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泰西英雄传 -- 丁男

共:💬187 🌺228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28)暂别泰西

黄坡战斗后的第三天,2营集结在肥城四区上下固留村,失去联络的6连也归还建制--他们在小黄坡遭受敌人突然袭击,除两名哨兵牺牲外,别无伤亡。而2营在黄坡南山突围,确是由他们灵活袭扰,转移了敌人的注意力,本部才得以顺利地突出重围。

部队进行了战后总结讲评,伤员转送后方医院,对于作战有功的指战员给予表彰奖励。地委和六支队领导机关、肥城县委、县府、农、青、妇、儿童团各群众团体,组织了大规模的慰问活动,部队情绪比较稳定。

营党委扩大会议在何诚同志主持下召开,何光宇司令员参加了会议,总结黑山、黄坡战斗的经验教训。与会同志发表了许多中肯的意见,讲述了各自的看法,都很坦率、诚恳。孙连捷在会上也讲了自己的看法。他说: “黄坡战斗的重大伤亡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我们部队被开辟平阿山区所取得的一系列胜利所陶醉,特别是黑山战斗后更滋生了轻敌麻痹思想,忽视了敌强我弱这一基本前提。以我们营的兵力、武器对付东阿县一处敌人,我们是优势,但几个县的敌人联合起来围攻我们,我们则处于绝对劣势。如果在黑山战斗后我们迅速跳出去,转移到泰肥山区或者东平境内进行休整,而不是待在黄坡挨打(黄坡距南毛峪只有8华里),部队则可以避免这次重大损失。退一步说,如果发现敌情,而乘敌尚未合拢、立足未稳之际,钻空子突出去,虽然也可能有伤亡,但总比固守南山,既无工事、又无树木,赤裸裸地暴露在敌人炮火之下,招致敌人杀伤要好得多。总支书记吴志笃同志带8连1个排掩护营部和各连炊事班,不是就转移出去了吗? 这就说明并不是突不出去。5连指战员在黑山、黄坡两次战斗中英勇顽强、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发扬了敢打敢拼、机智灵活的战斗作风。他们班自为战、人自为战,班排长伤亡,战士自动代理指挥。他们一人遇险,战友舍命救援,有的战士与敌人同归于尽,绝不后退一步。这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使人终生难忘。正是由于这些英雄抛头颅,洒热血,壮烈牺牲,才换取了全营主力的安全。我们胜利突围,粉碎了敌人合围歼灭我军的妄想,而且使敌人付出了数倍于我的伤亡,这就是我军的胜利。”

会议开了两天,非常成功。何光宇、胡循武、何诚等领导认真听取了大家的意见。最后何光宇同志讲话,首先表彰了2营在开辟平阿山区以来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显著成绩,打开了平阿山区的局面,建立起平阿山区这块100多平方公里的抗日根据地。2营在战斗中取得的胜利,也是人所共知的--在泰西被称为“猛虎2营”,杀出了威风、取得了荣誉。在黑山战斗结束的次日,接到地委传达的鲁西区委和鲁西军区的决定,指令六支队抽调一支战斗力强、纪律好、政治思想工作有基础的部队到鲁西参加讨伐叛军石友三的战役,巩固鲁西抗日根据地,并限于1个星期内到达东平湖西阿城镇地区集结待命,指定何光宇同志亲自率领部队参战。地委和六支队领导研究决定,由2营执行此项战斗任务。接到这个命令后,只向2营几位领导作了交代,还没来得及向连队干部传达--从南毛峪转移到黄坡,没有向泰肥山区或东平转移,就是考虑由平阿山区直接去东平湖西,可以缩短1天路程,却没有想到敌人的报复围攻来得这样快。至于在黄坡发现敌情后,主力没有及时突出去,主要是准备和6连取得联系后一起转移……对于这些变化及领导上的种种考虑,大家原本都不清楚,经过何司令员这么一讲,也就明白了。

去湖西作战的命令突如其来,大家没有一点思想准备; 部队是泰西土生土长的,在家门口这几个县转来转去,不觉得有什么困难。现在要离开这里,到人生地不熟的地区作战,能不能顺利地把部队带出去,成了首先考虑的难题。任务是这样的艰巨,时间是这样的紧迫,需要做的工作是这样的繁琐,不能不使人感到沉重; 但是大家相信部队有党的领导,有3年来的艰苦磨炼,有比较坚强的政治思想工作,有着一批优秀的共产党员为骨干,只要努力做好工作,进行充分细致地动员教育,部队是可以带出去的。

