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泰西英雄传 -- 丁男

共:💬187 🌺228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21)115师到泰西

1938年10月,全国的抗日战争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广州、武汉相继失守,日本侵略军分路深入中国领土,对中国正面战场的攻势达到了顶点。也正是在这一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在各地组织的抗日游击队,在敌后战场十分活跃,并得以迅速发展壮大,泰西自卫团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缩影。

1938年9月16日至11月6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主席代表中央政治局作政治报告,总结了15个月来的抗战经验,分析了形势,提出了新阶段“坚持抗战,坚持持久战,巩固与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停止敌之进攻,实行我之反攻,最后驱逐敌人”的全国抗战总任务及本党本军的方针政策。鉴于山东在华北敌后战场的重要战略位置,毛泽东在会上明确提出要派兵去山东。

根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的指示,集总(八路军总部)命令麾下115师主力挺进山东。

早在1937年10月,115师即分过兵: 林彪、罗荣桓带师直大部和343旅向东、南作战,开辟吕梁抗日根据地; 聂荣臻率师直一部及独立团向晋察冀三省交界地挺进,开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徐海东的344旅则归集总指挥。

1938年初林彪受伤后,罗荣桓实际署理部队。此时,抗日烽火遍及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民军、游击队出没于乡村城镇,真可谓“遍地英雄下夕烟”。之前,中央曾派出一些干部去山东,但是效果有限。毛泽东当机立断,派115师主力入鲁。于是,1938年中,115师再次分兵: 首先派685团曾国华的2营,孙继先的工兵连到冀鲁边; 随后是萧华、符竹庭领导的343旅的一个指挥部门,也到冀鲁边; 之后,代师长陈光、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罗荣桓率115师部、师直属队及343旅主力(686团大部,教导队)以“八路军东进支队”的名义,由晋西南出发,向山东进军; 1939年3月6日,115师师部和686团1营、2营不足2000人渡过运河,进入泰山以西这一敌我必争之地。另外预留一部(686团3营、教导队和师部警卫营2个连编成一个团,时称东进支队第1团,后改为独立旅)由杨勇带领占据运河以西作为后援。向鲁北、鲁西发展的同时,彭明治、吴法宪率685团主力剑走偏锋,于1938年底跃进苏鲁豫地区,掀开八路军向华中挺进的序幕; 最后,343旅之中在晋、冀、鲁边已经小有发展的彭雄、梁兴初、张国华、龙书金等各股也以支队、大队、甚至连队的规模对苏、鲁、淮进行远程增援。115师之于齐鲁大地,彼时已成“撒豆成兵”,遍地开花之势!

1939年3月,八路军东进支队到达泰西。泰西地区的党、政、军和广大群众怀着巨大的喜悦和无限敬佩,热烈欢迎这支久经考验、战功卓著、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主力部队。东进支队于3月初到达郓城,首战樊坝,歼灭伪军刘玉胜部1个团800余人,声威大震。当时,老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 “正月里来正月正,东进支队到山东。罗荣桓陈光领兵马,杨勇将军是先行。”继而东进东平,与中共鲁西区委、泰西特委和六支队会合。为了统一领导鲁西地区的抗日斗争,中共北方局指示成立鲁西军政委员会,由陈光、罗荣桓、王秉璋(115师参谋处长)、黄励(115师政治部副主任)、张霖之、赵博(鲁西区委组织部长)、朱则民(鲁西区委宣传部长)七名委员组成,罗荣桓为书记。随后,东进支队进入肥城、泰安一带,陈、罗首长在安驾庄时,就住在武圣域家里,听取了武圣域、夏振秋、李介人、梁杰三等同志的汇报,了解了泰西抗日武装的兴起和发展,检阅了泰安独立团的部队,对武圣域同志慰勉有加,给予很多鼓励。

为了向老红军学习,提高部队的军政素质,六支队组织由政治部主任李冠元带领的一批干部组成的学习团到东进支队参观学习,作为青年干事,孙连捷也参加了学习团。115师政治部副主任黄励(福建长汀人,1929年参加红军,同年加入共产党,1940年牺牲)同志给学习团作报告。他首先讲述了这支英雄部队的发展史,又着重讲了部队胜利的根本原因。他说: 我们部队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党的领导英明正确,是党指挥枪,而不是枪指挥党,军队是执行党的纲领、路线的武装集团; 有坚强的政治思想工作,干部战士都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为党的事业自我牺牲的精神; 有严密的组织、严格的纪律,人人都有遵守纪律、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自觉性; 有严格的军事训练、熟练的作战技能、猛打猛冲、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 有良好的群众纪律和强有力的民运工作,真正是秋毫无犯、与人民同甘苦共患难,受到人民群众爱戴拥护的子弟兵; 还有坚强的团结、官兵一致,部队有健全的民主生活,这是任何力量也打不破的。这就是我军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战胜国内外敌人的根本经验。他的报告对大家是深刻的教育,不仅使学员们对于这支英雄部队有了新的认识,更加重要的是使大家明确了军队建设的方向。这些宝贵的经验,正是六支队这支年青的部队迫切需要和要努力加强的。

