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游踪琐忆——东南形胜之扬州(旧作) -- 铁骑边塞

共:💬28 🌺150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游踪琐忆——东南形胜(温州)

温州在“改开”后名声鹊起,温州人走出大山将生意做向全国,做出国门走向世界各地。什么温州小商品城、温州商品街、温州大厦类的遍布全国各地,声名狼籍的温州炒房团亦到处兴风作浪。毋庸置疑温州人取得现在的成就得益于他们的勤劳灵活,吃苦敢闯,和家族团结。一个人走出去,慢慢带动一家人同族同乡人随着走出去。温州地处东南丘陵,为沿海港口城市,浙江东南部,东濒东海,南接福建宁德福鼎市。除东部滨海少部分平原为渔民之乡外,绝大多数地区山峦层叠连绵,可耕地极少,只有做生意谋生。

如同宁波自古出裁缝,温州自古出鞋匠,改开之处其它地方经商意识尚未觉醒,温州人便领风气之先,领跑一步,再个当时商品匮乏,温州鞋匠顺势而起,开始制鞋,由于外表样式新颖,价格低廉迅速占领全国市场,获利丰厚,掘得第一桶金,完成原始积累。与所有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一样,里面即渗透了汗水艰辛,也充满了假冒伪劣,一是温州鞋成了假货的代名词,价廉必然成本低,获利又大,不假如何做到?1980年代我曾在济南买了一双温州鞋,是因其样式漂亮看上眼的,结果穿了不到一个星期,就开帮了,补了补,又穿了十几天连底子也掉了,总共穿了不到二十天变成了烂鞋扔掉,温州伪劣产品也为当时成功的苏南模式的由盛而衰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温州古为瓯地,也称东瓯,简称“瓯,我到温州后住一夜,第二天一早便乘轮渡到瓯北码头,坐车去永嘉楠溪江。永嘉”作为县名始自589年(隋文帝开皇九年)。“永嘉”二字,是“水长而美”的意思。永嘉风景秀美资源丰富。享“天下第一江”美誉的楠溪江以水秀、岩奇、瀑多、村古、滩林美著称。只是由于挖沙太滥,下游沙滩植被已遭破坏江水浑浊。到狮子滩然后逆楠溪江上行走一阵再做会车,悠悠楠溪江开始纯净澄碧、清澈见底,两岸峰恋叠翠,林茂竹修,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景区内植被良好,没有任何工业污染,其地面水至今仍保持着原始水貌。三百里楠溪江流域是革命老根据地,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中心策源地和浙南革命活动的中心。红十三军军部旧址已成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楠溪江风景名胜区是山水文化与古村文化的高度结合,耕读文化与宗族文化的相互交融,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完美默契,我先去蓬溪,沿江步行江水清澈,水草随水流摇曳,两侧山峰雾气蒸腾;再坐车到古村落芙蓉,建筑古朴,民风淳厚。从芙蓉步行二十几分钟到岩头村的丽水街,丽水街位于温州永嘉岩头村东缘的蓄水堤上,又名丽水长廊。清末之际,长堤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商业街。太平天国起义时曾遭火焚,近年重修。村子里的人在长廊上休憩垂钓,家家门口几乎都有闲坐的老人,另有放着框子组装窗帘挂钩等小工艺品的妇女。对面是老式建筑,垂柳花木掩映背倚青山,如此灵秀之地造就了“永嘉四灵”。“永嘉四灵”指当时生长于浙江永嘉(今浙江温州)的4位诗人: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赵师秀(号灵秀)、翁卷(字灵舒)。因他们同出永嘉学派叶适之门,其字或号中又都带有“灵”字,故称永嘉四灵。4人中徐照和翁卷是布衣,徐玑和赵师秀做过小官。他们的诗风承袭晚唐,选择了晚唐诗人贾岛、姚合的道路,要求以清新刻露之词写野逸清瘦之趣。诗体的特点是:继承了“岛瘦郊寒”,中唐诗人孟郊和贾岛的诗风。寒指清寒枯槁,瘦指孤峭瘦硬,两者含义相似。郊、岛之诗风格清奇悲凄、幽峭枯寂、格局狭隘窄小、破碎迫促,且讲究苦吟推敲、锤字炼句,往往给人以寒瘦窘迫之感,故称“岛寒郊瘦”。早在宋初,欧阳修即曰:“孟郊、贾岛之徒,又得其悲愁郁堙之气”。至苏轼正式提出此评语:“元轻白俗,郊寒岛瘦”。后朱熹则作“岛瘦郊寒”。有一事生动说明了贾岛的苦吟,贾岛初次在京城里参加科举考试。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诵,不停做着推和敲的动作。当时韩愈临时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围观的人对此感到惊讶。于是一下子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推搡到韩愈的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谈论作诗的方法,好几天不舍得离开。韩愈因此跟普通老百姓贾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四灵的诗不脱寒瘦大概与楠溪江灵秀精细,不是壮观怒卷恢弘有关吧。

