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讨论】略谈空天飞机 -- 浣花岛主

共:💬79 🌺33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你来看看这可能用上的陶瓷材料是怎么在863立项的?

张立同这可是50年培养,70年成长,89年代经商养科研

老实讲89年代没有大项目和围绕大目标的系统科研.就一个对撞机就吃了3年的CNSF的经费---难关老杨都反对.

1991年初,怀着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张立同结束了在美国的研究,回到了西北工业大学。近两年的国外研究经历,以及对航空航天材料发展新趋势的了解与判断,使她更清醒地认识到,发展“具有类似金属断裂行为的连续纤维增韧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是当下中国的材料科学家首先应该攻克的堡垒。

  通俗地说,“具有类似金属断裂行为的连续纤维增韧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技术,就是将具有突出脆性的陶瓷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的重新组织,使它具有过去没有的柔韧性。利用这种技术生产出来的陶瓷材料,是一种可以从根本上克服陶瓷脆性的耐高温、低密度新型复合材料,对于航空、航天、能源、交通等领域的技术发展不可缺少。

  关于这项技术,当时世界上只有法国和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才步入应用研究阶段,因而在材料构件的制造技术与设备方面对我国实行严密封锁。能不能搞成?坚定的信心是建立在对研究方向的准确把握之上的。张立同自信自己的研究方向没有选错,她坚定地转向了“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发,带着她的团队开始了第二次艰难的创业。

  心想未必事竟成,万事开头难。既要创业,就意味着要白手起家。

  要进行这项技术的研究,首先必须取得相关部门的支持。1987年以前,张立同主要从事航空发动机用铸造材料的研究。她创造性地解决了铸造技术方面的多项重大技术和理论问题,为我国熔模铸造技术向国际先进行列迈进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在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开发方面是否也能成功?这毕竟是两个不同的专业。张立同四处奔走争取科研经费,八方呼吁申请课题立项。但是开始时,人们对她能否成功却持怀疑的态度。

  立项不成,就先自己干。张立同指导一名博士生从基础论文做起。她带着助手和研究生在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从一台自制的热压机开始进行研发。

  1992年冬天,西安的天气格外寒冷。为了调试热压炉,他们在冰冷的实验室度过了春节。

  “有时做实验到深夜,大门关了,我们就爬墙出去。”回忆起当年的往事,年近七旬的张立同总是禁不住笑出声来,笑声中透出一种轻松与欣慰。毕竟,事业的乐趣,就在于克服一个个难关的过程。  1993年,正当张立同和同事们进行艰苦攻关的关键时刻,社会上的“经商风”刮进了课题组。凭着他们过去搞铸造技术的经验与成果,搞些简单的科技开发,给企业做一些技术咨询,就会有丰厚的收入。当然,前提是放弃高精尖的航空材料研究。

  发展陶瓷基复合材料是解决航空航天器应用材料的重要课题,我们要不要坚持?张立同召集课题组全体人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出乎张立同的意料,大家一致表示:“我们不能散伙,既要做教授,还不能做穷教授”,“要发挥群体的力量去赚钱,要稳定队伍、积累资金,等待机遇发展陶瓷基复合材料。”

  张立同被同事们坚定的拼搏精神所感动,已进入知天命之年的她,更加确信团结就是力量。而自己在这时的责任,就是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将大家聚拢在一起,共渡难关,蓄积力量,向更高的目标攀登。

  张立同带领课题组制定了“航空为本、扩大基础、重点突破、军民两用”的科研发展策略,亲自带领课题组南下,进行陶瓷技术的市场开发。仅用了一个月时间,他们就帮助广东一家陶瓷企业攻克了技术难关,开发出了新产品,获利20多万元——这是张立同和她的同事们为开展“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掘到的第一桶金。

  他们用这笔钱自行研制了一台设备,由此拉开了“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的序幕。

  张立同坚信:胜利存在于

  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经过不懈努力,张立同带领她的科研团队终于在炉中炼出了“金丹”,一个有拇指大小的陶瓷基复合材料试样出现在了大家的眼前。凭着这小小的试样,“连续纤维增韧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发终于被列为国防预研课题。

  “具有类似金属断裂行为的连续纤维增韧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毕竟是国际上最先进的材料科学。为了取得技术和经验上的支持,1995年,刚刚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张立同邀请国际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技术的鼻祖、法国波尔多大学的Naslain教授到西北工业大学进行指导。谁知,这位教授在看过他们研制的设备后,却毫无表情地说:“我们掌握CVI这项技术花了20年,你们至少也要用10年。”

  洋教授此行没有给张立同解决任何问题,反而给张立同和她的同事兜头泼来一瓢凉水。不过,令洋教授想不到的是,这瓢凉水更激发了张立同和她的科研团队的斗志。他们深知,重大的科技难题,从来都是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谁就是英雄。要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使自己的发展不被他人控制,唯有自力更生。

  张立同的科研团队的攻关进入到了最艰难的阶段。在解决遇到的一个又一个难题的过程中,研究进度时快时慢。当他们要把实验型技术与设备进行放大时,所遇到的难题几乎使张立同课题组对CVI工艺丧失了信心:3年里,张立同和她的科研团队夜以继日地泡在实验室做实验,然而在课题中期检查时,却因做不出一炉性能合格的试样,差点被亮了黄牌。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