听了黄励副主任的报告,陈、罗首长还要大家到师部特务营实地考察、参观学习。特务营政委郭华同志做了热情接待,组织部队给学员表演了刺杀、投弹、土工作业(挖交通壕和单人掩体、机枪掩体)、班排进攻动作、部队着装和制式训练,这些都是大家根本不会,也没有见过的新课题。学员还同部队一起听政治指导员上政治课,参加各班讨论,参观了连队的救亡室(过去叫列宁室),参加了部队的文体活动(跳高、跳远、单杠、打克朗球等),第一次看到了部队配备的苏式转盘机枪和反坦克机关炮,还有平型关战斗缴获的胜利品展览(日本轻重机枪、步枪、战刀、望远镜和大洋马)。

师部还为大家组织了文艺晚会,战士剧社(即现在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的前身)表演了新颖精彩的节目,给予孙干事印象最深的有舞蹈《东渡黄河》、《打骑兵》,还有《到敌人后方去》、《延安颂》、(黄河大合唱》等歌曲。

陈、罗首长对于六支队非常重视,陆续派来一批优秀的干部,加强支队各级领导力量,其中军政干部有石新安、刘汉、郭华、胡国钧、胡循武、磨力、刘继星、高塔拉、何诚,还有医务干部刘福、潘业营、肖家枝(即王秀鹏)等。他们的到来,受到指战员的热烈欢迎,对六支队的军政建设起了很大作用。

根据罗荣桓同志的建议,1939年3月20日,中共泰西地委于东平县四区常庄召开了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即常庄会议。会议之前,陈、罗首长和鲁西区委书记张霖之同志,听取了泰西地委和六支队负责同志的汇报,详细了解了泰西武装斗争的发展、建党建军、发动群众、坚持统一战线、根据地建设等各方面的情况。这次会议,由地委书记董君毅同志主持,他代表地委和六支队对由陈、罗首长率领的东进支队转战千里到达泰西表示热烈欢迎,并将陈、罗首长和张霖之同志一一介绍给大家。他说这次会议主要是由罗主任传达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党中央、毛泽东主席对创建山东根据地的指示,传达报告后分组进行讨论,对照泰西的实际,研究如何贯彻执行。

这次会议,小孙也有幸参加了,大家第一次见到这几位高级将领,并直接听取参加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的领导同志作传达报告。罗荣桓同志微散发胖的身材,慈详的面庞,戴着一副近视眼镜,以他浓重的湖南口音,很沉静的语调作了报告。他首先对于泰西特委过去近1年的工作,自卫团、六支队所取得的胜利,给予高度赞扬。他指出,泰西的抗日武装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组织发动群众建设起具有8个县的抗日游击根据地,这都是很大的胜利。这是泰西的党领导人民对抗日战争做出的重大贡献,应当向你们致敬,表示亲切的慰问。这一番话,给予大家极大的鼓舞。他接着介绍了中共中央在延安举行的扩大的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的情况。从1934年1月在江西苏区举行的五中全会以来4年多的时间里,党经历了许多重大事变,最主要的是由国内革命战争转变到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而抗日战争已经进行了15个月,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因此,六届六中全会的主要任务是总结15个月来抗战的经验和确定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基本方针,以便统一全党思想,更好地领导全国人民,最后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同志代表中央政治局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总结了15个月抗战的基本经验,继续批判了“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 分析了抗战即将进入相持阶段的新形势,规定了全国在抗日战争中的紧急任务,特别着重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使全党同志明确并认真负起领导抗日战争的重大历史责任。

