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一言以蔽之12·政改】 -- 陈郢客

共:💬797 🌺7129 🌵23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说明:我说的亩产都是指单季产量

如果是两/三季相加,我使用的是“年亩产”,或“全年亩产”。

有些报道,笼统地使用“亩产”这个词,到底指的哪个意思,有时需要辨析一番。

---------------------

您说的

珠三角地区,解放前水稻亩产就过千斤了。

首先,这个“亩产”,肯定是指“全年亩产”。

其次,“珠三角地区”,应该是“珠三角某些地区”,而且是个别的,不是珠三角整体。在土质、耕作、气候良好的条件下,解放前,个别地方,两季水稻年均亩产过千是可能的,这并没有什么疑问。

----------------

广东省的问题是,在全国率先报上早稻亩产过千斤,受到了中央的表扬后,引发了全国各地放卫星的狂潮。

广东有些地方(像潮汕地区),正如您所说,本来粮食产量就不低:

1955年,广东省有潮安、澄海两个双季稻亩产千斤的县。这在全国第一份。这个“千斤”,指的也是全年亩产。——这是可能的。

1956年,潮汕平原出现澄海、潮安、潮阳、揭阳、普宁等5个粮食千斤县。同样,这个“千斤县”,指的也是全年亩产。——这也是可能的。

1957年7月,广东省报上潮汕某县(应该是澄海)全县早稻平均亩产过千斤。——请注意,这里有个“致命的”飞跃:同样是亩产千斤,前两年指的是全年亩产(早稻+晚稻),现在指的是早稻亩产。——这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是一个卫星,而且是个大大的卫星。因为中国到现在,大面积的早稻亩产,过千斤的地方也有限。青争水深流河友给出一个很好的例子:

杭州的平均年值是:早稻400-500公斤。

----------------------

一点说明:

为什么我说,珠三角解放前全年亩产千斤,只存在于个别地方,而不是整个地区的情形。这里以番禹县为例。请看关于番禹县水稻亩产的报道

1950年至1957年,是番禺县水稻生产的第一个发展时期。……1957年,全县水稻总产203305吨,平均(全年)亩产349公斤比1949年总产增长48.2%,亩产增长62.3%。
1958年至1961年,番禺水稻生产连续四年呈现绯徊停滞状况。……1958年晚造和1959年早造,每亩产量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2.5公斤和63公斤,减幅分别为6.6%和29.8%。
全县水稻生产从1962年开始回升,1963年至1965年水稻连续增产,其中1965年水稻(全年)亩产542公斤(1084市斤),番禺历史上第一个实现水稻亩产"千斤县"。……使1967年水稻大增产,全县稻谷总产达306853吨,平均(全年)亩产达583公斤,分别比1961年增长46.2%和46.1%。
1968年至1978年,番禺水稻生产又出现了倒退。……1978年全县水稻总产为329212吨,亩产为653公斤,比1968年总产仅增长9.1%、亩产增长14.4%。这11年间水稻亩产平均每年仅递增1.4%,是水稻生产处于徘徊停滞的时期。
1978年12月,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拨乱反正工作。……1991年,全县水稻(全年)亩产达到826公斤,为番禺有史以来的最高产量,全县水稻生产又进入了发展的新时期。

总结一下,就有:

年份 全年亩产(kg)

1949 215

1957 349

1965 542

1967 583

1978 653

1991 826

全县,到1965年,才实现了全年亩产过千斤。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