在岩头住一宿,早上由岩头步行半小时到苍坡古村,一样的古朴宁静。然后去龙湾潭,龙湾潭山深林密,山势险峻瀑布飞泻,山路很多地段是由栈道通行,爬到山顶但见群峰叠嶂,幽冥深邃。出龙湾潭坐车到岭上人家,岭上人家是楠溪江边依山而建木架构房屋的几十户人家的古村落,下俯视楠溪江,北依青山,错落而成,一条铁索桥联通江边公路。到岭上人家时已近傍晚,水清山秀,坐在岭上人家庭院里看对面山色暮霭,有离尘出俗之感。早上起来,看村中家家升起炊烟,青灰色的炊烟与背后绿油油的山峦、山顶部的白色水汽相映成辉。岭上人家下来继续坐班车到小三峡。小三峡两岸山峰高耸,当中溪流清幽狭长,水色澄碧,乱石嶙峋,水流随山涧的宽狭时缓时湍。走近出口开始开阔,竹林阴阴,树木深深,再有清澈溪水伴着沙滩乱石,自然天成的风景区。这时一峰迎面,在溪水竹木中兀然直立,这便是石恑岩,其得名盖因奇峰状如船恑。游完小三峡到下岙村,不觉饥饿,但觉口渴,买一大西瓜权充午餐,正吃之间来一的士,是游客从雁荡山包车过来,我稍给司机点油钱,继续游览下一程:雁荡山。

从永嘉的楠溪江到乐清的雁荡山,一路山连山,峰接峰,悬嶂蔽目,清泉飞瀑隐于其间,山路修的甚好,在山峰中逶迤盘旋,险峻峥嵘目不暇接。司机将我送至大龙湫,入景区大门走一段林中路,大龙湫扑面而来,三面绝壁中一道飞流,倾泻直下气势磅礴,流水落差197米,列全国第一。走近水潭阵阵寒意袭身驱走一身暑热,我目游四面刀削斧砍般绝立石壁暗自寻思,如此陡立的石壁人猿莫能攀,只有大雁可回荡其间,如此得名雁荡吧。其实是我犯了望名生意的错误,雁荡山为一座白垩纪流汶质古火山,因山顶有湖,芦苇茂密结草成荡,南归秋雁多宿于此,故名雁荡。雁荡山根植于东海,山水形胜,以峰、瀑、洞、嶂见长,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誉,史称“东南第一山”。开山凿胜,发轫于南北朝,兴盛于唐宋,文化底蕴丰厚。

