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这个可厉害了,是我多年的珍藏!过年了让大伙儿高兴一下。 -- 锦候

共:💬70 🌺2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半原创】看来有不少人好这口,我再给大家来个详细的介绍!

看过不少人写的关于吴陈比武的文章,但是文中都鲜有提及这次比武的深层原因,两个人并没有什么私怨旧仇,之所以最后走到当众决斗的地步也并不是他们的初衷和本意,这场比武其实牵扯到中国武术圈子里最古老的一个问题“门派之争”。这件事情要是从头说来,最初开始是因为吴公仪等太极拳师在香港大肆宣传太极拳术,推广太极理论,也就是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这一套说法,并且对太极拳术,及太极拳的前辈进行神话,这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妥,他们这些人当时在香港是处于开山劈石的阶段,自然要大力宣传才可以生存。但是在宣传提倡太极拳的过程中,难免有人在言语之中对外家少林拳法和拳家有些贬损之词,这也不难理解,太极拳自称内家,内自然是要和外相比较的了,这样一来让一些外家少林拳师很恼火,双方就此展开激烈的论战,先是在武术界的小规模的争吵,后来由于报界的加入,双方各自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对对方进行攻击,此事一是成了当时社会上的一个焦点,更有唯恐天下不乱者,四处煽风点火,使得两边的人火越来越大,对骂声也一浪高过一浪,最后终于由少林白鹤派的陈克夫出面挑战吴氏太极的吴公仪,声言要做一次生死决斗,吴公仪开始的时候出于种种考虑并没有立即答应。但是对方不依不饶一再逼压,而且吴以前把话说得太满,到了这种地步已经是无法转圜,迟延了不少时日后吴公仪终于答应了这次决斗。

6,70年代香港的武术界门派林立,而且多有社团的背景,不同的门派武馆之间经常因为各种原因发生打斗,甚至是多人参加的械斗,当时最著名的一件事情就是某年天后节的时候,洪拳和蔡李佛的传人,疑是因为一桩历史公案发生争吵,最后终于酿成近200多人参加的当街械斗,结果造成多人死伤的惨剧,此事对当时的社会风气造成极坏的影响,一时之间社会上群起仿效,各类的打斗事件层出不穷,各类武馆及其成员几乎成了黑社会的代名词,一时之间路人侧目,这种情况一直到80年代后,由于当时的香港政府的大力打击才慢慢的得到根本的改变。

在那种情况下吴陈比武也就没什么可以惊讶得了,要指出的一点是当时他们两个人是签了打死无论的生死状的,所以这次的比赛显得极为刺激和重要。呵呵,以上是候的瞎掰。

下面是我找到的有关的资料,大伙儿看看。

[文摘]

吴陈比武比武场面记实

--------------------------------------------------------------------------------------------

名伶演唱澳门

  吴、陈二之拳斗,原由在澳门康乐会筹办,定名曰<慈善比赛大会>,原替澳门镜湖医院及同善堂筹款.及后因香港石硖尾六村火灾,数万灾民急等求待救济,大会乃决定将此慈善比武大会全门券收入,发出百分之四十,救济石硖尾灾民.又以比武在下月十日始举行,而灾民亟待救济,因此由康乐会名义,由太极社理事长陈作新携返香港义与六村急赈会。

  一九五四年,一月十七日吴陈比赛举行于澳门之新花园,事前先搭擂台于泳池之上。是日下午二时十五分,澳督史伯泰夫妇到场,由何贤、梁昌、崔德祺迎入,即由史伯泰夫人主持剪彩礼,女艺员方艳芬献花,并介绍公议、陈克夫二人与澳督相见,后由澳督颁赠三皮具鼎予太极拳社、泰山健身学院、八和会馆三位代表后,大会正式开幕。先行依照秩序由各名艺员义务播唱歌曲,各拳社同表演术、剑术、推手,完毕之后。

吴公仪略历

  吴公仪,字子镇,河北省,大兴县人,现年五十三岁,为香港鉴泉太极拳社社长。其父吴鉴泉,创鉴泉太极拳社于上海,自为社长,兼精武会太极班教师。民国二六年南来广州精武会,鉴泉之父名全佑,曾任清廷武术教职,公仪一度任湖南武术教官,九一八抗战事后,鉴泉偕公仪,南边来港,遂成立太极拳社于香港。

