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发展基于双赢的“现代经贸”理论,中国可以引领时代潮流 -- 陈经

共:💬146 🌺1109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中国人在明朝意识到落后了

不过是在中西方能够发生经济交流的时候,西方恰好在技术上领先而已。

明朝中国开始大量引进西方图书,明朝的士大夫阶层根据对西学的了解而系统介绍西学的著作有:

1602年 利玛窦 《坤舆万国全图》

1605年 利玛窦 《乾坤体义》 《四库全书》称之为“西学传入中国之始”

1607年 利玛窦、徐光启 《几何原本》 译欧几里德原著前6卷

1607年 利玛窦、徐光启 《测量法义》 测量学

1611年 熊三拔 《表度说》

1612年 熊三拔、徐光启 《泰西水法》 介绍西洋的水利工程作法和各种水利机械。

1613年 利马窦、李之藻 《同文算指》 介绍西方算术,笔算

1615年 阳马诺 《天问略》 介绍托勒密-亚里士多德宇宙体系

1623年 艾儒略、扬廷筠 《职方外纪》 欧洲中世纪地理知识和16-17世界航海发现的地理知识,后收入李之藻《天学初函》

1624年 毕方济、徐光启 《灵言蠡勺》 译亚里士多德《论灵魂》,后收入李之藻《天学初函》

1626年 汤若望 《远镜说》 伽里略的学说

1628年 傅泛济、李之藻 《寰有诠》 译亚里士多德《论天》,注释本

1631年 傅泛济、李之藻 《名理探》 译亚里士多德《逻辑学》前10卷,第一次介绍西方逻辑学的著作

1634年 邓玉函、王徵 《奇器图说》 介绍16-17世纪的欧洲机械和工程

1634年 徐光启、龙华民、邓玉函、汤若望、罗雅谷 《崇祯历书》 历时从1629至1634年完成

1636年 汤若望 《主制群征》 人体生理解剖

1637年 艾儒略 《性学粗述》 心理学

1637年 王丰肃 《寰宇始末》 宇宙论方面的

1637年 罗雅谷 《五纬历指》 第谷.布拉赫宇宙体系

1641年 南怀仁 《穷理学》 译亚里士多德《逻辑学》后20卷、

……等等。

在明朝覆灭之前正在翻译的西方原著有:

古罗马建筑学家维特鲁维的《建筑十书》;

荷兰数学家军事工程学家西蒙.史特芬的《 数学札记》;

德国矿冶学家乔治.鲍尔划时代的巨著《 矿冶全书( 共12 卷)》;

意大利工程技术专家拉梅里的《各种精巧的机械装置》;

1611年科隆版的《原本》(拉丁文本);

罗雅各的《测量全义》;

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

开普勒的《哥白尼天文学概要》;

1601年罗马版的《地中海航海术》;

《比例规解》;

《地球表周与其直径的关系》;

雅克.贝松著的《宇宙仪》;

《皮埃尔+勒孔特发明陆,海双用几何天文测辐仪制造与用法》;

纪尧姆.德诺吨涅《磁石测量法》;

萨拉.安吉鲁著的《神功催吐药》;

克洛德.举雷《大西洋,地中海等海洋盐度,涨落潮海流流动因果实论》……7000余册。

明朝中国科技人员的代表是下列9种书籍:

李时珍《本草纲目》(1578年),

朱载堉《律学新说》(1584年);

潘季驯《河防一览》(1590年);

程大位《算法统宗》(1592年);

屠本畯《闽中海错疏》(1596年);

徐光启《农政全书》(1633年);

宋应星《天工开物》(1637年);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1640年);

吴有性《瘟疫论》(1642年)。

同上面部分西方书籍相比,中国已经大大落后了。

明朝中国已经感受到科技落后并开始大规模引进思想和技术。很不走运的是明朝后期正处于太阳黑子最小期--蒙德极小期 (Maunder Minimum)(1620-1710),严酷的气候使得科技水平低下的农耕社会不稳定,一次中西文化和平交流接轨的机会丧失了。

PS:

十一世纪后期,意大利成立了欧洲历史上第一所正规大学,此后,欧洲各地相继出现了许多大学,如牛津大学(1168)和剑桥大学(1209)及巴黎大学(1200)等.至十四世纪末欧洲已有65所大学。这些大学成为当时学习和交流科学技术的专门学术机构,为欧洲科技起飞,也为近代科技在欧洲的诞生准备了条件。从大学开设的课程来看,既包括人文学科,也包括自然学科,语法﹑修辞﹑逻辑﹑数学﹑几何﹑天文﹑音乐﹑法律﹑医学等一应俱全,在校学生多达千人,学制5-6年,这些大学同时也为欧洲的科技革命提供了生力军。文艺复兴运动的主将有三分之二都是以前这些大学培养出来的,如培根﹑达芬奇﹑哥白尼﹑薄伽丘﹑塞万提斯﹑布鲁诺等。

与此同时的中国高等教育还袭用以前的“程朱理学”,“四书”“五经”,“农医天算”。。。。

中国的落后还是有本质上的原因:科学的缺陷主要集中在思维方式的差异上,逻辑理论思维的欠缺是古代中国科学的制约因素。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