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秋末的杂想-信贷员眼中的当下 -- 伪叔叔

共:💬138 🌺629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人微言轻,回答仅供参考

【声明】人微言轻,关于决策性的问题的回答,仅供参考,请不要作为银行业绩啊收入啊什么的小道消息,更不要以此作为购买或是沽出银行股的(哪怕些许)理由。

【涨价】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是有上级主管部门的,价格不是自身根据市场状况可以随意定制的,比方说今年就曾发生过跨行取款收费风波。单就信贷部门而言,如果存贷款利率同时上涨、利差没有拉开,而因为内部资金成本上升而使得收益率有所下降,当然会从别的地方找回来,理论上银行作为上市公司,对于财务指标是很关注的。但是涨价并不仅仅是管理费啊投资顾问费啊之类的旁门,我们大可以大大方方的把贷款利率参照人行基准上浮N%,借口如内部评级权重调整导致企业评级变动或者其他什么的可以很轻松的找到。

【好过】好过?这个很难讲,只能说信贷规模收紧的情况下,银行选择企业的主客地位可能会稍微强势些,受追捧的时候可能相对会多些。但是银行毕竟是靠业绩吃饭的,做多做少很不一样,从总量受控这一角度来说,不会好过。

【加息】前文有说到,在“通货膨胀目标制”之下,货币政策实际上是比较透明的,通胀意味着政府一定会采取措施,但不一定意味着加息。有鉴于我们国家的政治体制不太一样,政府实在是有相较于西方国家更多得多的手段和工具来抑制通胀,谁也不敢说加息一定是大概率事件。甚至在阴谋论的背景下,加息的利益相关者众多,其中更包括热钱啦套利秃鹰啦敌对势力啦,这使得加息的政策考量更加复杂,增加了不确定性。

【三五斗】银行是一定会一年比一年多收三五斗的,这并不稀奇,因为银行和地方政府是一样的(行政级别有时都差不多),数字难看了谁都不好过,谁都有绩效考核的压力,所谓“进步”(你也可以理解为多收三五斗)都快成了只能成功不许失败的政治任务了。中国的财务数字是很神奇的,政治任务的完成率是很高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