陈克夫略历

  陈克夫,祖为广东省胚山县六村人,出生于澳洲,现年三十五岁。幼时归国,入广州体育学校及培正分校,师邝本夫,学白鹤派拳术,兼擅西洋拳术。抗战任职于香港国民大学,当体育及拳术教师,一九五二年创立泰山健身学院于澳门。邝本夫原师吴肇钟,克夫之艺亦有渊源者。

吴陈比武评议    陈公哲

  月来报载香港太极派拳师吴公仪,澳门白鹤派拳师陈克夫,各自宣称其本派拳技之优点,相约较技,甚嚣?m上,其始由研究二字而起,近则已由澳门殷商多人,组织大会,主理其事,双方商定规则,更有采取自由搏击办法订立生死不究之约,在澳门作慈善筹款而举行,余以为不可,兹申论之。

  吾国技击,有其精粹,流传至今,忆成专科,而其中宗派,蒸去蔚,各擅其长,自清代群主以技击足以倾覆国祚,遂糟禁锢,边鄙之氓,恃为械斗技能,益增禁锢口实。海外帮会,常有私斗,武馆向不受人欢迎,前此之学习拳术者,每欲一显身手,好勇斗狠,时有死伤,门征??寡,累及其家,于是相诫毋许研习,拳术日潮被视为下流末技,枪炮既与,已取代拳术地位,拳术愈趋衰落矣。

  清末宣统元年,余与同志数人,创立精武体育会于上海,旨在中兴国术,不以个人为本位,亦不以一家一派为本位,包含之广,为前所无,聘任各派专门教师,不下六十余人,经科学训练后,派赴各会传授。寓拳术于体育,不许斗争,故乃有“不许我之拳头,加于同胞身上”之口号,十年间,远及港澳南洋一带,有二十余分会,学习国术者逾百万人,树立风气,拳术由是人焉。

  前此南洋(包括港澳)各武馆,向受当地政府抑制,练习拳术,不敢公然为之,人数不多,当局不甚注意,所用器械、棍棒之外,刀枪剑,向无设备。一九一九年,内地来港介绍精武会,政府日渐明白了精武之提介国术,乃以体育为目的,非以打斗为能事,于是准予注册,国人遂获得公开操演拳术,而一向蛰伏之各家各派,因精武之关系,亦先后露面,国术蓬勃发展,而有日之现状,非复往时之被禁锢矣。

  余维此吴陈之争,虽号称义赛,恐将再开打斗之风。交手之后,必有胜败,从此引起宗派之斗争,重蹈往时武馆覆辙。且未曾确定拳斗标准规则,评判何从依据,而年龄与体重为标准规则之要素,虽能自定程式,不免有若干法纪。况拳术之技能,各派有其妙用,如摔角以摔交为能事,拳击其专长,岂能倒地而判其胜负耶?

  日本武术分为三派,即技击术、击剑、角力,各自比武,与异派向不相斗,且悬为例禁,外国之武术比赛,在巨量金钱奖励之下,拳击家不异以身体为孤注,有因拳斗而成为终身残废者,有因拳斗而成为终身白痴者,有当场被拳击毙者,故今日外国舆论已起而反对拳斗,有:“合法谋杀”口号,籍以为在今日武术中兴,未至尽量发扬之时,应放弃个人英雄主义。

  白鹤,太极,各有所专长,若不尽其所能,则拳斗意义;若尽其所能,即身体损伤,非吾人之所忍见。纵使某胜某败,亦不足以代表某家某派之优劣,从此再开打斗,门徒各拥其师,由拳斗而入私斗,陋弱复兴,谁辞其咎也!

  此次比赛,若以击伤身体为胜负,则人道攸关,若以身体倒地为计分,则不够刺激。且购票入场所,观拳斗不逾十分钟,未免有伤欣赏这意义,慈善筹款办法尽多,实不以拳斗为号召也。

  (按) 陈公哲先生国术界之老前辈,于宣统元年在上创立精武会,现任中央武术总裁,全马来亚精武总会顾问,前中央国事馆参事,生平提倡国术,足迹遍海内外,精武全盛时,有五十余分会,远及南洋岛及加拿大,国术中兴,此公致力甚大。(照彖报载)

