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几句与人口相关的杂话 -- 黑岛人

共:💬1360 🌺5814 🌵44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说一些例子,不一定能代表全国情况,但是是我家乡的实例

我家乡是河南南部一个小城,小时候计划生育抓得很严,主要是对教师、机关单位之类国家公职的可以开除,而且罚款好几千,那个时候这种惩罚是很重的,但是农村和个体户不怎么怕。

我妈妈是学校老师,他们单位附属医院就有一家人超生被开除的,但是也有人能躲过去,例如同科室一对双职工的夫妻,生了一个女儿之后因为想要儿子,就把女儿送到乡下,结果怀孕又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儿,差不多九几年才把大女儿接回城里,好像也没太大问题。还有我的一个农村的远方亲戚,生到11胎才是男孩,之前的女儿留了4个,其他的基本都是扔了或者送人了。在附近的山上玩经常会碰到农村的小女孩,聊天之下基本都是家里有两三个以上,只供男孩读书,女孩通常读到小学三四年级辍学,少数条件好的会读到初中。非公职人员躲计生还是比较容易的,出去生,生了是男孩就带回来,是女孩随便往哪一藏或者一扔,过了风头最紧的那几年,到九几年基本都不追究了。

回族家庭认识三个,一个是生了一个儿子,一个是双回家庭生了两个女儿,第三个就不许生了。最后一个比较搞笑,那个回族叔叔结婚几年之后发现老婆是同性恋,打离婚了,直到失去联系也没听说他再婚。他经常背着他妈在自己住处偷偷炖猪肉吃,他妈越是骂他就越要吃,就是图个新鲜。也挺有意思一个人。

河南人实在是太多了、太多了,参加过高考的河南学生对这个一定印象非常深刻。所以河南的计划生育可能是全国最严的,至少我在上大学前见到的2胎的比较少(初中有个同学家生了6胎,他家是收废品的基本国家管不到,来查就跑,属于特例),上了大学才发现2胎很普遍,尤其是广东,基本都是3胎或者以上,可见其他人口压力较小的省份对计划生育的要求一直不是严格的一胎制。

另外我们城市一共有十多所高中,但其中只有两个重点,这两个学校的学生比较有可能考上大学,其他高中一直处于本科录取率接近0的状态,农村学校就更不用说了,一点希望都没有,毫不夸张。一个实例是1999年夏天我跟父母去老家玩(市郊一个水库的半岛,我们祖籍是湖里的,后来湖改水库把那地方淹了才搬到城里),远亲家一个男孩,高三了,决定放弃高考,因为他们那教育质量很差,根本不可能考上,而且高考的考点在市区,他们要去市区考需要住招待所,加上报名费体检费什么的,大概总共需要800多,老师就劝她们不要考了,800多是很大一笔钱,根本不可能考上,何必给家里增加这个负担。这就是他们家唯一的男孩,姊妹四个里面唯一一个上了高中的,但是那时候的人基本也都是麻木的状态。

这几年农村生活水平确实有在提高,计划生育放松多了,农村反而比较少4胎的了,基本都是2个,不知道到底哪个是原因哪个是结果。同时农民也开始注意孩子上学的问题,都尽量往县重点送,而县城的则尽量往市重点送,市重点也从各个县挖了很多优秀教师,好多一般的县高都被搞垮了。我本科的时候去一个县高中给邻居家复读的小孩送东西,简直要晕了,新楼还在盖,教室改的男生宿舍通铺睡40个人,而且管的特别严,一举一动都要班主任批准,除了学习基本什么都不许干。但是家长还是交高额择校费、建设费把孩子往这种遭罪的地方送,就是为了在高考竞争中出人头地。

市重点高中也是,我毕业那年,高三应届生8个班,复读生3个班,前几年回去,应届生20个班,复读生8个班…………这种急剧扩张符合家长的期望,都想把自己的孩子塞进好学校;也符合学校的利益,能收更多人的择校费,中考差半分都要交1W。但是同时也极大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师规模也跟着扩大的太快了,公开考试从县高挖人的事情已经搞了3次,很多学生反映县城来的老师口音重他们听不懂…………那些老师也很可怜,在自己学校都是尖子,搞到市重点来天天提心吊胆压力很大。

与此同时,别的学校不清楚,但有个极端例子是我家隔壁的一所初高中连读的学校,从每年级6个班缩减到连一个班都招不满,常年0升学率的恶性循环,稍有能力的家庭都不会去这样的学校了。不知道这是不是所有升学率低的学校的常态,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兼并和垄断已经出现在教育界,高考过大的压力造成对分数的无限追求和高升学率学校的无限扩张,而过多的考生去竞争过少的省内大学是河南高考压力远大于其他省份的根本原因。

通宝推:Alarm,洗心,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