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漫谈中国政治改革之一 -- 井底望天

共:💬508 🌺5663 🌵2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漫谈中国政治改革之六

看中国的政治演变历史,大家都知道1949年是一个转折点。

但是在1949年,到1955年,是一个非常值得大家关注的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里面,中国在同时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的时候,在国内进行了大量的经济恢复的工作。

这一段时间的政治经济制度,是建立在《共同纲领》上的。如何好好研究这一段时间的政治经济遗产,俺曾经试图写了一个《也论毛泽东时代经济》的未完成系列,尝试了解那一段时间的一些特色。

可惜的是,限于材料的不完整,还有就是某些历史史实的敏感性,这个系列暂时没有完成。

记得甘阳兄有个著名的提法,就是运用《公羊春秋》的方法论,将中国在1949年以前的传统,成为儒统(孔统),然后把1949年到1978年称为毛统,当然那之后的就称为邓统,然后希望俺们可以通三统。

其实俺认为在1949年到1955年之间,中国政治经济的模式,已经有所谓三统的雏形在那里。

就是说孔统遇到的挑战,在1911年已经算是坍塌了。这之后出现的联省自治,或者说独立运动,然后包括外蒙和西藏出现的地方势力自治,全国各地的军阀割据,都是冲着中国的郡县制这个基础去的。

当然今天的提法,是有所不同的。叫做中华联邦共和国,希望重新界定中央和地方关系,基本上要彻底摧毁这个孔统的基础。

在这里还是要把儒家传统稍微区分一下。那就是春秋的儒家,和战国的儒家,和汉朝的儒家,是有很大区别的。在早期的儒家传统,面临的是独立的各个小邦国的国内治理问题,和各邦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处理问题。

虽然当时是有天下的概念,和孔子对周礼的推崇,但是现实操作的恢复天下次序的方法论,是没有实现的可能的。最终实现天下一体,是提出新方法论(就是郡县制的实践)的法家学派。

在汉朝的时候,董仲舒对儒家的整合,算是将儒家吸收了法家、道家和阴阳家为一体,而奠定了儒家一统的局面。这个时候,体制上的争论,基本上偃旗息鼓了。而真正的争论是在政策上,也就是具体的实践上如何运用的策论。

所以蒋介石的国民政府没有实际上达到恢复中国郡县制,这个完成是在共产党手里实现的。

当时的思想和实践,其实就是在孔统坍塌之后,如何引进西方思想和实践,引进多少,是全盘西化还是中体西用,是西方理论和中国实践相结合,还是彻底抛弃中国传统,等等。

在这个中西之争的磨合状态中,是不能用共产党和国民党这个政治分野来划分的。

比如说全盘西化和彻底反传统的三个旗手,一个是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一个是胡适,是中国国民党里面的大人物。一个是鲁迅,算是独立的知识分子。

即使是中国共产党中间,有的是欧美、日本、苏联回来的留学生,因此所谓西洋、东洋和北洋的区分也不小。当然最后的主流,还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接受了部分西方思想的本土派,就是重视中国实践的派别。

看1949年的制度,可以大致认为,算是维持了中国传统郡县制,又进行了西方式的现代政府行政改革。在1949年之前的民国政府,行政改革比较注重在城市,而1949年后,则是在农村进行了现代制度改革。

这两个改革,都是中国历史上开创性的。但是考虑到中国当时主要是农业经济国家,虽然城市的嗓门比较大,造成的影响比较明显,可是农村进行的改革对中国的发展,影响是比较长远和深刻。

看一下中国的郡县制,和欧洲的各小国林立,和苏联的共和国联邦制,和美国的各州联邦制,都有所不同。因此要是有人,在政治改革中,要推翻郡县制,实行联邦制,这个可是一个自从秦汉以后的大变局。

可以说分裂中国,这个算是一个基础。

那么在1949年之后,出现的另一个争论,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

其实把这个名词和概念去掉,就是俺们祖宗在汉朝时候,开盐铁会议,讨论的国进还是民进的问题。

当时的贤良和文学,当然支持的是豪民权势,就是今天要走资本主义道路。而当时的大夫,支持的是国进的官山海,就是今天要走的社会主义道路。

但是当时发生的争论,出现两个问题。一个就是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中间,有一条修正的中间道路,叫做国家资本主义,或者叫做市场社会主义。

国家资本主义,当时的名声有点差。就像是汉朝初期的法家,被秦朝暴政给拖下水了。当时的国家资本主义,被蒋家王朝的官僚资本主义给拖下水了。

国家资本主义,其实说的是国家作为一个主体,对资本进行某种程度的控制和掌握,使得资本的运用,可以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有利。

比如说任何国家都有某种垄断性的企业存在,比如说中国的国有银行,如中国银行、共识银行等等,比如说美国的私有银行,如高盛、摩根士丹利等等。所谓国家资本主义,就是这些国有银行里面的股权,比如说中国财政部有30%的股权,是国家所有。

你可以把这些垄断收益,用于国家财政支出,也可以拿来搞全民福利。

而私有资本主义的这些钱,就是装到了私人的大富豪的兜里去了。

但是国家资本主义这个主体,要是被不良的官僚所侵占,那么这部分的好处,就不是用于国家的分配,而是变成了官僚的个人和集团利益,那么就变成了官僚资本主义了。

所以俺们后来的名称,就选用了市场社会主义,或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是如果不能避免国家的公器被私用,而产生了腐败和自私的官僚,那么这个市场社会主义的社会就变质,而成立市场官僚主义了。

这个是路线之争,说到底还是俺说的分配之争(有读者对分赃有过敏)。那就是分配是要有豪民来主导,还是要有国家来主导。

由豪民来主导,结果就是东汉末年,财阀兴起,国家衰弱,土地兼并,流民大增,黄巾四起。对老百姓非福,对豪民也未尝是好事。

由国家来主导,就要考虑如何监督官僚的行为,而保证国家主导的分配,能够造福于穷民,而不是只是造福官僚。

通宝推:沉静的悲哀,韦孝宽,履虎,厚积薄发,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