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从零到零 -- 晨枫

共:💬107 🌺69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其实二战时日本航空工业和我们目前的航空工业有几番相似

倾其全力,均能够做出和世界先进水平看齐的战斗机,

但是一些关键的子系统均遇到了技术瓶颈问题,并且久拖不决,严重影响整机战斗力的发挥。而且一旦被对方掌握这些命门后,就很容易被反制。

零战的只能算是1941年日本航空工业的最高水平,从1942年末起就迅速落伍,当然日本人也不是不清楚这种为了迁就破发动机而采取了极端弱化机体结构和防护性能的飞机的真正斤量,所以新型号的开发一直没放松过。然而,光是“二战时的涡扇大推”——1500-2000马力的发动机,就成为了当时整个日本工业一堵无法跨越的墙。一直忙活到战败,日本都没整出一个性能可靠的相应产品。这还不说其他像射击瞄准仪、大口径高射速机炮等一系列配套系统的掉链子。

像陆航的四式“疾风”和海军的“紫电改”,都曾被日本军方给予厚望,纸面性能也都能和美国的“恶妇”、“海盗”、“野马”较量一下。但是不给力且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罢工的发动机,加上品质低下的航空汽油,让驾驶它们的日本飞行员比面对美国飞机更加提心吊胆。所以日本人一直改进和生产零式直到战争结束,不是他们愿意,而是以其工业实力、再也无法保质保量的生产一款性能更好的了。

而且,日本当时不仅缺乏熟练的技术工人(本来数量就不够,愚蠢的征兵政策又将不少人送到前线当炮灰),更没有一点关于质量管理的概念。为了应对战场消耗而扩大飞机产量时,大批来自城市和农村中小手工作坊的质量参差不齐的零配件涌入生产线,造成了战争末期大量日本飞机因机械故障而损失。

比较一下,“心脏病”、生产质量、机载设备和武器等一系列日本人当时碰到的问题,我们全遇到了(另外还有一个纳粹德国当时的问题,主管航空工业的领导依照自己的好恶和小集团利益对产品研发和生产横加干涉)。好在现在没战争,否则也许B-52到时都能骑在我们头顶撒野。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