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性善和性恶 -- 魂与梦

共:💬6 🌺1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性善和性恶

性善和性恶

从《三字经》的“人之初,性本善。”想到孟子和荀子的性善和性恶之争。这人性本源是善还是恶的问题,争论了几千年,却始终是见仁见智,没有定论。其实这个问题,关键是我们对什么是“性”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对“性”的本源(刚出生时的婴儿的“性”)更是只有一个模糊而不确切的概念,要在这基础上分析性的本源的善恶,是既无可能、也无必要的。

所以我们还是先分析一下什么是“性”。在这儿,“性”当然没有两性的任何含义,而只是“性质”的简称。因此这问题便归原为:人出生时,他的性质是属于善还是属于恶。

为方便起见,我们还是先看一下道家对“性”、“命”的注释,因为我觉得这是对“性”作出的最好诠释。

按正统道家的观念,“性”,是先天的一点灵智;“命”,是出生以后的我们这个身体。如果承认这个解释,那无疑“性”是善的,因为先天的灵智当然不带有任何恶的因素。但是人一出生,只要有了我们这个身体,就已经成了动物的一员,同时也深深烙上了动物的烙印:任何动物都是以维持生命作为它的第一本能的,连“传宗接代”也无非是对生命的延续而已。因此所谓的人之大欲“饮食男女”,说穿了也无非是一种动物的本能,而所有的恶就是从这儿产生的。

我们看一下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从一离母体,他就知道要吃,这吃是为了维持他的生命。而当他发现有别的东西妨碍他获得食物时,他会毫不犹豫地用他的能用的一切来“赶走”这个障碍,这是一种生的本能,但同时也无可讳言,这中间本身就已含有“恶”(自私、贪婪)的根源。所以,“恶”是伴随着生命同时到来的,这一点,恐怕谁也没法否认。

可是先天一点灵智并未消失。对任何一个婴儿来说,他总会对弱小的东西表现出一种天然的同情,并且对欺凌这些东西的行为表示出由衷的反感。譬如我那孙子,在才一、二岁的时候,看到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鸟,就会自然地表示出“仁爱之心”;在稍大时,他会在听到《泥娃娃》这首歌时大哭,因为他听懂了泥娃娃没有真的眼睛和真的嘴,既不能看东西,也不能吃东西,从而便用大哭来表示他对泥娃娃的同情。像这种毫无做作的真情,便是“先天一点灵智”的最好说明。

无庸讳言,随着人越长越大,先天的那一点灵智在逐步消失影响,而生命的欲望则在不断膨胀。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先天那一点“善”的根的确是会淹没在俗世之中,这也就是当今物欲横流的根本原因。

如果我们能看清这一点,并且敢于承认这“恶”的根源是与生俱来,是过了份的求生的表现,我们就能知道,要摆脱“恶”的影响,根本是要克制自己欲望的过度膨胀,把自己的生命看得淡一些、轻一些,甚至是看作可有可无的。如果真能做到“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就不会受物质生活的引诱而做出恶行。如果我们真能做到了“置生死于度外”,那我们离“得道”也就不远了。

我觉得,弄清这些概念,要比单纯地争论性善还是性恶要有意义得多。但是如果我们做不到像道家那样把“性”和“命”分开,而把“命”(求生的本能)也看作是先天带来的“性”,那么,我是同意“性恶论”的,毕竟生命的本能太强大了,它不是一点“先天一点灵智”能抵挡得住的,特别是当那一点灵智得不到有效的培育的时候!

关键词(Tags): #老子#性善#性恶。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