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泰西英雄传 -- 丁男

共:💬187 🌺228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20)大峰山改编

大峰山位于长清、肥城、平阴3县交界之处,东连泰山,西近黄河,北迫长清县城,南靠平阴、东平山区,方圆10多平方公里,是一块理想的游击根据地。

大峰山区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抗日战争开始后,魏金三、万晓塘、张耀南等同志领导的抗日游击队,首先在大峰山区的坦山举起义旗,1938年2月编为自卫团第四大队,4月回到大峰山区,四大队与原十一、十七大队的一部分改为大峰山独立营。1938年9月,爱国将领、国民党聊城专员兼保安司令范筑先将军的十支队,系共产党组织领导的机枪营,到大峰山区活动,在武器弹药、被服后勤方面给独立营以很大帮助。11月,日寇调集重兵进攻聊城,机枪营和独立营大部奉令驰援聊城,只留下副营长曹洪胜带两个连留守。

郁仁治对大峰山地区垂涎已久,妄想乘大峰山主力部队西援聊城之机,以武力强行收编独立营,独占大峰山区。他亲自率领全部人马3个营1000多人开进大峰山,气势汹汹地将独立营两个连包围起来,强令缴械投降。曹洪胜同志一面稳住郁仁治,同他软磨拖延时间,一面派人连夜向自卫团报告,请速救援。

泰西特委接到报告,紧急研究,认为如不派兵救援,独立营有被全部消灭的危险,大峰山就会被郁仁治占领。他乘人之危,不打日本,反而蓄意制造磨擦,实在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郁仁治既然开了第一枪,从背后杀过来,我们只有被迫还击--“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特委决定立即出兵,星夜调集自卫团主力(两个基干大队)和于会川(辽宁黑山人,原任职东北军,“九一八”事变后,曾组织抗日义勇军,1935年赴西安,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肥城县长、六支队三团团长、支队参谋长等职,后赴延安学习,1946年病逝)同志指挥的十七支队等,火速奔赴大峰山区,将山区外边的重要山口全部控制,给郁仁治来一个反包围。

1938年11月20日,参战各部队全部进入大峰山区。大青山是控制郁仁治司令部的制高点,也是进出大峰山腹地的必经之路。但大青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只有一条崎岖险峻的羊肠小道可通至半山腰,再向上即是悬崖陡壁、难以攀登。山下山口、上山小路以及山腰的一座小庙均被郁仁治派兵扼守。自卫团攻了一天未能突破,山口也未占领。

张北华、何光宇同志十分焦急,找到一位60多岁的老大爷了解地形情况,老大爷猛然想起小时候放羊,曾钻过一个山洞,山洞很小,刚能钻过一个人,从这个山洞爬上去可以到山顶后面。张北华喜出望外,就请他带路,指定二大队一中队长牛顺山、指导员孙诗轩(即孙新民)选拔20名战士,一律携带短枪、手榴弹,准备绳索,趁黑夜摸上去,从背后突袭,杀他个措手不及,掩护正面攻击部队攻占隘口。

这支精干的突击队,在墨染似的夜幕下,象爬山虎一样艰难地攀登,一个跟着一个,悄无声息,搭着人梯,用绳索一个一个向上吊,登上陡壁,钻进山洞。山洞漆黑狭窄没有半点光亮,冷风飕飕,冻得人直打冷颤,又直立不起来,只能艰难地爬行; 穿着棉袄爬不过去,没办法,牛顺山下令都把棉袄脱下来,人人只穿一件单褂,慢慢爬行,经过几个小时的艰难爬越,终于在天色微明时爬出洞口,从后山坡上到山顶,燃起3堆大火,给山下发出信号。山下攻击部队早已急不可耐,张北华、何光宇等同志看到信号连声叫好,命令各部队乘势攻击,迅速夺取了隘口,消灭郁仁治部1个连。接着又山上山下配合攻击,将驻守山腰小庙的两个排全部俘虏。

从大峰山东、南、西部推进的自卫团部队,缩小了对郁部的包围。郁仁治见势不妙,天黑时集中全部力量组织突围,向于会川同志的十七支队所控制的山口冲过来,十七支队堵截歼灭了他的先头部队1个连,讯问俘虏知道郁仁治就在后边,于会川命令部队让开路,放其率领余部退出大峰山。