六届六中全会批判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党内关于统一战线工作中的分歧,主要是坚持独立自主的问题,也就是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所谓“独立自主”,就是要冲破国民党的一切限制,放手发展自己的力量。所谓“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口号,是自己束缚自己手脚,放弃共产党的独立性,是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给党和军队造成很大损害,关于党的工作重心问题,毛泽东同志强调指出: “抗日战争时期,党的主要工作方面是在战区和敌后,要以最大努力组织敌后游击战争,扩大人民武装,创造农村抗日根据地。并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占领敌占城市。一切工作都是直接配合战争,夺取战争的胜利,没有孤立的党的组织工作和民众运动。”关于抗日战争的战略方针,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一书中详细论述了抗日战争分为三个阶段(即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的持久战总方针。就本党的军事任务而言,也将大体上分为两个战略时期,前期包括战略防御和战略相持阶段,主要是游击战; 后期战略反攻阶段,主要是正规战争。本党军事战略的转变,即由国内正规战争到抗日游击战争的转变,把过去的正规军和运动战,转变为游击军进行游击战,以分兵发动群众为主,而不能急于进行战略决战。党内路线上的争论,不仅与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密切相联,而且直接关系到抗战的结局和前途问题。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一切政策、措施的出发点,都是要把抗日战争的胜利转变为人民的胜利。六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指出: “争取抗战胜利的过程与实现民主、改善民生的过程相因相成,中华民族抗战胜利,实现民族独立的时候,一定就是新式的民主共和国奠定其基础的时候。”鉴于党内右倾机会主义分子(主要是王明)违反组织纪律的事实,尤其是发生了张国焘反党反中央的活动发展到叛党投降国民党的严重事件,六中全会通过了决议,强调任何党员都必须遵守“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基本原则,加强党内民主集中制,严格党的纪律,反对任何自由主义的言论和行动,使得党在政治上和组织上团结如同一个人,步调一致去争取胜利。

罗荣桓同志的传达报告讲了5个半天,每讲半天,接着组织讨论半天。他在报告中,将许多重大理论问题深入浅出地讲解,使得孙连捷这样的新党员第一次听到这样重要的报告。这些中央的重要决议,使大家明白了党在整个抗日战争中的根本任务和基本政策,使大家认清了方向,明确了道路,分清了事非,鼓舞了斗志,坚定了信心,使一些糊涂观念、错误思想得到了澄清。这次会议,对泰西的党和军队来说,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也是一次最好的学习班,使大家在许多重大问题上用中央六中全会的精神武装了自己的头脑。

会议结束前,陈光代师长和鲁西区委书记张霖之同志讲了话。最后由罗荣桓同志作总结发言,他传达了毛泽东同志对于创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指示。毛泽东同志说: 山东有3800万人民,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山东人民勤劳勇敢,历史上有许多农民起义的英雄好汉,黄巢、宋江等都出在山东。山东的八路军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是在山东省的地下党和少数红军干部参加组织成立起来的,还要有个大发展。罗荣桓同志根据毛主席的指示精神,在肯定泰西工作成绩的同时,指出了泰西党委对政权建设重视不够,地方工作还比较薄弱,统一战线工作也一度存在束手束脚的问题,群众发动还不充分,群众组织发展不够快等薄弱环节。他指出了全面开创泰西地区工作的重要任务,提出了建党、建军、建政和建设泰肥、平阿、大峰山三个山区及东汶宁抗日根据地,建立全区工、农、青、妇、文等群众团体的各项要求。号召泰西地区的党、政、军、民团结起来,为建设巩固的泰西抗日根据地而努力奋斗!

会议进行中,每次开会前,东进支队和六支队参加会议的同志都互相拉歌,这可使后者为难了,因为六支队从未用过这种拉歌的方式,也没有集中干部学唱歌,大家只会唱“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等几首老掉牙的歌,而且唱也唱得是丢三拉四,不够整齐。东进支队唱歌却是新歌不断、整齐有力,后者只好用劲鼓掌,不停欢呼“老大哥来一个”,唱了一个接着喊: “唱得好,唱得妙,再来一个要不要? ”高呼“要! ”东进支队指挥唱歌的是肖麦萍(湖南湘潭人,1938年加入共产党,开国大校)同志,从此,孙连捷认识了他,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开会时,孙干事坐在前排地下,负责指挥本部啦啦队,指挥唱歌; 罗荣桓同志见状,问其叫什么名字,哪里人,在什么学校读书,现在做什么工作? 孙干事一一作了回答,他又问小孙听不听得懂自己的讲话,小孙也如实回答: “首长讲湖南话,讲快了就听不懂。”他说: “好啰,那就讲慢一点嘛! ”引起全场一阵笑声。开会期间这种欢快的气氛,也是小孙从来没有遇到的,感到特别新鲜和兴奋。

常庄会议后,六支队政治部主任李冠元同志找孙连捷谈话,安排小孙到115师政治部学习部队青年工作。听到这个消息,把孙干事高兴坏了,一夜都没睡好; 第二天天刚亮,就背着小背包、拿着介绍信自己找到115师政治部组织部报到去了。组织部长是政治部黄励副主任兼任的,副部长梁必业(江西吉安人,1930年参加红军,1932年加入共产党,开国中将)同志接待了小孙,分配其跟着肖麦萍同志学习。孙连捷在师政治部学习了1个多月,受到老同志的热情关怀,肖麦萍带着他一起下部队,详细介绍部队青年工作,朱德青年队的组织、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小孙处处感到新鲜,逐渐学会了怎样开展部队青年工作。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