出大龙湫天色已晚,遂住停车场边上一家庭饭店旅馆。楼上竟有基督教堂,此家乃一布道传教场所。一楼大厅坐数位年轻女性,挎着小摄影包进进出出,老板说是当地人以做导游为游客摄影为业,他家因位置便利,成了她们休憩之所。地处山中,凉爽宜人,空调基本成为摆设,全不是市中感受闷热难捱,夏季最热处去过的记忆中一是武汉,二是济南,再就是宁波。曾在宁波与当地人开玩笑说:难怪你们这里女孩子都那么白嫩水灵,离开空调就汗流浃背,每天在汗水中浸泡,自然白净。夜来无事与老板闲谈,了解下雁荡山情况,老板简单做了介绍。聊到旅游管理,说是里面职工都住市区,班车往返,年入都在四五万。现今景区管理处亏损两三千万,原先曾来过一位好主任,来后三年不仅将前任留下的千万亏空全部弥补,走时留下三百万的盈利,现在的一些旅游基础设施,如停车场、道路一类都是当年他搞的,他处处率先垂范,看到地上垃圾顺手捡起丢到垃圾桶,接待从不搞排场,一切因公宴请出游都自觉控制。后来平级调走没能提升,实乃政治原因,参加过8平方事件,政治上留下缺陷。

一大早起来去雁荡山另一景点方洞,行有半个多小时过一隧洞,方洞景区在望,在早起村民指引下,寻小径上山,进景区处正是索道出口,这时索道尚未运行。方洞景区是顺悬崖绝壁构建的栈道,当中还有一吊桥连接,方洞是在绝壁上的一大型山洞,洞门口有道士洗漱,进里观看,一道士递上一炷香,说是免费,因我是今天上来的第一个客人,求个平安,随手接过,点燃插香炉,心中默许心愿。转身正待走,送香的道士上前,指着功德箱,让随便随缘多少都成,我透过玻璃看里面放的几张全是五十一百的,衬想这个随便不好随啊!让你钓了我岂甘心,随便了两元走人。在方洞上看奇峰怪石,下俯田园景致,一路走到底是一山头,有荒废的路被锈迹斑斑的铁锁链相拦,到这游客要折回原路下山再去小龙楸,昨晚与旅馆老板的一番闲聊,知道了去小龙楸的捷径。

从这里跨过锁链顺一荒避小径(各位看客勿学有危险),一路下行。小径荒芜多年,苔滑径狭,很是难走,不过一路物换景移,另有一种风光,走别人不走的路,自然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下得山来正是小龙楸景区,与大龙湫无甚大区别仅格局略小,不过小龙楸另有景观,顺一插天石柱建有电梯,顺电梯上行可到山顶,上面别有洞天,水潭山花田园和娱乐设施俱全,水潭中间搭一木台,听说是哪部武侠电影的外景地。

观赏过小龙楸,去三折瀑,烈士陵园,时过中午,到一路边商店,买烟和饮料。见有西瓜,店家说是自己吃的,我不管那么多,让她切来半个,甘甜滋润,听到后面有做饭声,与店家相商多做点我和她们一起吃,端来一盘炒年糕,里面有红红的小虾,青绿菜叶陪着白细滑爽糕条,色香俱佳。

灵峰以悬崖叠嶂,奇峰怪石,古怪石洞著称,我钻了两三处石洞,里面曲折迂回,窄处只能挤过,开阔处里面建有寺观,灵峰景区里面寺观甚多,体现雁荡山的文化源远。灵峰景区最值得看的是夜景。灵峰是“日景耐看、夜景消魂”。“一景多变,移步换形”。白天看似普普通通的山峰,晚上都披上神秘的盛装,夜景观景处都划有线,观者要站在线上观看,方能体会灵峰的惟妙惟肖。例如被称为“雁荡三绝”中的灵峰,从灵峰寺左侧看时,只见一山劈为两峰,两峰宛如双手合掌;当夜幕降临时观望,此峰酷似一对紧紧相偎,情话切切的伴侣,在朦胧月色的衬托下观望,却幻化为一对丰满的乳房;再变换一个角度仰视,又好似一只敛翅的雄鹰。所以灵峰又有合掌峰、夫妻峰、双乳峰和雄鹰峰之称。再看另座山峰看似老太太的脸,变换下方位成对坐的老两口,如此无法一一道来,在灵峰观夜景一定要靠近个导游,导游指点解说,再天花乱坠地一吹,那您真入了梦幻仙境,真个是“灵峰夜景美不美全靠导游一张嘴”。 灵峰、灵岩、大龙湫精华荟萃,被称为“雁荡三绝”,是有道理的。徐霞客三游雁荡,称曰“四海名山皆过目,就中此景难图录”。