这次战斗历时两昼夜,郁仁治消灭大峰山独立营、抢占大峰山的阴谋被彻底粉碎,还损兵折将1个多营。这次自卫反击,部队掌握了“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给郁部进攻有力打击后,放了他一条生路。

郁仁治,江苏海门人。兄弟三人都曾到东洋留学。其兄郁仁邻就读于日本庆云大学,与国民党元老李烈钧之子是同学; 郁仁治则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21期。

1931年回国; “一二八”淞沪抗日战争时,奉命赴上海,在19路军翁照垣旅任参谋,负责设计构筑上海市区的防御工程,并亲上前线,抗击日军。

1938年初,抗日前线战事吃紧,华北领土大片沦陷,郁仁治受命前去山东前线,担任国民党山东省第一区(鲁西地区)专员兼军事特派员(少将衔); 3月到泰西上任。在肥城、长清、东阿、平阳等县组建抗日武装,与日军周旋。为了表示与日寇战斗到底的决心,郁仁治为4个儿子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分别取为英、雄、豪、杰。抗日的同时,亦不忘反共,到处扶持地方实力派,控制县、区、乡政权,破坏统一战线,限制自卫团发展。

郁仁治突围后,跑到肥城西南演马庄一带住了几天,27日拂晓,遭日军步、骑、炮、空部队千余人的袭击,陷入重围; 此时,日军指挥官获悉郁仁治曾留学日本,即派出士兵喊话,劝其投降,遭到断然拒绝。随部队突围时,被鬼子机枪扫射中弹牺牲。

1952年,政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追认郁仁治为抗日烈士。1988年,政府拨款建立了郁仁治烈士纪念碑。

反击郁仁治部战斗胜利后,泰西部队3支主力会师了,大家沉浸在胜利的欢乐中。这时,党中央派张经武、黎玉同志来到山东,决定将山东几支部队合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张经武同志任司令员,黎玉同志任政治委员。12月27日,正式宣布建立八路军山东纵队指挥部。同时,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改为山东分局。

张经武、黎玉同志带领一大批干部和电台由延安途经泰西,到达大峰山区黄崖,会见了张北华、董君毅、何光宇、万里、孙光、马继孔、李冠元、于会川、李文甫、陈伯衡、刘星等同志,传达了党中央的决定,将泰西的几支部队合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任命刘海涛为司令员,张北华为政治委员,何光宇为副司令员,马继孔为参谋长,李冠元为政治部主任,程重远为供给部长。下编4个团,l个特务营,3个独立营。以东平、汶上起义部队为基础改编为第一团,团长陈伯衡,政委刘星,副团长兼参谋长曹尚志,政治处主任邹鲁风,党总支书记杜子俭; 以大峰山独立营和自卫团基干第一大队为主改编为二团,团长曹洪胜,政委张谭,政治处主任郭强,党总支书记万晓塘; 以第十七支队和自卫团基干第二大队合编为第三团,团长于会川,政委李文甫,副团长刘继河,政治处主任王绍云(即王树成); 以自卫团第十三、十四、十五大队编为泰安独立团,团长武圣域,政委夏振秋,副团长马亚鲁,参谋长梁坚斋,政治处主任李介人; 以自卫团第五、十一大队和团部特务连合编为支队特务营,营长李正华,教导员赵英斋(后换为谢长林),副教导员桑龙轩; 肥城、长清、东平各编1个独立营; 并以第十支队干训队为基础成立泰西军政干校,校长任仲夷、政委冯乐进。改编后,自卫团政治部青年科撤销,与组织科合并。新任组织科长周持衡,组织干事张萍、徐宝信,统计干事聂兆基,小孙仍任青年干事。几个人工作热情很高,团结无间,亲如兄弟,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心情都很舒畅。

