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特大喜讯】在西西河赚到第一个5毛,纪念一下 -- 加东

共:💬426 🌺1793 🌵6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从战备经济转为经济建设是毛1971年底开始转的

"转为经济建设的转折是毛首先提出的"

"请问老毛啥时提出的?"

1971年底到1972初。在中美开始和解确定战争危险开始远离之后。你说的那些很多是准战时经济时期的政策。

(1)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后,八九月毛泽东到南方考察,回来向周恩来提出要改善群众穿衣问题,明确说明要引进化纤技术(此前西方包括日本都对中国封锁,60年代通过走私突破封锁进口了几台维尼纶机器,既不好又太少)。

根据毛的指示精神,周与李先念、余秋里等人制订了四三方案大批引进化肥和化纤(这既是延续到之后很长时期的引进化肥解决粮食问题的开端,也是邓后来思路的发端)。

"除以上4个背景因素外,还有一件事对当时引进的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我是从李先念、余秋里同志那里听说的。1971年八九月间,毛泽东到南方视察。。。有一位身边工作人员回来后很高兴,毛泽东问她是怎么回事?她说:辛辛苦苦排了半天队,终于买到一条“的确良’裤子。。。毛泽东主席同周总理谈起这件事,问:为什么不能多生产一点?还说不要千辛万苦,百辛百苦行不行?!周总理说:我们没有这个技术,还不能生产。毛主席又问:能不能买?周总理说:当然可以。事后周总理找李先念、余秋里同志,要他们研究办这件事情。对这件事情,我没有看到任何原始文字记录,但是从1972年1月我所起草的《关于进口成套化纤、化肥技术设备的报告》中可以得到一点印证。这个报告算了一笔账:中国进口4套化纤生产设备以后,“的确良”的产量总数将达到19亿市尺,城乡人民对“的确良”的需要,将进一步得到更好的供应。《报告》通篇都是讲大道理、算大账,没有讲具体的问题,惟独对“的确良”讲了具体数字。可见我听到的说法应该是事出有因,报告中特地讲了“的确良”就是一个回应。"

《20世纪70年代我国引进国外技术设备情况》(《环球视野》摘自《国事忆述》中共党史出版社)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0a2bb201000ano.html

(2)以四三方案为基础,在1973年随着战争的更加远离, 中央(包括毛)调整了四五计划的侧重点,从战备和基础工业建设转变为压缩基建,利用已有工业大力生产工业品和消费品,突出质量和效益,以吃饭为第一位。

其实三五计划本来就是目标为解决吃穿用问题,只是后来美苏要打中国(他们要打中国是真实行动,几乎就打响,这不是臆想的,现在的解密档案都证实了。如果不是三线做好了准备,完全可能重演1931或1937年的事情),才改为加强战备。1973年只是又转回来而已。

1970年订的四五计划"主要任务是狠抓战备,集中力量建设大三线强大的战略后方,改善布局;大力发展农业,加速农业机械化的进程;狠抓钢铁、军工、基础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建设",1973年调整为"适当改变了以备战和三线建设为中心的经济建设思想,提出有重点建设内地战略后方的同时,必须充分发挥沿海工业基地的生产潜力,并且适当发展;把发展农业放在第一位;把钢铁的品种、质量放在第一位;经济协作区由10个改为6个。同时,还对一些计划指标进行了调整"。

“四五”计划简介 http://news.hexun.com/2009-08-01/120168588.html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简介 http://www.cnii.com.cn/20030915/ca222845.htm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