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泰西英雄传 -- 丁男

共:💬187 🌺228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29)讨伐石友三

石友三,字汉章,吉林长春人,初小文化,当过粮坊学徒,后入伍当兵。

1912年,在北京投军,当了备补军营长冯玉祥的马夫。因为天性机灵、逢迎得体,不久成其贴身侍卫。从此,跟着冯玉祥东征西讨、不离左右,亦随着冯玉祥的升迁而平步青云--1919年,冯玉祥任十六混成旅旅长,石友三成为模范连连长; 次年,升任第三团二营营长,结识了一营营长韩复榘。当时,他与孙良诚、韩复榘、孙连仲、刘汝明等十三名军官,颇受冯玉祥信赖,遇事可以越过主官直接谒见,被称为西北军中的“十三太保”。

在冯玉祥手下,石友三以练兵出名,任职连、营长期间,身先士卒,投身训练,投弹、双杠、枪法等项目均是第一; 每次检阅,总是抽调石友三的部队,西北军里有个顺口溜“石友三的鞭子,韩复榘的绳,梁冠英的扁担赛如龙,张自忠扒皮更无情! ”这四人驭下极严,如果犯了事,石友三抡鞭子抽你个皮开肉绽,韩复榘不由分说摁倒捆你个结结实实,梁冠英挥起扁担,非得揍你个屁股开花不可,张自忠处罚士兵张嘴就是“扒了你的皮! ”

1924年,冯玉祥部改称国民军,任命石友三为第八混成旅旅长。1925年春,该旅扩编成第六师,又升任第六师师长。短短13年,石友三被冯玉祥一手提拔,从普通小卒到拥兵数万,可以说是恩重如泰,然而他并不满足--曾三次叛冯,后投靠阎锡山、蒋介石、汪精卫、张学良等军阀,而又逐个背叛; 被时人称为“倒戈将军”。

1926年春,国民军遭到奉系、直系和晋系围攻,石友三负责对晋系的军事行动,冯玉祥滞留苏联时,石友三在包头宣布投降阎锡山。9月17日,冯玉祥在苏联和中国国民党的支持下返回国内,石友三遂叛离阎锡山,参加五原誓师,再度投靠冯玉祥。1928年,北伐成功,南京国民政府对各路部队进行整编,石友三部被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4师,驻河南信阳。

1929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石友三在蒋介石收买下叛离冯玉祥。1930年,冯玉祥和阎锡山联合反蒋,石友三重回冯玉祥麾下,参加中原大战; 9月18日,张学良通电拥蒋,入关参战,石友三见状通电响应,次年,张学良将石友三部编为国民革命军十三路军,全军6万余人,军部驻邢台。1931年5月,汪精卫、陈济棠、李宗仁在广州另行组织国民政府,7月18日,图谋夺取整个华北地区的石友三接受广州国民政府的任命,出兵反对张学良。旋即遭到蒋介石和张学良的南北夹击; 7月31日,全军覆灭。石友三逃往山东德州,托庇于韩复渠麾下,次年协助其暗杀张宗昌。

1932年,石友三秘密离开山东,前往天津与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接洽,在日本支持下于河北东部组织收编军队。1933年5月,《塘沽协定》签字后,蒋介石在华北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任命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兼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1935年,宋哲元任命石友三为国民政府冀北保安司令。其收拢的杂牌军编为4个步兵团,这样,石友三重新掌握了兵权。不久扩充成了三个旅,驻防北平清河。

“七七”事变后,石友三部编为181师。台儿庄战役后,其在冀鲁两省收骗散兵游勇,势力大增,所部扩编为69军。1939年,石友三任冀察战区副司令长宫兼察哈尔省主席,不久,兼任三十九集团军总司令,下辖69军(军长石友三自兼)、新8军(军长高树勋)两个军。

1938--1940年秋,中日有过三次议和,蒋介石一方的国民政府,以苟安性质的“恢复七七事变以前的原状”作为“底线”,谋求妥协。天皇制日本的权力机构则明确决定要设法使中国中央政府崩溃。1938年7月,内阁五相会议决定的《适应时局之对中国谋略》规定,日本政府的方针是“推翻中国现中央政府,使蒋介石垮台”。在双方“底线”有天壤之别的交涉中,日本方面的条件一步步升级,对重庆寸步不让。蒋介石及其代理人却一再单方面让步,答应诸如对“满洲国加派公使或大使”; 缔结特别协定,认可伪满作为日本、中国的“保护国”,同意“讨共”,“用密约办理”; 重庆放弃“抗日容共”政策,划内蒙为“特殊地区”; 可以华北和长江下游作为“经济合作”地带; 承认共同开发中国资源、接受日本顾问“都是好事情”等等。

武汉失守后,国民党集团虽然继续抗战,但是表现出很大的动摇,反共、投降倾向日益滋长。1939年1月21日至1月30日,国民党在重庆召开五届五中全会,会议的中心议题是: 抗战和反共。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其后,颁布了“共党问题处置办法”和“沦陷区防范共产党活动办法”等文件,掀起了第一次全国性反共高潮。

