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元气 -- 月色溶溶

共:💬25 🌺6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梦溪笔谈》中一个缺乏元气的故事

上面这几则故事不拿来藉古讽今,讽了今反而糟践了古。我要说的是这一本《涑水记闻》只前四卷读来有这种元气淋漓之感,五卷以下,虽不乏英主名臣,但是元气就一丝丝儿泄漏、消弭了。掩卷长思,我眨眨眼睛,开始怀念元气。

我对宋朝历史相当不熟悉,从这篇文章里学了不少。刚好有一次翻沈括的《梦溪笔谈》,发现一件有趣的事,正好作这个结论的佐证。原本以为《梦溪笔谈》只是讲科技的,谁知打开一看,科技只占其中很小的一部分篇幅。不过这小部分的科技记载当然是此书享大名于后世的根本原因,如其中对石油“后必大行于世”的预言。《梦溪笔谈》的大部分内容呢,原来还是宋朝人的八卦。偏偏有这么巧,我随手一翻就看到了这么一则八卦(属于“权智”篇):

王子醇枢密帅熙河日,西戎欲入寇,先使人觇我虚实。逻者得之,索其衣缘中,获一书,乃是尽记熙河人马刍粮之数,官属皆欲支解以殉。子醇忽判杖背二十,大刺面“蕃贼决讫放归”六字,纵之。是时适有戍兵步骑甚众,刍粮亦富。虏人得谍书,知有备,其谋遂寝。

看来这故事沈括是作为正面的智谋的例子记载的。可是我仔细一想,觉得很不对头。如果王子醇有心大破西夏兵的话,不正可以伪造一封宋军实力疲弱的信,诱西夏来攻,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吗?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把西夏人吓得这一次不敢来就满足了,还被作为正面事迹称赞。我觉得这说明宋朝人当时已经失去了进取的锐气,想都不敢想消灭敌人的可能了,只想着消极防守。用元气的泄漏、消弭来形容这个演化,我看正合适。

我的山西老乡司马光先生的《涑水记闻》,我听说是一部宝贵的北宋历史的资料,看完《资治通鉴》之后想了解宋朝历史,此书就是重要的候选者。司马光最大的成就当然是《资治通鉴》,我读了一部分,对此书也是极其敬佩的。但是从《资治通鉴》里的“臣光曰”来看,司马光有时发的是堂堂正正的正论,也有不少时候发的是迂腐不通的腐论。我对司马光的思想,印象最深的就是他跟王安石辩论时说的:“天地所生,财货万物,止有此数,不在民间,则在公家。”用现代的语言说,就是砸缸同学完全不知道这世界上有一件事叫做经济增长,由此可见司马光是多么保守了。在这个意义上,光哥虽然是个伟大的历史学家,但元气就不够充足。他再去写别人的元气故事,就是双重的杯具了。

中国的气运为什么到宋朝以后长期下行?我很想知道过程和原因。

关键词(Tags): #元气 梦溪笔谈 司马光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