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揭开《诗经》的面纱---进入《邶风》 -- 弦音醉舸

共:💬26 🌺7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揭开《诗经》的面纱---进入《邶风》

现在进入《邶风》弦音醉舸:来与重耳兄争鸣一下,揭开《诗经》的面纱---《周南》弦音醉舸:揭开《诗经》的面纱---《召南》

在《周南》开篇已经说过,自己的这点研读记录源于给孩子一些基础的文化教育,坚持了几个月,给他讲了许多故事,现在儿子上小学一年级,他自己的藏书已经有近400本了,阅读习惯良好,阅读速度极佳,记忆力也不错,阅读范围从生理学漫画、到经济学漫画、解剖、各种科普书籍,世界精品儿童文学等等,我想,这里应该有我的一份功劳,hoh。下面是2009年的一篇日志,以兹进入《邶风》,对诗经的解读,也将终止于此,他日有时间,我是希望能继续往下解读的,请赐予我一些动力吧,哈哈!

------------------------------------------

我已经很努力了,还是跟不上儿子的学习速度,结束了《周南》《召南》的讲解,《周南》我还能八九不离十的背诵下来,到《召南》我就严重的力不从心。今天检查一下小朋友的学习成果,乖乖,教过的都能熟练的背下来,我是赶鸭子上架,只能开启《邶风》的研读了。

周武灭纣克商之后,将京畿朝歌一分为三个诸侯国,曰邶、曰鄘、曰卫。“邶”、“鄘”字如同“殷”字、“纣”字一样,是周灭商之后,所新创之字形,包含着周人对商之被灭,所显示出的自豪与傲慢。( “殷”字一半是“身”字的反写,一半是手执器械将其罚处。用“身之反”的字形,表明商之贵族永远要向周曲身称臣。所谓“纣”,亦是周人所封之恶谥。就字形看,左“丝”右手,便是象征将这个人的手捆起来,或用手持绳缚住这个人;被缚者自然是囚徒、罪犯。“邶”在朝歌以北,当时所封“纣子武庚”。周克了商,灭了纣,却封纣的儿子武庚为邶国的诸侯。这显示了周人的宽怀大度和政治智慧,至少可以借此收买一些殷商旧臣之人心。但这“邶”字实为“北”字,暗含着商被击败的史实,败北成了商朝子孙们永远摆不脱的耻辱。“鄘”字也有附庸的意思,也包含这对商朝俘虏的蔑视;而“卫”国显然是周朝用来监视这两个旧朝诸侯国而设置的,所以有保卫之意,后来三国中卫国独大,吞并邶、鄘二国,显然是有预谋的。)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吴公子季札听了鲁国的乐队歌唱了“邶、鄘、卫”以后,评论时便将此三诗统称之为“卫风”,也正是表述了这三国原是前朝京畿地区一分为三,故而三国诗风风格一致的史实。至于为什么《周南》,《召南》之后,紧接着就是这三国国风?很好回答,《周南》《召南》是周民族自身的价值观与生活习俗的描述,作为胜利者书写的历史,当然放在最前面。但毕竟历史是传承的,商朝那繁华的都城几百年孕育的文化积淀,要比从周原上纯农作起家的文明要高级很多,战胜者决不会也不可能避开这先进文化的继承与享用!明白这三国国风来自商朝这个史实,也就不会被《毛诗》解读时比附卫国历史人物的解读方法蒙蔽住眼睛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