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历史色盲讲故事——故事,过去的事儿(105) -- 江南水

共:💬226 🌺89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为什么40万人突破不了2.5万人的阻击?

长平之战中,在赵括开始进攻时,赵军的部队总计有40万,而这时白起派以截断赵军退路的一只偏师总计只是2.5万人的骑兵,虽说是精锐的亲兵部队,但毕竟人数有限,而骑兵的特长是机动能力,定点阻截并不是他们的优势。

另一方面,赵自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也算是中原列强中搞骑兵的先驱了,骑兵作战能力不可小觑,而且但对这2.5万人来说,的确是有很大的数量的优势,求生之战更要死拼,我们不说歼灭吧,但实在没理由连冲都冲不过去。

这段历史记载非常缺乏量化的描述,很多细节都是一笔带过,给我们留下了这个40万人败于2.5万人的谜团,但也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想来想去,按照古代那些猛人们打仗的习惯,以少胜多,地形因素肯定少不了。

长平没去过,但刚刚在网上找到一篇帖子:(http://www.tydao.com/suwu/2005/1107changping/changping5.htm)

很长,看了以后,发现还真有点像了:

跟据此帖分析,后世史学家经研究,发现赵括被围的地方现为山西高平西北的丹河两岸,这块地方成矩形,东、北、西三面环山,南面是一条河,广41千米,袤37千米,略呈矩形,面积946平方千米——不管从结构还是大小看,都的确是一个摆口袋阵的完美地形。

同时,从历史记载中我们知道,当时白起的计划就是引诱赵括前出,然后进行分割包围。因此,白起肯定在之间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战场建设,而史书中也提到了白起加固营寨的情况。我分析,白起当时做的应该不只是加固营寨,他甚至有可能在赵军背后的山上为机动过去的骑兵部队建设了预制阵地。

想到这,头脑中不禁马上出现了诸葛亮火烧上方谷的典故,我想以白起的谋略,这事情是干的出来的。

继续想象,秦军在退出丹河谷地之前,已经在可以作为赵军退路通道附近的山上进行了土工作业。在赵军进入谷地后,2.5万骑兵迅速机动到赵军身后,占领制高点,借助已有的工事,架上秦军引以为豪的强弓硬弩,包起了一个超级大饺子……

于是,上甘岭的画面在2000多年前预热了一下,赵军的马队再骁勇,恐怕也冲不到山上去,步兵佯攻,肯定也是弓弩的活靶子。

分析基本上就到这里了,有一个细节似乎可以证明这个分析,那就是赵兵一直到赵括战死,向秦军投降的时候,人数还仍然是40万,就是说在46天的被围期间,他们没有进行大规模的作战。而在这种被围的情况下不进行大规模的作战,原因肯定只有一个,那就是完全没有获胜的把握。而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被人家围在凹地里,基本上可以算是这样的的状态了。

还有一点一直很想说的是,赵括尽管是败军之将,还被扣上了一个纸上谈兵的历史大高帽,但是他能在被围46天,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情况下稳定住40万人的队伍,而且在最后一刻还能组织起冲锋,应该也算是个有能力的人吧。

倒霉就倒霉在他遇到了白起,老天爷又给了白起一个可以包饺子的地形,却没给赵括获得经验的机会。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