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浅说北宋东京人口的一条史料及考证 一 -- 毛锥子

共:💬129 🌺367 🌵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目前为止呢,这几位史学大师的脸,确实不是你的脸

“众所周知,宋朝是中华文明之顶峰。”——这是你的原话,也是你的脸。

目前为止你举出来的那些论据当中,邓广铭的原文提到了“宋代是我国古代文明发展的顶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空前绝后”,王曾瑜借他人之口说“中国古文明的鼎盛期……是宋朝”,这二位的原文中出现了“中国文明……顶峰”的字样,我承认他们的脸和你的脸基本形状一致。

邓广铭、王曾瑜都是断代史专家即宋史专家,这个有争议不?

至于你举出来的别的学者的原文,和你的“中华文明顶峰”的说法,差距似乎稍微有那么一点点大。

上帖中陈寅恪所说的“文化造极于宋世”,这是陈寅恪的脸,你自己也已经承认“文化是文明的一部分”,二者并不相等,陈寅恪的脸不是你的脸;

李约瑟的原文是“十一世纪犹如最伟大的时期”“文化和科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还只是说“空前”,都没提“绝后”哟)”,这和你的脸“中华文明顶峰”,也不是同一张脸;

宫崎市定的原文是“中国文明到了宋代居于世界最前列”“宋代生活环境近于现代的”,这和你的脸“宋代是中华文明顶峰”更差多了;

谢和耐的原文“政治社会或生活诸领域较先前时代的深刻变化……近代中国特征的端倪”,这和你的脸“宋代是中华文明顶峰”更差到哪里去了?

我的发言,都是针对你的脸也就是“宋代中华文明顶峰论”。以上这些大师的脸,是被你强行拉来的,人家本来已经怪委屈了,俺干啥要去打人家的脸?

除非你能先证明:陈寅恪的脸=李约瑟的脸=谢和耐的脸=宫崎市定的脸=毛锥子的脸

也就是:“文化”=“文明”;

“文化和科学空前”=“文明顶峰”;

“居于世界最前列”+“生活环境近于现代的”=“中华……顶峰”;

“政治社会或生活诸领域较先前时代的深刻变化……近代中国特征的端倪”=“中华文明顶峰”。

只有把你的脸和这几位大师的脸塑形一致了,我才会面临“要打到毛锥子的脸,必须先从大师们脸上打过去”的处境所以,要看热闹还早了点,继续努力吧。

下面来说宋史专家们的不地道问题。

有一个班的小朋友们上手工课做陶花瓶,其中一个姓宋的小朋友做得特别努力认真(耗尽了毕生心血神马的),做出来的花瓶也确实很漂亮。该小朋友快乐极了,站起来高举自己的花瓶大喊“我的花瓶是全班最好的!最好的!最好的!”

一头鹿站在窗外吐嘈说:这小子不太地道。

这头鹿并不是要否定宋小朋友所付出的努力认真心血,也不是想否定他做的花瓶的艺术性和价值(他们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单纯就是贬一下他这种“眼里只有自家成果价值”的气度。

用毛锥子的话来说,“何谓文明?文明史人类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要讨论文明程度高低,首先要分门别类,次者要确定比较对象,最后综合到一起考察。”

请问以上举出来的邓广铭与王曾瑜两位宋史专家,在下“宋代文明顶峰”的结论之前或之后,有没有按照“分门别类、确定比较对象、综合考察”的要求来论证他们的观点?作为断代史专家,专业面被限制在一个有限范围内,却喜欢作超出自己研究范围的纵向比较,这样的治学态度,不容读者吐个槽吗?

俺觉得有必要再强调一遍:俺不是要打倒他们具体的专业研究成果的价值,所以虽然俺很不赞成他们的治学态度,但是他们的结论“宋代是中华文明顶峰”,俺仍然承认这是正规的论据,毛锥子完全可以引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所以,我在上一帖就申明了,“毛锥子的说法是有根据的”。

不过呢,“有根据的”和“正确的”,也不是同一张脸。找一些论据不困难,把这些论据组合运用得让读者能相信你的论点,才比较困难。现在这些正规的论据呢,基本是“断代史专家自己夸赞自己的研究对象”,能说服多少读者,个人自己心里有数吧。

顺便,毛锥子提到泉大师,其实我在刚看到“宋代是中华文明顶峰”那句话时,好巧不巧也想起了泉大师的一个著名论断:

“汉征大宛后40年,西汉处于所谓邵宣中兴(实际应该是中国历史国力最顶峰)时期”

泉畔人家:你对西汉史是宋人的史观,而且你更不了解当时的实际

一个文明顶峰,一个国力顶峰,您两位……

————————下面是跟主题没多大关系的吐嘈——————

俺个人觉得,断代史专家和朝代控们对一个时代研究时间长了,自己的眼界心胸气质往往也多多少少要受朝代气质的影响(无论好坏)。

俺瞎想啊,大概是因为要研究这朝代史实,就得去读大量史料,根据史料去揣摩那些历史人物的思想状态思维方式。这样揣摩久了,自己的日常思维方式也就跟那个朝代的历史人物慢慢趋同。

某种思维方式造就了当时的大批代表性人物,制造出大批类似风格的历史事件,也就定格了那个时代的气质。而这种思维方式影响下的现代学者和粉丝们,也由此多少沾染上了那个时代的气质。

反过来说,一个人如果在发言和文字当中极力推崇某个时代,那么他的发言,也会影响读者们对那个时代的印象(无论好坏)。既然作者赞美着XX,应该是认为XX值得效仿,那么这效仿的结果,就体现在自己发言的水平和态度上。

所以呢,要读者们认可自己所推崇的对象,首先得让读者接受“这个作者是一个理性客观可信的人”。粉丝(学者)的言行,对于自家偶像(研究对象)的形象树立,有着莫大的关系。俺以此自惕并与诸君同勉。

通宝推:切地雷,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