营党委扩大会议,由战斗总结会变成出征动员准备会议,胡循武、何诚同志分别讲了具体要求。参加会议的各连干部,首先统一了思想,坚定了信心,明确了具体安排,回到连队连夜召开干部会、党员大会、朱德青年队员大会,不仅说明此次讨伐石友三作战的重要性是为了保卫泰西,不让叛军来蹂躏我们的家乡; 而且说明这个艰巨任务交给2营,是泰西地委和六支队领导对我们的信任,是我们的光荣,我们一定不辜负泰西人民对我们的厚爱与希望。还说明泰西和鲁西不过是一湖(东平湖)、一河(黄河)之隔,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打鬼子也不是只在家门口,我们开创了泰西抗日根据地,还要开辟更多的抗日根据地。我们已经得到了解放,还要全山东、全华北、乃至全中国人民得到解放。连队干部认真分析了各班战士的思想动态,组织党员和骨干开展思想互助,具体帮助消除个别同志的疑虑,达到上下一致、同心同德、服从命令听指挥,不发生一个战士开小差。还组织了一个慰问组,在地方党政领导、群众团体的参加帮助下,对战斗中牺牲同志的家属进行慰问、抚恤,对负伤的同志去医院探视、慰问,希望他们安心治疗早日痊愈,欢迎尽快归队和大家并肩战斗。

鉴于5连战斗伤亡过半,六支队领导决定调特务营2连和5连合并,5连又恢复到3个排10个班,180余人。5连的干部也重新配备: 调6连连长张廷甲(泰安县营家村人,1938年加入共产党)同志任5连连长,调特务营2连指导员孙泊(肥城县孙家庄人,1938年加入共产党)同志任5连政治指导员。因为他俩新到职,情况还不熟悉,营党委决定孙干事仍在2连帮助工作。

从2营驻地东西固留村到阿城镇的直线距离不过150华里,路程不是太远,但要跨越东平湖。冬天湖水虽结冰,冰层却不厚,不能承受大军重压; 如果绕过东平湖,则要增加50多华里的路程,要在两天内赶到,非得昼夜兼程不可。何光宇司令员决定第一天行程80华里到达平阿山区的东西沟流,稍事休息后连夜越过东平--东阿公路(在斑鸠店南边穿越),绕过东平湖水域,第三天下午到达阿城镇。

时间十分紧迫,除了动员工作,还要补充弹药、物品(毛巾、鞋子、袜子)、粮食,大家忙得团团转,一天一夜之内做好这些工作,真是分秒必争。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中,孙连捷什么也顾不上想,到了夜深人静、躺在炕上时,却是久久不能入睡,思绪万千,心潮澎湃。回顾参加革命以来,自己由一个少年学子,成长为一个党的青年干部,指挥一个连队和鬼子作战; 参加了这支人民军队的创建和泰西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对这里的山山水水留下了深深的爱恋; 经历过无数失眠之夜,为这块祖国的土地不为日本帝国主义侵占而战斗,为热爱的父老乡亲而流血、流汗……这是亲爱的故土,这里有自己的父母兄弟; 而明日,即将远征,能否再回到生我养我的故土家乡,实在难以预料。寄封信告诉家里? 又担心徒然增加他们的挂念。俗话说: “好男儿志在四方”,现在是战争时期,岂能儿女情长,分心劳神; 自己有大量工作要做,要迎接更艰巨、更激烈的战斗,只有勇敢向前,向前!

第二天--1940年2月13日,早早吃罢饭,太阳刚刚升起,队伍集合、整装待发,地委和六支队领导、肥城县党政领导和驻地群众,纷纷前来送行。指战员们精神焕发、斗志昂扬,迈着坚定整齐的步伐,告别了泰西父老。在何光宇司令员带领下,2营和特务营1个连离开泰肥山区向西开进。根据地内白天行军,80华里的路程并不感到怎么疲劳,下午4点多钟就到达平阿山区的东西沟流: 这两个村庄也是部队驻扎过几次的熟地方。打前站的司务长已经准备好热气腾腾的晚饭--白面馒头、猪肉粉皮大白菜,地道的家乡饭菜,吃起来特别香甜,也更增加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饭后部队继续向西挺进,要穿过敌占区东阿--东平公路,绕过东平湖,行程120华里。夜幕降临,伴随着淡淡的月光,在崎岖不平、蜿蜒曲折的山道上,队伍象一条长龙急速行进。6连是前卫连,他们的任务是到达公路后。分别向东平、东阿方向派出警戒,封锁斑鸠店据点,掩护部队安全通过后,再在后卫跟进。夜间行进中,曾发生了一个笑话: 部队在下山之后临近公路要越过一道沟、爬一道坎,前卫部队传口令“前边路不平,不要打瞌睡。”一个一个往后传,传到后边却传成了“前边有敌情,快跑别掉队”。营部的骡马担子过沟爬坎要比人行慢,过了坎猛跑一阵才能跟上,千把人的队伍,到了后卫连就要跑很长一段路。5连是后卫连,孙干事快步跑到前边,看到底出了什么事? 原来是虚惊一场,不禁使人哑然失笑。这倒也好,反而使部队快速通过了公路。

部队急速穿过公路时,6连向两端派出警戒,摸进斑鸠店镇。镇外山坡上伪军据点听到镇里狗咬,大声吆喝干什么的,胡乱开枪壮胆。6连指导员张刚向据点喊话: “我们是‘胡2营’,今晚过路,不打你们; 你们放老实点,别捣蛋,不然对你们不客气!”这些吃过苦头的伪军,顿时哑吧了,不敢再胡喊乱叫,也不敢开枪。等部队全部越过公路,6连向天上放了一阵排子枪,打了两梭子机关枪才赶上来。这样做是为了让据点的伪军好交差,就说夜晚受到八路军的袭击,打了一阵,把八路打跑了,以此来蒙骗他们的太上皇--日本鬼子。

