,成不了气候。日本会正视这个现实吗?只有时间才能证明。但如果说地震前日本继续死保航空工业是60:40的可能性,地震后就只有40:60了。

如果日本最终决定增造F-2B,对空自来说没有太大的直接影响,补足地震损失就是了。如果放弃增造,空自的训练要求其实是可以用原装F-16B/D双座战斗教练机满足的。F-2虽然是F-16第40批次的大改,但改动幅度没有大到F-16B/D满足不了换型训练要求的地步,这点差异没有座舱和火控升级解决不了的问题。这将是最经济的做法,也是最迅捷的做法。空自甚至不需要购买全新的F-16D,世界上二手市场(尤其是美国空军)有足够多的F-16B/D可供选择,还可以租赁,填补急需。购买全新F-16D更将得到美国的“全力合作”,洛马在F-35生产转入正轨之前最希望有这样保持生产连续性的订单了。用F-16填补空缺更是意味着日本实质上放弃自研第五代战斗机,而是对F-35的长期承诺保持不变,更合美国的心意。

日本航空工业像一座精巧但诡异的小庙,供奉着代表先进航空科技和发达航空产业的土地公公。一代又一代的进香者充满希望地走进去,又充满疑惑地走出来,不理解为什么产生索尼、丰田、佳能、新干线的土地上还没有产生波音和洛马。在宫城大地震之前,日本航空工业至少还寄希望于自主研发第五代战斗机,延续香火甚至兴旺发达的。但这次日本有测量记载以来最严重的地震把日本航空工业这座小庙震裂了一道大缝,小庙的未来取决于正在满目疮痍中焦头烂额的施主了。天不助日本航空工业啊。

===========

原文刊载于《环球军事》2011年第4期

关键词(Tags): #F-2(大圆)#日本航空(大圆)#鹰击长空元宝推荐:MacArthur, 通宝推:daharry,蚂蚁不爱搬家,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