这是国民政府自抗战以来在政策上的重要转变--蒋介石集团把政策的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国民党开始执行一条“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路线。中共针对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在国民党顽固派发动军事进攻以前提出了“坚持抗战,反对投降; 坚持团结,反对分裂; 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口号。继续争取同蒋介石集团维持国共合作,巩固并且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8年,山东被日本占领后,石友三奉命留在敌后进行游击战。为了保存实力,曾经与共产党合作,希望在后者支持下确立对山东的控制。1939年4月,蒋介石以主政华北为条件,密令石友三反共,其立场立时转为彻底反共,并要求所部官兵全部加入国民党。

其时,石友三率部在冀南和鲁西北活动,在国民党的指令下,向抗日根据地发动进攻,偷袭部队,杀害地方干部,扣押粮饷款项,制造磨擦、不断升级。部队本着团结抗日之初衷,对其无理行为晓以大义,劝其改恶从善,但他执迷不悟,还以为本部再三忍让是软弱可欺,不但不悬崖勒马,反而变本加厉、大举进攻。并以搜捕八路军为由--火烧少林寺--引起人民公愤。不久,中共发出《关于河北等地磨擦问题》的指示,指出: “对国民党的无理进攻,坚决反击,决不轻易让步。”中共中央北方局为了巩固冀南、鲁西抗日根据地,积极进行“反妥协、反分裂、反倒退”的斗争,于1940年1月,在129师刘伯承师长、邓小平政委领导下,由宋任穷、程子华、肖华、杨勇等同志指挥冀南、鲁西、冀鲁边地区的八路军部队,组成左、中、右3路纵队,对石友三部发起反击。三十九集团军遭沉重打击后仓皇南逃,退至陇海路北; 喘息待定,石友三电请蒋介石,要求越过陇海铁路南撤。蒋介石原想以这支杂牌军牵制八路军,闻其放弃冀南,大为恼怒,复电严令禁止。石友三遂派其弟石友信到开封与日军签订了共同防共协定。内容是: 一、互不侵犯; 二、互通情报; 三、互相协助。在日军掩护下,石友三又率部队进驻濮阳、濮县、范县、寿张、鄄城等地,并统一指挥当地土顽,向鲁西根据地大举进犯。准备在联合消灭八路军后向日军投降。

为了反击顽军进犯,本部发起了讨伐石友三的战役。根据上级命令,2营第一次参加讨石战役,1940年2月19日奉命攻击69军13旅1个营据守的据点柴楼。这是寿张县东北的一个大村镇,约有500多户人家,深沟高垒,有七、八公尺高的土围墙,四个门楼和寨子四角均筑有碉堡。当时,2营还没有炮兵和爆破器材,完全靠步枪、手榴弹作战,每个连队仅有3挺轻机关枪,子弹也不够。部队经过连日行军、长途跋涉,未经喘息即投入战斗,敌情、地形均不熟悉,在平原作战这还是第一次,任务异常艰巨。

战斗于当晚打响,2营战斗部署为6连主攻东门,5连攻击北门,7连佯攻西门、南门并防敌南逃,8连和支队特务连为预备队。战斗打响后,突击队冒着敌人密集火力,摸爬翻滚着纷纷跳入外壕深沟,沟内积水成冰滑得难以立足,战士们搭人梯登上壕沟,在机枪火力掩护下,投弹组前边投弹,登城组以叠罗汉的方法攀登围墙,这段围墙不是太高,战士们动作勇猛迅速,进展未受什么阻截,部队陆续进入村内,开始村落战斗。这时,6连、5连形成了一把铁钳,从两端向村中心推进,敌人也集中兵力,猛烈反扑,企图将对手逐出村外。双方在村内展开激烈搏斗,所有火力一齐发射,手榴弹爆炸接连不断,喊杀声阵阵吼叫,本部经过反复冲杀,终于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反扑。

通过战斗,指战员们明白了村落战斗要紧的是: 上房、打洞(将院落和房屋打通),控制制高点,便于发扬火力; 还要利用门洞墙角跳跃式前进,动作要快,以减少伤亡。

大家站稳脚跟,一步步向村中推进。敌人退守村西南角一个地主大院内,被团团包围。院落不太大,围墙也不太高,大门楼上和四角碉堡都不大,枪眼也并不多。此时已将破晓,东方黎明,本部一面组织部队难备强攻; 一面向敌人喊话,开展政治攻势。支队特务营青年干事聂兆基同志,在房顶探出身子喊话,喊了一阵没有转换地点,在第二次喊话时被敌人冷枪击中头部光荣牺牲。孙连捷强忍着心中悲痛,派两个战士将其遗体抬了下来。不久,营长胡循武、政委何诚来到前边观察了解,决定5连用l个排带1挺机枪封锁住东边大门,集中兵力攻击东北角,6连从东南角猛攻,这样攻占一角,不会受到交叉火力杀伤。突击队在村内绑好木梯,两个连队在营部统一号令下象两把尖刀插向敌人。机枪班占据了附近房顶,以屋脊为掩护,向碉堡猛烈扫射。投弹组挎着放满手榴弹的篮子,将其一个接一个地向突破点投去。这时,突击组在排长郭明文带领下,跑步向前架起木梯,突击勇士攀援而上,前边的倒下,后边的继续上,跳下围墙与敌人拼杀,展开一场十分惨烈的混战。后续部队接着也投入院内,一个房子一个房子反复争夺。经过1个多小时的激战,终于将敌人全部歼灭,共毙伤俘敌300余人,缴获轻机枪6挺、步枪200余支、子弹及其他军需物资一大批,开创了一个营全歼敌人一个营的模范战例; 更重要的是本部旗开得胜,学会了平原村落战斗技法,树立了胜利信心。全营虽然伤亡50余人,但胜利还是很有意义的。