过了公路不远,很快进入东平湖区,只见眼前白茫茫一片,湖水结了冰,在月光下格外洁白,一眼望不到边。部队绕着湖的北端走,到了后半夜,人困马乏,空旷的湖滩上,芦苇的根茬不时扎着脚,很难走快。大家实在疲乏了,本来走的一身汗水湿透了内衣,但一休息,不管三七二十一,坐下就瞌睡得睁不开眼。农历正月十五还是数九寒天,空旷的湖边,风很猛烈,指战员们空荡荡地棉衣里边只有一件单衣,缩着脖袖着手也冻得瑟瑟发抖,片刻间睡意就被寒风驱跑了,只好疲乏地站起来,原地踏步、跺脚活动。休息一会儿,继续行进,走了七、八里路,看到迎面又是白茫茫一片,走近才知道,原来这是一个湖汊,绕不过去了,只好在冰上穿过。冰上有一层积雪,可不象走土路那样踏实,溜滑溜滑,步子迈不开,战士们小心翼翼地妮妞前进,跌跤摔倒了爬起来再跟上。开始时,他们还嘟噜着骂娘,互相取笑,摔得多了也就不见怪了,谁也不再笑话谁。5连在后边走,前边已经过去了几百人,都是踩着一条道,所以特别滑; 逐渐摸到一个窍门,就是靠近原有小道另踩一条路,这样摔跤的少了,速度也快了一点。不料这又给孙干事带来了一个灾难: 因为湖水结冰有厚有薄,厚的地方能承受相当大的压力; 水浅的地方冰薄,承受力脆弱,小孙正在迷迷糊糊往前走,象喝醉了酒一样东倒西歪,突然一只脚踏破了冰层,掉到冰窟窿里,冰凉的湖水特别刺骨,越陷越深,自己怎么也拔不出来,幸好连部的通讯员、卫生员、司号员都过来了,七手八脚才将孙连捷拖出来,鞋袜、棉裤全都湿透了,换又没得换,只好穿着又湿又重的鞋袜,迈着一瘸一拐的步子继续赶路。

天快亮了,才走出湖滩,又饥又渴,又困又乏,多想美美地睡上一觉啊! 到了一个村子,胡循武营长站在路边对几个连队干部说: “这里离阿城镇还有40里路,你们到前边村子抓紧时间烧水做饭吃,休息3个小时后继续前进,今天上午12点前,一定要赶到目的地。”看到孙连捷的狼狈模样,问他怎么搞的,张廷甲回答孙干事掉进了冰窟窿里,胡营长听了立刻将马拉过来要小孙骑上,小孙推辞,他不高兴地说: “你是伤员,叫你骑你就骑嘛,还让什么?”这样,小孙骑上马走了10里路。

从昨晚的出发地到阿城镇,本来是120华里,因为绕道多走了50多华里; 这就是说,部队16个小时,总共要走180华里。天亮后到了村子,部队在一个向阳的场院内休息。最辛苦的是炊事班的同志,他们和战士一样行军,还挑着油盐担子,到了宿营地战士可以休息,他们不但不能休息,还要烧水做菜做饭,部队吃喝完了继续行军,他们才匆匆忙忙吃点饭跟上队伍行军,哪里还有休息时间!

战士们疲劳过度,横躺竖卧一大片,炊事班送来饭菜,大声吆喝也叫不醒,只好连拉带拽扯起来,脸也不洗,眼睛也不睁,一口一口、迷迷糊糊地往下吞,就这样吃了一顿“糊涂饭”。饭后整队集合,继续向西南方向前进。开始还打不起精神,走了几里路,活动开手脚,困乏也就赶走了。战士们睁开朦胧的睡眼,惊奇地四下张望,不禁欢叫起来,指指点点,看到什么都感到新奇。鲁西大平原一望无边,一点山也没有,使人有说不出的高兴,路也平坦好走,不象山区羊肠小道弯弯曲曲、高低不平,走起路来跌跌撞撞、提心吊胆,一打起仗来抢山头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心都象要跳出来那样难受。

孙连捷是头一次看到这么大的平原,和战士们一样高兴; 同时,心里也犯起了嘀咕: 在山区作战要紧的是抢山头,占领制高点,利用山石隐蔽,大家对于山地作战已经有了一些经验; 现在是一马平川,没有一点遮拦,打起仗来守什么呢? 再看村子里的房子,多半是草房篱笆墙,怎么能顶事呢? 这可是个新课题,带来平原活动--吃、住、行、战--一系列新变化,要适应这新环境,掌握好新变化,还要有一段过程。

孙干事一边走一边想,东看看西望望,40华里3个小时就赶到了。支队司令员何光宇同志带着作战参谋李雪、侦察参谋邱克难同志在等候部队,本部按照军区的指令,提前半天到达了集结地区,立即投入讨伐叛军石友三的战役。

通宝推:老顽童,密支那,李根,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