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暗花》下的恐慌 -- 豫蒙

共:💬17 🌺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暗花》下的恐慌

《暗花》The Longest Nite

  监制:杜琪峰

  编剧:游乃海、司徒锦源

  导演:游达志Patrick Yau

  主演:刘青云、梁朝伟

  上映日期:1998年

“暗花”的意思大概是指黑社会暗底下为杀一个人所出的价码。本片便是围绕着这样一个“暗花”展开的。故事发生在澳门,基哥和佐治为了利益火拼了八个月,十几年未回澳门的幕后老板洪先生“看不下去”,决定清理一下。于是基哥和佐治便决定谈判以对付洪先生,这时候,忽然传出基哥以500万暗花要杀佐治的消息。

主人公梁朝伟是一个警察,同时又是基哥的一个得力手下。他的任务是在基哥和佐治谈判前保证没有意外发生。而刘青云则是一个洪先生派来办事的杀手,他的任务是在一些人的帮助下,将一切事情解决-----粉碎基哥和佐治的“废柴同盟”计划。梁突然发现基哥找不到了,几个重要任务失踪了,而他自己却陷入一个阴谋中。当他试图逃亡时,却被警察包围了,在唯一可以出去的通道又遇上了由保镖前呼后拥、回来谈判的佐治。屋外码头船就要开了,于是,他只能拔枪射击。佐治被杀,他也身中数弹,好在他穿着避弹衣。死里逃生的梁立刻找刘报仇。刘被玻璃割掉了脑袋,而梁则冒充刘前往码头跑路。就在他庆幸自己逃生的时候,他却被埋伏在那里的水手混混击毙。

这是我前天看过的片子。老实说,因为几个人头镜头很快,模模糊糊的,看不清楚是谁,所以影响了我的理解能力。看完了才知道主教的命运,具体的故事安排却还是糊里糊涂。一直以为所谓的“洪先生”不过是梁超伟的大哥基哥故意放出来的烟雾弹,特别是结尾的时候梁超伟又踏上了片子开头时的夜路,便更以为是去见他的大哥了,甚至他被一枪爆头,还以为是基哥杀人灭口,直到片尾洪先生安安静静的看报纸才明白原来还真有这么一个“洪先生”,而且还真得很厉害,至少导演要我们认为他很厉害。又上网查了半天资料才总算搞清楚怎么回事。 

网上除了一二刺耳之声之外,照例是一片的叫好声,按照网友的说法:

“影片里所有的人都象一颗棋子,被操纵命运的人任意安排。梁朝伟只不过说错一句话,‘一个老头离开澳门几十年了,有什么好怕’,自己的生命就完全在几个月前被别人安排好了。他所走的每一步都象程序一样被人预先设计好了,连最后逃生的路也只有一条。我可以容忍刘青云是老头的人,也能接受梁的副手的叛离,但是当我看得邵美琪也是早已安排好的棋子时,我感到某名的悲哀,为小人物悲哀,为这个世界悲哀。有权势的人可以任意改变我们的人生甚至生命,而我们即使抗争了也偏离不了预定的轨迹。”

或者:

“他们被老人选中,是他们的幸运,毕竟接近中心比老呆在边缘好得多,边缘无非是终老一生成为他人的幕布、上位的践脚石,或者被老大欺凌被下属赶超落得不知名的死尸,他们在中心,虽然危险,但至少有火中取栗的机会,最起码可以留下一个字号一个故事。在一个精心设计的夜晚,有留言、有传说、有布局、有抗争,最终是一场噩梦,接下来是新的开始。

  老人拥有最多的资源,他可以制造气氛,决斗前的气氛,阴冷到窒息,空气里都将是暴戾的味道,那么就这样罢。于是乎,基哥的无头尸体出现在梁朝伟的家中,基哥的头就在刘青云的背包里,荣少爷和龟公必然要死于(自己人)非命,谣言像蝙蝠一样在虚伪的夜色招摇,空间狭隘的监狱里漂浮着怪异的飞絮。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是善的,也没有真理,有的只是智能的角力、判断情势和误导他人、在猜疑中杀戮、明战易躲和冷枪难防。