柴楼战斗后,2营马不停蹄、挥师北上,攻打阳谷县朱庄据点的“忠孝团”。朱庄驻有丁、王两个团,他们在石友三的操纵指挥下,从后进攻,严重危胁部队指挥机关及后方基地安全,不拔除这个据点,将是鲁西根据地心腹之患。他们虽然号称两个团,其实不过600多人,武器装备也不算好。只不过他们都是本地人,地形熟悉,消息灵通,常不分日夜小股活动,袭扰本部后方,破坏地方工作,搅得不得安宁。他们盘踞的朱庄是个有近千户人家的大围子,深沟高垒、明碉暗堡,比柴楼的工事要坚固得多。部队急行军60华里,连夜包围朱庄。战斗布署是5连从东门主攻,6连从南门主攻,7连从西门佯攻并防敌外逃,8连从北门助攻并向阳谷、聊城方向警戒,特务连为预备队。拂晓时进行第一次攻击,未能奏效,而且有些伤亡。天亮后观察情况,认为白天强攻不易得手,我们的火力不能完全压制敌人,徒然增加伤亡。指战员们发扬军事民主,研究如何有效攻击取胜。副营长晋士林从平原的四轮牛车上得到启发,说道: “如果我们将两辆四轮牛车扣在一起,上面钉上湿透的棉被,前边洞口用沙土袋堵上,子弹打不透、炸弹炸不倒,一直推到寨门下边,用集束手榴弹炸开寨门,就可以攻入寨内。”大家一致认为这个办法好,说好就干,派人征集大车、棉被,不到半天就做起5辆“土坦克”,每辆车容纳6个人,用4个人推,直接推到寨门下,敌人机枪、步枪子弹打不透浸湿了的多层棉被,到了寨门下围墙边就变成了死角。5辆土坦克全都推到前沿,迅速放好集束手榴弹,“轰! 轰! 轰!”巨响连声,寨门和一段围墙被炸开,车内隐蔽的突击队一拥而上,飞快进入村内,与敌人逐屋逐院展开争夺战。6连也采用同样手段,从南门攻入,继而与5连并肩推进。攻到村西北角一个地主大院,大部分敌人退守这里,凭借高墙、角楼,集中火力阻击。副营长晋士林将5连、6连的6挺轻机枪集中起来,从房顶上以密集火力向敌人扫射,打得对面房顶上、围墙上的守敌伤亡累累,纷纷滚下,制高点遂为本部牢牢控制,掩护突击队从地面强攻,用大木杠撞开院子大门,进入院内。这个院子很大,分前后两个院落,有上百间房子,中间是两幢两层主楼。几百名敌人集中在院子里,象掐了头的苍蝇乱窜乱碰,一颗手榴弹就能炸倒十几个,很快解决了前院的战斗,俘敌200多人。丁、王2团集中亲信和几挺机关枪,在后院以两幢楼房为主堡拼死抵抗。本部穿墙打洞,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占领,接近了楼房,并向敌人喊话: “中国人不打中国人”,“联合起来打日本”,“不要为汉奸石友三卖命”。敌人虽然听到喊话,还是负隅顽抗、拒不投降,部队遂采取火攻,派战士抱来许多高粱秸,里边包上石灰和干辣椒,外边浇上煤油,点燃后一捆又一捆地投向小楼门口和窗户下边,火越烧越旺,石灰和干辣椒的浓烟喷入楼内,呛得敌人不停咳嗽、流泪不止,眼睁不开、气喘不上,使其丧失了作战能力,不得不缴枪投降。这场战斗前后历时40多个小时,2营大获全胜,敌人两个团无一漏网,毙伤俘敌600余人,缴获轻机枪4挺,步枪300余支、短枪50余支、战马40余匹、粮食和其他物资一大批。

接着,在东平湖西赤虎山又歼灭顽军1个营,击毙营长田国银,俘敌300余人。还在白虎山石旺村消灭了日寇武装起来的汉奸队100余人。

反顽战役第一阶段总共进行了两个月,2营大小战斗1O余次,共毙伤俘敌近2000人,缴获轻机枪10余挺、步枪1000余支和大量弹药装备自己。部队发扬英勇顽强、猛打猛冲、连续作战的战斗作风,军区杨勇司令员对本部给予很高评价,授予“猛虎营”的光荣称号。

通宝推:渔人,密支那,李根,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