四、事前设法之劝止

吴陈二人拳斗虽已签约,然为人道 计,尽余诚心,设法劝阻,分致二函吴公仪,陈克夫二位。

致吴公仪函

径启者:日来阅报知先生与陈克夫先生签订斗决合约,查此次拳斗慈善筹款,原以此比赛为号召,但按照合约内容,实为决斗性质,斗决之事在二十世纪中已不存在,且为一种犯法行为。先生或因溺于往昔武士习惯,有人向忆挑战,若不起应,即为示弱,无怪有此一举,但连日报之反应,想先生亦会见之,依照社会公意,先生宜自动取消决斗改为表演性质,以不务损身体为原则,即社会必不以先生为懦弱。余自办理精武会,提介国术,统集各家各派于一会,四十五年来,未尝藉打斗示勇,亦为同寅,今 顾先生以世宜关系,采及封菲,即晶取销契约,另换表演方式,是所企盼,专此即候。

                         陈公哲

                       一九五四年,一月八日

致陈克夫函

径启者:余与先生向未谋面,此次为慈善筹款事,不惜现身拳赛,足微痼聚为怀,无任钦佩。余自提倡国术,因知国术在晚清时代不能发扬之症结,依照时代需要,转移国人观念,寓国术于体育,因以大行。事详精武文献,兹不赘及。当时社会,不重拳术,世俗对技击家有“武牛”之诮,于此可知余之办理精武,乃以术为前题,放弃个人为标榜也。其初先与吴公仪先生原以“研究”二字起因,函讯。遂进入于决斗阶段,已背初旨。今在举行之前,合约是否无法取消?或以取消为示弱,人情上亦所难免。然风尚今昔大异,固不能泥于故辙也。且决斗之事,在今日之法律上亦不许可,甚愿先生采栽成万夫勇之责任,以代一夫之勇之成功。若实行决斗,不独于国术无益,反贻无穷之害,余用四十五年时是,始将拳击家“武牛”二字洗脱,若使其再陷覆辙,非所愿闻,殷望甚切,改拳,尚祈营纳,此候

                     日祺

                 陈公哲一九五四年一月八日

致澳门总督函译稿

澳门总督钧鉴,敬启者:余谨将愚见,谨钧鉴座。关于此次不合法之慈善决斗,余感觉诧异者,不是举行于姓陌之区,而竟在文化之澳门,不是在中古时代,而竟在二十世纪中期。依照连日中文各日报记载,决斗合约会于一九五四年一月三日签定于香港新光酒店,一方为澳门拳术教师陈克夫,一方为香港拳术教师吴公仪,定期于一九五四年一月十七日在澳门举行,以门券收入,移捐港澳慈善。

合约内容拳斗定六个回合,每回合斗三分钟,休息二分钟,自由搏斗,尽期所能“如:拳击、肘挣、拉握、指插(不许插眼)扭手、脚踢,及卫击身体任何各部。同时双方年龄、体重俱无限制。合约中并载,决斗后果,如有损伤,任何一方不能提出赔偿要求。据说,贵政府该管当局,经已批准此项决斗。

余所知,现时通行之国际拳斗,已为有识者视为反人道之事,故有<合法谋杀>之称。而况中国拳斗,不戴手套,自由搏击,可及全身,其危险性超 于国际斗拳七倍。若此,可无法可保证不致死亡,贵当局或未注意此种可能演成之惨剧。敬希注意所陈关于此次慈善之决斗。

            上海精武体育会创办人,香港精武会理事长陈公哲启。

               一九五四年,一月十二日

全马来亚有精武会十一单位,会员五万余人,曾于一九五三年,五月五日开全马来亚各埠精武代表会议,成立马来亚精武会会长,及各侨商领袖,曾去电澳门总督,阻止吴陈拳斗,乃约而同者,足证事之不应为而为者,有同感焉。

新闻见一九五四年,一月十六日,星嘉坡,南洋商报。并转载于香港岛晚报

                     马精武体育会电澳门督

大会总裁判何贤致词

各位亲爱的观众:今日这个会得如此热闹,首先得到本澳当局之指导,与港澳各名流之后作指导。更多谢吴公仪、陈克夫两老师,与八和会馆各位大老倌热心帮忙,更主要是得到各位亲爱观众之热心支持,如果不是各位观众这热心支持与合作,这次是无法举行的,故此,我现在代表本会向各位以最热烈之感谢。

此次本会之举办义赛,可以说是包含两个意义:第一,系希望筹到一笔善款,来救香港石硖尾火灾之七万同胞。同时捐赠本澳镜湖医院,同善堂之经费。同时我们还有一个意义,就系藉此次这表演来提倡国术。

我国之国术,有好几千年之历史,集中无数武术家研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特出之一种体育,但一向难得机会作公开表演。而得到吴公仪,陈克夫两位名师之热心合作,将国术公开,可以说非常,非常难得之机会,因此,我们一定要十分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我们一定要令这个表演由头至尾,顺利完成。将我国之国术好好地介绍出来,使今日到场之观众,一同参考!

