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和忙总:我也说易之 履 -- 履虎

共:💬564 🌺4635 🌵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个好像有另外说法吧

进军大别山

孟良崮战役后,国民党在山东的重点进攻势头已被遏制,此时正是位于晋东南休整之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再度外线出击的有利时机。该部一旦能够突破国民党薄弱的黄河防线,即东进可威胁徐州,西进可威胁郑州,均可彻底瓦解国民党最后的进攻集团,为华东野战军在鲁中取得决定性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此目的,早在47年春,刘、邓就提出南渡黄河之进攻方案。而此时毛泽东正在陕北野游,诗兴正浓,为了显示其卓越之军事才能,也为其挥之不去的“中原”情节,乘刘、邓之建议附加南渡黄河若取得重大胜利后,既可东进威胁徐州、也可南下大别山区重建中原军区的作战计划。刘、邓却不知毛泽东文中大意,只将进军大别山作为一项预案,制作地图为参考而已,并未做好南下准备。

6月30日,经过精心准备之刘、邓主力渡过黄河,大败担任河防之国民党军并聚歼援军,取得鲁西南战役之重大胜利;此时东进威胁徐州正是良机,势比造成国民党被迫抽调鲁中“决战兵团”回师援救,给华东野战军聚歼国民党主力于沂蒙山区、彻底打破国民党军最后的重点进攻取得先机。然而毛泽东在刘、邓渡河同时已将其进军大别山作为唯一的选择,与同日电令(未做预报)华野即时以主力外线出击,支援中野南下作战。于是,在中野与国民党在鲁西南鏖战的同时,华野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组织外线兵团挺进敌后,去“支援”中野,结果因分兵作战造成数万重大伤亡、又因缺乏准备造成数万重大非战斗减员。

刘、邓此时方悟毛泽东之战略决策,尤想争执,于鲁西南战役结束后借短暂休整之机提出反对南下之意见;而毛泽东的回答是派遣伤亡惨重之华野部队一直跑到刘、邓面前去“支援”其南下。于是,刘、邓被迫全军南下,毁装备、弃辎重、丢下一路掉队人员,“出敌不意”地进入大别山区去建立中原军区。根据正史记载到48年春时,刘、邓大军12万人只剩下5万。而毛泽东却是将鲁西南战役的战果算进去借以烘托进军大别山之正确、英明、伟大。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