  他们都是优秀的,尤其是光头的刘青云,轻蔑的微笑,手中的球收放自如,嘭嘭作响提醒着他的自负和狠毒。梁朝伟有点不相信自己的判断,他可以砸烂十几个人的手,逡巡于闭塞澳门的角角落落,眼中发出凶悍的精光,但接二连三的阻碍使他觉得似乎陷入无物之阵,什么都在掌握之中,什么又都游离于外,他开始焦虑,手中纂紧的枪换成了湿漉漉的白色手绢。他仍然可以残暴地杀人自救,他还有几个小时可活,但只要他努力做到底,就越是按照老人的剧本来演,就越摆脱不了危险,哪怕他真的接受‘暗花’,他们无路可逃,因为无法自我辩诬,在大罪恶中已然有他们的一分参与。在黑色的绝望中,依稀有一点希望,就是在黎明前逃出这个索命的城市。

    游戏的结果早已注定,一切都是他们做的,不过他们的两颗闪着诡谲色彩的大好头颅却被切割、击溃。编导玩味了他们,无论是晃眼的光、阴暗苍茫的夜、无处不在的镜、横飞的子弹,都是身不由己,你参与了,就不能退出,直到死亡。”

再或者:

“这是一个黑暗的世界,白天没有太阳,夜里没有月亮。连灯光也蒙上一层灰蒙蒙的色调。

  这里没有法律,这里没有公正,这里只有陷阱和阴谋。没有好人,没有坏人,每个人都在为生存而奋斗。他们以为胜者为王,但不知道天命最高。 暗花开在黑夜里。

  《暗花》总是从黑夜开始的,梁朝伟驾着车划过无边的黑暗,车头的灯照着前路,却渐渐地被黑暗吞噬,他的眼睛充满了凶狠,却透射出一丝的不安。我想提醒他小心,小心明天坐着公汽到来这个城市的,头上纹着青龙的,提着一只破旧旅行包的,面色阴沉的杀手――刘青云,小心自己的命运。可是,他却听不见。因为,我只是一个看客,我不是他们的救世主。

  洪先生才是,但是他并不想拯救他们,他只想这个世界沉入黑暗。他抛出了一盏名叫‘暗花’的灯火,于是,无数飞蛾奋不顾身地扑了上去,凶狠也罢,阴沉也好,结果都是一样,燃烧自己的生命,灰飞烟灭”。

非常的不好意思,为了让大家明白其他网友的想法只要大段引用他们的话,他们写得都非常的好,而我想要向大家展示的恰恰是这些文字背后的某种感受,而且我猜这也是这部片子的导演力图在观众身上实现的反应,为此目的只好原话多搬了,否则不可能准确地把这种感受呈现出来。

我承认,《暗花》的确是一部心里剧,的确是“黑暗”的,导演力图展示小人物被“洪先生”这个大人物所操纵的无奈。然而,我生性怀疑,不愿意轻易接受别人力图要我相信的东西。我承认,导演的确让我认识到洪先生确实很厉害,算计得很清楚、周密,此人可谓“阴狠至极”。然而,他却并不让我很佩服。可能是我挑剔,也可能是我中庸,总之我不太喜欢那种太“炫”的人,我觉得他们做的“太过了”。

洪先生的“炫”表现在他的“算无遗算”上了。他用尽心思把基哥和佐治全都除掉了,这恐怕不是“公道主持”的作派。稍微有点脑子的人在两位大老以被割头、伏击的方式死掉之后,特别在梁朝伟死掉之后,就该明白,这决不是本地两派小混混做得出来的,一定有幕后的黑手。恐怕稍微高层一点都都会得到小道消息,知道这是洪先生安排的,导演似乎合并不怕他们不知道。两位大老的死党或许要为大哥报仇,不过,按照导演的意思,以着洪先生这么阴毒的作派,恐怕几个强项不知死的家伙早就暗中被作掉了。剩下的那些位就只会沉浮拍马了。这的确不是公道主持的作派,这是“卞庄刺虎”的招数,洪先生要取而代之。而且,恐怕基哥佐治二人的火拼还是洪先生挑逗起来的。高,实在是高。但,夺得了天下,就得去坐,遥控几个代理人恐怕难免会控制失灵、养虎为患,基哥与佐治就是前车之鉴。洪先生一定得回去坐镇才行,而且一定要用自己的干部取而代之,才能控制得住。

然而,洪先生的问题也就来了:他是不是太聪明了?聪明的过头了?

