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关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随便说两句 -- 边寒剑

共:💬88 🌺33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整理】关于诸葛亮平定南蛮

其实根本就可以早平南蛮,但是由于诸葛亮的固执,致使平南用兵发生战略错误。且看气概文鸯兄如何写的(要注意的是平南蛮史书并未记载,完全是罗贯中虚构,然而他的虚构更能体现出他的思想):

纵论诸葛亮系列之平定南中

  夷陵之战后,刘备羞忿而亡,诸葛亮很快将蜀汉军政大权独揽手中,处于蜀国权力顶峰的诸葛亮终于完全可以按自己的意志行事了。刘备在日,在军事上一直没有给诸葛亮发挥的空间,这恐怕令诸葛亮十分郁闷。诸葛亮出仕前,自比管、乐。管仲治理齐国,使国力暴涨而称霸诸侯;乐毅以弱燕几灭强齐,代表的是灭人之国的军事才能。现在,诸葛亮终于可以在军事上大展拳脚了。

  诸葛亮平定南中。蜀汉建兴三年(公元二二五年)春,诸葛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注中增加了对孟获的“七纵七禽”;资治通鉴中又增加了“自是终亮之世,夷不复反”。翻开《三国志·蜀书十三·蜀书十五》,在李恢、吕凯、马忠、张嶷、张翼传中,南夷的叛乱就从来没有间断过,而且就发生在诸葛亮在世之日。

马谡的“心战为上”,应该说没有错,错在诸葛亮的理解。应该使南夷全体百姓心服,而不是仅使孟获一人心服。诸葛亮对孟获的“七纵七禽”,无疑扩大了战争规模,增加了双方的伤亡,使仇恨更深。诛除首恶,以儆效尤;宽恕协从,以安人心;扶持善良,以正民风。这是平叛的不二法则,诸葛亮恰恰反其道而行之。每纵一次孟获,孟获回去后,都要杀一批心向蜀汉的首领和良民。而作恶多端的孟获却没有得到任何惩罚,最后,南中百姓只剩下对孟获的恐惧和对蜀汉的仇恨了。

  “七纵七禽”,孟获就真的心服了吗?恐怕更大的可能是黔驴技穷而不得不服。退一万步讲,就算孟获真的心服了,南中的所有部落,能都服从孟获吗?能服从一个屡战屡败的首领吗?还有,孟获要是很快就死掉了怎么办?平定南中,是一场实力不对称的战争,从军事上讲,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从效果上看,诸葛亮刚刚离开南中,南夷立即复叛,和诸葛亮平定南中前一样,依然要靠镇将平叛。

旁白:且看二擒孟获之后董荼奴等人如何说的

却说董荼奴引蛮兵到了夹山峪下寨。马岱引军来迎。部内军有认的是董荼奴,说与马岱,如此如此。岱纵马向前大骂曰:“无义背恩之徒!吾丞相饶汝性命,今又背反,岂不自羞!”董荼奴满面惭愧,无言可答,不战而退。马岱掩杀一阵而回。董荼奴来见孟获曰:“马岱英雄,抵敌不住。”获大怒曰:“吾自知汝原受诸葛亮之恩,今故不战而退,正是卖阵之计!推出斩了!”诸多酋长再三哀告,方才免死,叱武士打讫一百大棍,放归本寨。诸多酋长皆来告董荼奴曰:“我等虽居蛮方,未尝敢犯中国,中国亦不曾侵我。今因孟获势力相逼,不得已而造反。我等皆想孔明神机莫测,曹操、孙权犹自惧之,何况我等蛮夷乎?孔明更有活我等性命之恩,无可为报。今欲舍一死命,以杀孟获去投孔明,以免洞中百姓涂炭之苦,亦可以保全妻子。”董荼奴曰:“未知汝等心下若何?”内有原蒙孔明放回的人,一齐同声应曰:“愿往!”于是董荼奴手执钢刀,引百余人直奔大寨而来。此时孟获大醉于帐中,各人提刀而入。未知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看看,如此一来,杀掉孟获即可平定南方,但是有此心的董荼奴等人是何下场:

孔明忻然,又请孟获回到大寨。饮酒至晚,获辞去,孔明亲自送至泸水边,以船送获归寨,孔明自回。

  

    是夜,孟获来到本寨,教心腹数百人先伏刀斧手于帐下,欲要谋杀董荼奴、阿会喃等这一般儿蛮将。使命到董荼奴、阿会喃寨中,只推孔明有使命至,将二人赚到大寨帐下,一声炮响,尽皆杀之,弃尸于涧。

如此一来,谁还敢投降蜀汉?投降诸葛亮?若二擒时已杀孟获,何至有七擒?浪费人力物力和时间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