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八百美金的一刀 -- forsake

共:💬120 🌺60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个比方有一定道理,但却忽视了一点

硬件和软件是模块化的,每一个硬件芯片厂家都有自己的开发团队,这些团队所面临的任务就不是N*N的关系,而只是1*N了,即只需要让自己的芯片在几个标准的的Android平台上做好参考设计,剩下的无论怎么样的产品,采用什么样的组合,它这部分的功耗控制都是好的。

就以Wifi/BT为例,TI的WL系列无线芯片,它所要做的,就是保证自己在Qualcomm/Samsung/TI/Intel/Marvell/Rockchip...,最多不到10个平台上的参考板上做好自己的功耗控制,完全可以不理会其他芯片做的怎么样,因为那些芯片有他们自己的厂家的开发人员来保证。

同理,把这里的Wifi/BT换成Modem/Sensor/GPS/FM/Codec, 把TI换成所有的设备厂家。

Android的开放性,给了这些厂家深入开发的可能,因为以前,这些厂家不出整机,只出芯片,他们没有办法针对操作系统,没有办法针对应用程序来进行开发和优化,而只能等着Nokia/Moto/Samsung/Apple...这样的厂家来做产品的集成和优化。但恰恰最理解各个芯片本身的应该是生产设备的厂家,而不是这些做集成的人。 以前的模式恰恰是你所说, 集成商要面对M*N种组合,而Apple这个集成商基本只需要面对1*N,这就是为什么Apple会在手机领域独占先机。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从Android现在这样的发展路径上来看,它提高了原来的短板--集成商的水平,或者说降低了对集成商水平的依赖,从而可以实现更高的效率和质量。

当然,这一切还要等到Android的升级不再那么频繁,变动那么剧烈,充分竞争的优胜劣汰后,每个厂家有了一批稳定的熟识Android开发的队伍,才有可能实现。这个中间阶段,我估计是3~5年。

基于以上,我认为此A压倒彼A,只是个时间问题,胜负结果,可以参考十几年前的Wintel vs Apple。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