为了保证要达到这个目的,除了本人已经得到吴陈两位老师之合作外,更希望今日到场观赛之观众,真诚合作!

吴师傅同陈师傅两位都一致认定这次合演,目的只系研究国术,公开研究,对于谁胜谁败,绝对不介意的。

此次两位才老师系完全为了做善事,为了提倡研究国术才联合表演。

所以:为了保证这次之合演能够在<和平>,<友爱>愉快之空气中顺利完成,除了得到本澳政府当局之指导合作,尤其希望今日场之观众同我实切实合作,希望各位了解这次国术表演之目的,系慈善筹款与提倡国术,并不是较量成败,所以请各位保持镇定,千万不要影响台上表演人之情绪,免致发生任何之意外,就失这次<提倡国术>之意义!

今日到场 之各位亲爱观众,我相信一定能够同我们合作,保守会场之秩序,使 到这次之盛会能够顺利完成,本人谨代表本会首先向各位致以衷心热烈之感谢!同时并代表镜湖医院,同善堂之贫苦病人,及香港石硖尾村受难灾民,向在座各位善长仁翁,多谢,多谢……

我现在再重复向各位请求:

遵守秩序,发扬体育精神!

保证大会和平,顺利结束!

祝各位健康!

词毕,四时十五分,举行比武,详见报载。

见一月十七日,星岛日报

哄动港澳国术合演   两分余钟宣停赛

(本报专讯)一场予人茶余酒后作谈话资料的吴公仪,陈克夫国术慈善赛,昨天终于在二万多对眼睛下实现了,无可否认这是一幕紧张,刺激的<比武>,虽然不能说是代表一派与一派之拳术竞技,但来观的人心里总存着,太极,白鹤哪一派了得的心理,所以昨天新花园里的纸伶歌唱,国术表演,观众注意于后者,前者不过是轻松的享受罢了。

一时敲过,港澳拳者如泉涌至新花园,新马路上的三轮车,汽车如长龙一样。二时敲过,澳督史伯泰夫妇到场,由保贤,梁昌,崔德祺迎入,接着史伯泰夫人主持剪采礼,大会便 正式揭幕了。

各名伶先来一度唱曲娱乐后,便是鉴泉太极社表演,接踵是泰山健身学院学员表演。三时四十分,司仪张瑛在高峰前播出,<吴公仪陈克夫国术合演>场 内空气顿时紧张起来,大会工作人员纷纷在<擂台>上打点。

吴公仪首先上 台,只见他穿深灰色长衫,蓝胶鞋,两个助手跟着,吴氏上台时四边拱手,观众台上报以热烈掌声,坐在一角。接着是陈克夫上台,陈氏穿白色蓝边裕袍,黑胶鞋,两个助手穿黄色衣衫,全部西洋拳师作风,上台后向四边观众鞠躬为礼,台下传 来一片掌声。

吴公仪上台后,见台边之三条麻绳系了白带,对于目力有所影响,遂要求将第一条之白带除去,两拳师继脱去外衣。

四时十五分后,大会总评判何贤召集两拳师在台中握手为礼后,当场裁判彦光宣布开赛,电铃一响,吴公仪陈克夫想继离座:

第一回合

只见陈克夫首先用拳向吴公仪面部击后,吴氏微微闪过,亦还拳向其还击,陈克夫一面转弯,又是一拳向吴公仪左面部进袭,吴公仪一躲,左唇被其中击中,面部有血渗出,跟着陈克夫一个<回手>落在吴公低度之颈部。公仪不留意其有此一着,倒退两步,扑于台上之绳边。陈克夫未有向前袭击。公仪马上恢复反应,一个箭步,就向克夫脸部迎面一拳,中了克夫之鼻,当即左边有血渗出,公仪向其左。中一拳。克夫出击吴,电铃大鸣,宣布第一回合已达法定时间。公仪此时正踢一脚,但公仪马上停止,各坐原座。