我这么说是因为,导演为了表现所谓“人性的黑暗”、“小人物受大人物的控制”而无法摆脱的局面,特意的安排了最后的死亡:刘青云与梁朝伟的死亡。这样才构成了刘青云用橙色橡皮球构建的暗喻:人生如同此球,一旦被人抛向墙壁,就要在两堵墙之间来回碰撞,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停下来,也不能靠自己停下来,但,总有停下来的时候。

这是一个轮回。刘或者梁的死亡才能构成这样的一个轮回,一种宿命,或者用《无间道》的说法: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只不过,什么时候还,要由洪先生说了算。这里,导演构成了一个悖论:本来要说人生的无奈,然而,却把洪先生塑造成了一尊神,一尊能决定人生死的神,死神。人生被命运所左右,而命运却被某个人决定。这有点滑稽。让我想起了《黑客帝国》中的archtect,Neo 他们的命运好像取决于他们的选择,实际上却受这个家伙的控制。而且,相同的是,都是两个头发雪白的老家伙。

或许有人说,导演本来想说的就是“小人物”的可怜与无奈。或许如此,但,人物的大小是个相对的概念,洪先生相对于基哥与佐治来说是个大人物,但老头子其实也不过能控制得了澳门的黑社会而已。他所能决定的也仅仅那几个人的命运罢了。他自己的命运,按照这种思路,要由他上面的大人物来决定,而那个大人物却要由更大的大人物决定。这是一层套一层的俄罗斯玩具娃娃。问题就是:最上层只有一个“大哥”?还是有几个实力差不多的big brothers? 不论哪种,原先导演试图让我们感受的“可怖”的感觉都退色了:原来人人如此,并没有什么“死神”般的人物,除了“大老板”,谁都是“被更大的鱼吃的小鱼”。一旦想明白这一点,洪先生看报纸时摆的又冷又酷的pose就显得有点装模作样:别看这老小子在刘梁面前人模狗样的,好像很威风,到了他的“神”面前,老小子一样尿裤子。

哈哈,我不由想笑,一旦你发现你所畏惧的“大人物”在威严的背后也同样会智穷技竭、走投无路、惶惶不安、怕得要死的时候,即便你是个卑微的不能再卑微的little potato,你也会一下子放松下来,再也不怕他了,不但不怕他,还会找出办法来对付他――当然不会是明着的,中国人怠工的手段是出了名的,连日本人都怕“磨洋工”啊。除了怠工,还会用“积极过了头”的招数,“卫星”不就这么放出来的么?稻子都长成厚墙了,小姑娘都托得起。对这种“过分积极”的抵抗,连毛主席都没办法,特地写了文章来警告,但同样也没什么用。

所以,最厉害的是谁?洪先生?最大的“大老板”?不是,还是老百姓。与民同利者久。我们老祖宗早就明白这个道理,《尚书》不就说了么?――“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能够顺应上天,倾听民声的才是“有德”之君,老天才会保佑他长治久安。“无德”之君老天是要“垂迹”警告的。再不听,就要“革命”了。唐代的“大老板”李世民也明白“水能载舟水能覆舟”的道理,谁是“水”?老百姓是也。对于这一套理论现代人尽可能讥讽其“荒谬”,但重要不是我们怎么看,而是古人怎么看――他们确实就这么看,确实相信它,而且,谨慎的统治也确实维持的其朝代持续两三百年不堕。

老百姓要相信自己的力量。老子说过,“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大老板”或许能够控制某些人的命运,但也同样控制不了自己的命运,他并没有扼住命运的咽喉,相反,他依然要靠他自己的行为选择来选择自己的命运;而这命运,其实又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被他轻视的“草民”身上。

所以,我说洪先生,这个被导演弄得像个“死神”式的老头子并不聪明,相反,他很愚蠢,愚蠢得厉害。我只是不清楚这个装模作样的老家伙又能骗得了谁?他的愚蠢还不是通过杀掉刘梁中的胜者流露出来了?

我实在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假如是梁朝伟胜了,他根本不用自己人动手,只要把梁的行踪掌握好――这点他做得到――再及时地透露给佐治的手下,就可以收工了。梁朝伟再厉害也是“两拳难敌四手”,早晚难逃一死;而且,这么做还能把佐治手下忠于他的力量消耗掉,“一石二鸟”之计。

假如刘青云胜了,他更没有必要杀他。为什么要杀?洪先生除了一味狠毒之外,知道“奖罚分明”么?假如你的部下被派去执行任务,如果他由于自身的错误没有完成任务,那要惩处;如果他基本完成了,不奖不惩,如果他完成得很漂亮,那就要奖励了。如果刘青云完成了任务,那洪先生没有理由杀掉他。因为他知情?黑社会啊!不是早就清楚绝大多数任务是见不得光的么?就因为手下知情就杀掉灭口?灭口是怕人知道,洪先生高调出场摆平这件事,把两边的人都杀了,怕人家不知道是他搞得?不想让人家知道怎么显他的能耐?怎么让人怕?两边大哥都死了,再没人出面,岂不是一片混乱?他不出场,给别人白打工么?至不济也要扶植两个代理人啊。他怕人不知么?

