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关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随便说两句 -- 边寒剑

共:💬88 🌺33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精彩的嘉靖版《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刘备汝南之战

以下完全是气概文鸯兄的现场模拟:

罗贯中的整部三国演义,全部采用白描式的写作手法。作者把自己放到三国时代的现场中,把看到的,听说的,全部如实地记述下来,不对事件或人物进行评价和猜测。现在的文艺作品多采用上帝的视角来写,把事件的因果关系分析的一清二楚,把人物的心理活动直接告诉读者。

  学术界公认,嘉靖本三国演义(即本书)是目前发现的最接近罗贯中原著的版本;但同时也指出,此书也有许多后人篡改的痕迹。后人的篡改主要是针对人物的好恶和评价而来。

  

  上一回仓亭之战,曹操为什么要用十面埋伏,好处何在,罗贯中没作任何解释。在这一回曹操与刘备的穰山之战中,罗贯中完全以刘备的视角来记述整个战役,没有对曹操的整个战役部署作任何解释。

  下面本人试着对曹操的战役部署作一解释,欢迎网友拍砖。

  刘备脑子进水了吗?袁绍都打不过曹操,他凑了几万乌合之众,竟敢来捋虎须?刘备脑子虽然常灌水,这次却不是。刘备怕袁绍完蛋得太快,曹操会回过头来对付他,他就没有立足之地了。所以,刘备要帮袁绍缓口气。

  穰山首次会战,刘备获胜。

  第一,曹军在与袁绍的作战中,兵员并没有得到扩充。所以,曹军数量上不占绝对优势。

  第二,曹军连续作战,南北奔波,十分疲劳。刘备军以逸待劳。

  第三,刘备的几万乌合之众,被刘、关、张调理的还算不错,有一定的战斗力。

  既使如此,曹军在休息几日后,强攻刘备,依然可以获胜。但曹操兵力有限,不想过多损失兵员。所以,曹操要打巧仗。

  曹操为什么要闭门十几日不战?因为曹军不但要恢复体力,还要使用多流汗、少流血的战法。另外,曹军还要提前出动,进入预定地点,等候战机,这个战机就是龚都的运粮队。

  具体战法安排如下:

  在曹操认为士兵完全恢复体力后,命张辽率领主力精锐部队,绕路进入预定地点,准备攻击汝南。一旦龚都的运粮队离开汝南,即展开攻击。另外,很可能此次是曹操亲率主力攻击汝南,只不过是打着张辽的旗号,以迷惑刘备,让刘备以为曹操还在穰山大寨。此种手法,在曹操东征徐州刘备前,在黎阳就玩过。曹操必须保证迅速拿下汝南,不能让刘备主力退回汝南,坚守城池。北面还有一个没死的袁绍,一旦汝南战争旷日持久,曹操就麻大烦了。如此就可解释张辽军为什么势不可当;还有关羽的救军,竟被张辽军杀的只剩三百人。另外,从刘辟能从汝南带出一千骑兵来看,刘辟的汝南守军也不会少。

  派夏侯渊进入预定地点,准备伏击龚都粮队。得手后,变为诱饵,以诈败的手段,将前来救援的刘备军(演义中就是张飞)诱至乐进、徐晃的预伏地点。这样可以最大地消耗刘备援军的体力。

  一旦探得刘备援军出动,许褚立即前来搦战,使刘备不敢立即撤退。其实,此时曹操的穰山大寨很可能已是空寨了。曹操此举的目的,就是要给张辽的主力军(很可能就是曹操亲率的主力军)回师争取时间。从刘备派出张飞、关羽后,不半日即得到回报的情况看,张辽的主力军(很可能就是曹操亲率的主力军)距离穰山的刘备很近。所以,在罗本中,有张辽率军攻汝南,又战赵云的情节出现。

  当夜,曹操杀散刘备军后,立即派出将领,分头率军搜索刘备,这其中就包括了张郃、高览率领的军队。茫茫大地,曹操不是神仙,不可能知道刘备将逃向何方,所以曹操无法预先埋伏军队。张郃、高览率领的军队正好先发现了刘备。在此之前,张郃、高览很可能参加了攻击汝南,围攻关羽,夜伏刘备的战斗。所以在罗本中有,张郃战赵云时的气力不加。

  整个穰山战役,曹操充分利用时间差,使每一次战斗,曹军都具有绝对的兵力优势。

  最后,穰山战役和仓亭之战一样,历史上只有寥寥数语,战役的全部过程都是罗贯中自己设计的。

  毛纶父子由于不能理解穰山战役的部署,自以为是地胡改。

  孙乾的外交能力真是一绝。前面,把刘辟、龚都拉给了刘备;这回,又愣让刘表把刘备当成了宝。(边某下面会贴上气概文鸯兄关于罗本与毛本的区别所在)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