陈克夫鼻梁中拳,白上衣血迹斑斑

暂休镜头

这时克夫之鼻血涌出甚多,其两个助手马上用冷水替其浇头,并作全身按摩。本来两分钟休息时间很快就过去,但大会为了这个原因,也稍延长时间。

场内空气因见<血>而紧张起来,总裁判何贤马上跳台上和吴公仪,陈克夫先后慰问,这时他心情之过度性紧张溢于眉表。同时台下不少委员提出停赛的意见,因为怕后果不良。何贤心绪烦乱,连忙挥手急得面也红起来说:我有主意,我有主意,有人便问<有没有医生在场边以防不测>。当时大会委员紧张情绪可见一斑。

第二回合

电铃又鸣,宣告第二回合开始,克夫鼻血已经停止流出,两人拳头更密,各作上中路进击,公仪胸部又中了两拳,克夫之肩部及头部亦被击中,且右手伸出时,亦被公仪在其小臂骨连连敲击,一分钟左右,克夫突起右脚,大会眼见场面越见恶化,电铃大鸣,总裁判何贤即如集评判员作紧急会议,经一度洽商后,议定作不记名之投票,当时投票之评判梁昌,梁国荣,彦光,刘法孟,李剑琴,董英杰六人,开票后,有四张是应停赛,一张是应暂停赛,一张是吴胜。何贤遂在咪高风宣布,谓 <比赛停止>,但不说出停赛之理由,观众对此亦表同情,所以场地秩序无紊,只是纷纷离场。

大会总裁判何贤,新上<擂台>,脱去了外衣,仅穿白恤衫,红绸带吊着银笛,在台上指挥工作,继后与梁昌分坐在台边两张高凳上。台边有一电铃,是制止双方停止动作时按动的,铃声试了两声,听来有点雄壮,亦有点令人神经,有点那个,场边有人说:这是丧魂铃。

四时十五分这个比赛开始,场 内万多人都屏息着气注止于台上,两师傅<上阵了>,出乎决料之外,一开始,陈克夫便以<卜成>手法向吴公仪进攻,吴公仪马上拿开还击,大家都是以头部作袭击目标,说时迟,那时快,不及一分钟,公仪嘴边先中一拳,牙齿有血渗出,但陈克夫之鼻也给吴公仪击中,鲜血由鼻流出,公证人马上鸣电钟,双方遂停止。

陈克夫助手马上展开救护工 作,用水淋头及摩,但鼻血仍源源流出,休息时本定两分钟,但因为如此,休息时遂延长,足有六分钟。

何贤心情最不安定是这个时候了,最低限度他估不到两位师傅,拳脚一开便如此认真,于是马上跑下求证台,陈克夫处看一顺,说了两句,又到吴公仪面前看了一回,他的心这时相信是十五只吊桶,<七上八下>了。

澳督史伯泰在贵宾座上,频吸香烟,看情形他的心情也相当紧张。张艳芬、红线女看见了血,马上掩面不敢看,本来他们坐在贵宾席第一行的,马上转移位置,退避第三行,有很多少奶小胆都玉面无色,有些居然退席不看。陈克夫鼻 血停止了,电铃一响,两拳师又告碰头,只见两人拳拳到肉,越战越凶,第二回合地告停,场面空气有点那个。何贤马上如集六位评判员作紧急会议,于是决定作不记名的投票,看个评判员之意见认为应否再赛下去,结果多数的投票是停赛,于是由大会宣布停赛,如此倒赢得满场之掌气。由此年来,到场观赛的确是为慈善而来,都不是来看谁胜谁败,或是谁被击倒,实在 难得。

宣布停赛后,吴陈两人大家在何贤及两裁判前握手,吴公仪拍着克夫的手说:“我老了,你年青前途大有希望,望你努力”一场刺激之比赛宣布闭幕。

新马仔为了和缓场面之空气,马上跳到台上,高唱<万恶淫为首>一曲。芳艳芬本来预定是唱最后一曲的,但经已受了<流血的影响>,不能表演了,序只得告终。

一场酝酿了数月的慈善拳赛,中到三分钟便告结束了,曲终人散,大家愉快的离开新花园,但整场拳赛的经过,相信还是港澳人士茶余酒后之谈话资料。

吴公仪赛于后稍作休息,七时乘佛山轮返港,全部鉴泉社社友同行。门之欧马巴度,袭若坚新送上船,与吴师傅殷殷话别,公仪谈笑自若,有人问他的观感,只是笑着说:『我老了』。船启行时,吴公仪由大揆陪同,在轮边与送行者摇巾致别。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