最后一站是去泰顺看廊桥。著名者有泗溪的姊妹桥,温州到泰顺境山峦蜂起,竹木浓郁,难怪泰顺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当年红军长征时留下坚持斗争的红军,有一部就是在泰顺山中坚持下来的。一路涧谷纵横,山高路险,群峰叠翠,泗溪便在山坳中。清流碧水绕村缓缓流淌,竹丛隐映,姐妹桥相距千米建在这河流上。我先到溪东桥,溪东桥是泰顺造型最佳的木拱廊桥。溪东桥系上桥,位于泗溪镇溪东村,俗称溪东桥,实际上应称东溪桥,因其横跨东溪水而得名。桥呈宫殿式建筑,飞檐翘角,中央有主檐阁楼,极为雄伟美观。该桥由二层拱骨相贯而成,有九节拱骨,并排与另一层八节拱骨贯穿搭置,自成稳固的梁架。在拱内又置三角形木架,加强横向力的作用。为了保护拱骨和梁柱,防止风雨侵蚀,两侧都用红色油漆木板挡风。两端拱趾各自支撑在桥台上,桥台用花岗岩垒筑于两岸石崖之上。桥头有两个卖胶冻的女人,不见有其它做生意的,游客亦少,吃碗果胶冻清凉败火。

然后去北涧桥,北涧桥俗称下桥,在泗溪下桥村,横跨北溪,故称“北涧桥”,村以桥得名,其结构、造型与上桥相似而较大。泗溪上下桥相传为同门师徒所建,故称“泗溪师徒桥”也称“泗溪姐妹桥”始建于清康熙十三年(1671年),嘉庆八年(1803年)重建。上下两桥结构精巧,造型古朴,是我国桥梁建筑史上典型的木拱桥。此处与上桥的冷清相比是另一番天地,桥头河边树荫遮蔽,桥头桥屋及桥边全是商铺,卖当地竹木制工艺品。桥边有个泰顺泗溪廊桥文化展览厅,是退休干部周万巩自费所建,以保护宣传泰顺廊桥为宗旨,义务为游览廊桥的游客做讲解,展厅陈列泰顺及国内有名廊桥的模型,制作精良。05年第13号台风“泰利”挟带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致使泗溪水位比历史最高水位整整高出了90厘米,位于桥边的展览厅里的展品、展柜被洪水冲泡,周万巩老人又勉力重建。老人已经七十开外,义务宣传泰顺廊桥十余年,为十万计游客做过义务讲解。

晚宿泗溪,一水环绕,四面青山,宁静平和,虽是酷暑季节,这里的晚上却清爽宜人,一宿没用空调睡的踏实安稳。早起去集市买了点当地特产笋干,又买一串五个不知什么叶子包的大粽子,粽是豆粽,说在高温下能放好几天,此言诚不欺我,盛夏时节三天方吃完,没变一点味。说到吃想起在楠溪江边买个麦饼,边走边吃,麦饼里面是梅菜和肉,很有味道。在岩头村吃的蒸饺,烫面做皮,皮薄透亮能看见里面馅料颜色,岩头另有一样当地特产豆皮。在温州一当年和我徒步喀纳斯西线(白哈巴至喀纳斯)的旅友,带我去吃鱼丸面,鲜美可口。即便街旁卖的饭团、烧包吃起来也很香。仔细想想留在记忆中的美食,不是山珍杂七拉八的盛宴,海味大餐,全是这些普通的小吃,平日的家常饭菜。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