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中医存废之辩 -- 六必治

共:💬2 🌺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中医存废之辩

一直以来,就存在中医是伪科学,应该彻底废除的说法,正反双方为此命题争论不休,本人不是专业人士,只能从非专业人士的角度,说说个人的看法,希望抛砖引玉,各们河里的大牛就此展开争论澄清观点,让我等多多获益。

首先,中医是伪科学吗?我认为科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可证性,科学研究的过程都是观察现象,提出理论,设计实验,证明观点,观点获得认同纳入科学体系,成为其他研究的基础。现代医学对一种病症的研究过程往往是确立病症诊断标准,一种病症有哪些特异性的生化指标,。研究疾病起因,设计实验证实疾病起因,针对疾病起因设立治疗方案,观察疗效,针对疗效进行改进,减小副作用,扩大疗效,直至病症获得最终解决。大家可以看到这是一个标准科学实验验证过程。而中医则不是这样,中医对疾病诊断标准往往是一些主观性很强的标准,如切脉,一个人可能诊出百样脉来。这样后继的治疗就很难纳入科学体系中,进行实验验证。同时,中医讲究“辩证施治”,异病同治,同病异治,一种治疗方案对一种病症是否有效很难获得证实。还有就是中医关于病因的解释也有大量天地五行,天人感应等无法实验验证的的东西。这点也是中医最让人诟病的。用较为严谨的说法就是中医还未完全纳入到科学体系中。

有人可能要说中医怎么能不是科学呢,中国每天都大量的病人通过中医治好病症重获健康,这点你怎么解释呢。注意我说的是中医不是科学并不是否定了中医不能治好病。传统中医因为没有引入科学体系,一是无法将成功的经验大量无差别的复制到其他人身上,因为切脉和辩证施治是很复杂的,人与人之间差别是很大的,影响治疗的因素很多,中医无法精确地估量各因素的影响。二是无法对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同样一个病例有的医生可以治好,有的医生就治不好,这中间的差别就是医生的经验,很多经验是主观性很强的感觉,无法通过标准化和程序或书本知识来传输。所以中医的近展很缓慢。而现代医学则是取得突破性成果后,经验证投入使用可以很快取得成效,并且无论你年轻大夫还是经验丰富的医生都可以取得同样的疗效。以上两点也是得到中医界的认同的。

同时由于这种主观性,无法验证的经验治疗,给我们也带来了大量的张悟本、王悦凌式的人物,同样是主观经验你也无法验证,我也无法验证,你凭什么就说中医是科学,我是伪科学呢,这也是近几年来这样的人物层出不穷的根本原因。

其次,既然中医不是一个完整的科学那么是否应该将中医完全抛弃。我看也不能因为水脏就把脏水和孩子一起倒掉。中医可以把人治好其他内部有其他必然规律,只是我们没有认识到而已。这方面著名的成功案例就是青蒿素。其实西医也是最近这二、三百年才走上科学的道路的。西医以前也是经验积累,半猜想半巫医的性质,只是西方较早地接受了科学实验验证的观点,通过不懈地努力才有现在的成果。

最后,中医也可以走西医的道路吗?或者借鉴西医的技术手段吗?现在国内一直在偿试,但收效不是很明显

也许2150年的某天,“大夫,你看这是我的面部扫描结果 ,这舌苔观察报告,这是我的切脉报告,您看看”,“你感觉哪不舒服?”“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就是浑身不得劲”“你这是外感风寒,导致阴虚,精虫入脑,我给你开几副药吃了就好了。这个药呢饭后喝,一天三次,那个呢放到这药里,一天两次,就是中午这顿不放,胃口好了后,那个药就不放了,能记住吗?我先给你给三副,吃完再到我检察”“没问题,谢谢大夫”。你说这是叫他西医好呢还是叫他中医好呢?

关键词(Tags): #医学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