是时,六支队兵员达到4000多人,干部战士全都佩戴上崭新的“八路”臂章,实现了长久以来的热切愿望,都有说不出的欢乐和兴奋,部队以新的姿态投入了新的战斗,决心夺取新的更大的胜利。新任司令员刘海涛同志是东阿县人,曾在东北抗日联军任过师长。作战勇敢、射击准确,对部队要求很高,执行纪律、非常严格,对于自卫团从游击队刚升级编为正规军,克服游击习气,提高部队战斗力起了很大的作用。

1938年12月,特委和六支队召开了各团团长、政委会议,明确了分兵发动群众,掩护和支持各县、区开展建立政权和农、青、妇儿救国会等群众团体,建立地方武装,打击日寇、汉奸和各种反动势力,积小胜为大胜,建设巩固的泰西抗日根据地。活动区域划分为: 一团负责东平、汶上、宁阳3个县; 二团负责长清、平阴、东阿3个县; 三团负责肥城县; 泰安独立团负责泰西县; 各独立营均在本县区; 支队和特委机关在中心区(泰肥山区)指导各团、县工作。这就是当时所谓的“四面八方”(即4个团各负责1个方面,8个县独立一方)各为犄角、互相支援、配合成一体的局势,实践证明这个部署是完全正确的。

会后,各部队立即按指定地区展开,六支队司令部、政治部和特委机关开到了平阿山区。这个地区部队还没有来过,各项工作均未展开,是地方土顽刘绪安、田桂印长期盘踞的地区。刘绪安是个顽固的地方势力派,霸占一方,曾拒绝邹鲁风同志出任平阴县长。他的属下有3个中队、5个区队,合计500余人。六支队进入平阿山区声势浩大,兵强马壮,刘绪安害怕了,主动溜到平阴城边。六支队司令部和特委机关就设在平阴城南王楼,部队派出武装宣传队,到附近村镇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宣传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在村内组织农民、青年、妇女救国会和儿童团,组织抗日自卫队,举办训练班,培养积极分子,进行建党建政工作,成立了中共平阴县委员会,由熊善隆任书记。在这个地区,群众工作打开局面后,六支队和特委机关带领特务营又转移到东平城北四区的东西沟流、花篮店一带。这里是东平、东阿两县交界地区,过去郁仁治的专员公署在这一带活动,部队没有来过。为了开辟这里的工作,特务营两个连到东平县附近活动,打击敌伪军,掩护开展地方工作。

部队顺利开展平阿山区各项工作之际,原在东平湖西活动的冯寿彭(外号冯二皮),率领他的部队到了平阿山区。冯寿彭抗战前是个土匪头子,曾在石友三部当过营长,1938年11月,聊城失守、范筑先将军殉国后,冯寿彭投靠了沈鸿烈; 郁仁治阵亡后,沈鸿烈委任冯寿彭为泰西专员兼保安司令。他趾高气扬地带着手下千余人马来到泰西,以为可以一举消灭地方部队,使泰西成为其之地盘。越过东平湖后,遇到的部队却是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因为摸不清六支队底细,不敢贸然进攻。六支队将一、二、三团主力连夜集中在平阿山区严阵以待,同时派代表去见冯寿彭,晓以民族大义,申明自己的严正立场,如果冯部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则坚决自卫反击。这样,冯寿彭终于不敢向六支队进攻。他将部队开到东平城北一带驻扎,在那里受到东平、汶上日伪军夹击,受到一些损失。见势不好,只得灰溜溜地撤回东平湖西。

冯二皮撤出泰西之后,六支队和特委从平阿山区转移到东平四区。四区的地方势力派是尹鼎祚,原是这个区的区长,后曾被郁仁治委任为东平县长。尹鼎祚对四区的人民群众残酷压榨,群众对其异常痛恨。六支队进入这个地区后,深入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发动群众,成立农、青、妇、儿各群众团体,尹鼎祚的多年统治开始瓦解。但其仍顽固坚持反动立场,利用掌握的100多人的武装,不断破坏捣乱。忍无可忍下,六支队解除了他的武装,这个地区才平静下来,建立了抗日政权,各项工作逐步开展,为以后的斗争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经过几个月的积极工作,泰西地区的抗战局面有了很大改观,群众初步发动起来了,泰西抗日根据地的雏型已经出现!

通宝推:连续杀人,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