洪先生的愚蠢在于,他不明白“价格理论”。多数观众公认,刘青云的气质极佳,是一位难得的杀手。“二十一世纪最贵的是什么?人才”这一连活动于火车上的流动惯犯扒手头子葛优都明白的道理,这么厉害的“洪先生”难道不知道?这样的人才始终是短缺产品,死一个少一个,供求不足会造成价格上涨的,固然供求不足会诱使这种人才的生产加速,但是,出产合格的产品需要时间,而洪先生的这种一有任务就杀杀手的做法一定会造成消耗大于产出,形成产品的绝对短缺。洪先生下次的奖励或者花红要加价了。

或者,象刘青云这样的杀手太多了,洪先生根本不缺?但他想过这么做的后果么?完成任务却被惩处、被剥夺了生命,这一情况如果被手下知道了,下次再有任务,还有谁会去?完不成任务,会被敌人杀死;完成任务,被洪先生杀死,全都要死。面临这样的局面,下一个杀手会怎么想?大秦王朝不就干过这种事么?“逾期者死,逃亡亦死,等死”,面临这种命运的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反了。

当然了,洪先生的装模作样是导演搞的,目的是要吓住观众,让观众觉得这个老家伙真厉害,让观众怕他,让观众恐慌。

恐慌会让人失去理性,更加无法判断形势,而这反过来会造成更大的恐慌,直到这个群体彻底发了疯。全社会发疯的例子也不是没有过。苏联斯大林时代的大清洗,美国的麦卡锡年代,我朝的反右、文革,不都是么?如果作为个人的你的敌人展示出了超出你想象的攻击力,你的意志会崩溃,你不是投降就是发疯。面对血刀老祖的暴烈攻击,花铁杆不就崩溃了么?他选择了投降。当一个民族面临外敌巨大的压力时,它也会紧张,它也会失去理智,会把敌人的能力进一步夸大,五成的功力会夸大到十成,敌人的面孔也会变形成为不可战胜的神或者魔。有些人会选择投降,如汪精卫;另一些人会变得疯狂,疑神疑鬼,如麦卡锡,会觉得敌人的魔爪已经渗透到了自己人内部,平时的同事、朋友全都变得不可靠了,谁都可能是潜在的敌人。怎么办?不甘心坐以待毙的此类权力人物就开始了疯狂的清洗活动。“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就是此类人物心态的真实写照。

然而,疯狂的都是不长久的。持久的内部残杀会削弱自己的力量,让敌人有了可乘之机,可能还不等你内部清洗完就被敌人攻到家门口了,倒霉的崇祯皇帝也只能上吊。如果敌人还打不过来,持久的清洗也让幸存者心怀厌倦,这样的死亡游戏太累了,该歇歇了。而且,冷静下来的当权者这时才发现,原来那个曾经被当成不可战胜的神魔的对手也不过是个凡人,他/他们也有自己的烦恼,也有自己的弱点,也并不比自己强到哪里去。

妖魔化都是因为不了解,一旦了解,就会“心炽欲起”。下一个会合,局面可能会反过来。

人类的历史表明,只有那些清醒的大人物才能与民同利,才能更长久的统治。而且一个好的操纵并不是那种让人可怖、让人害怕的东西,相反是那种让你心甘情愿被操纵,而且不觉得在被操纵,反而还认为理所当然的法子。比如科举考试。

对于这个隋朝兴起的牢什子,唐太宗李世民欣然采纳,得意之余不觉夸口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从那之后,这种招揽人才的考试制度虽内容有所变化,形式也是一日严密,却一朝一朝代代相传。甚至连蒙古人建立的元朝都沿用不误。几百年之后,另一个异族王朝――满清――的皇帝康熙,吸收了明朝败亡中科举亦有一份“贡献”的经验,想要取消考试,结果却是举国沸腾,士大夫们痛哭流涕要求皇上收回成命。这也并不算空前绝后。即便一百年前清帝宣布废除科举考试了,但七十几年之后,当科举借着另一种形式还魂的时候,全国人民又何尝不是欢欣鼓舞呢?

又过了差不多三十年了,我们至今依然乐此而不疲。

元宝推荐:雪个, 通宝推:万年看客,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