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国人讲英语(一) CNN 对邓亚萍的访谈 -- pxpxpx

共:💬266 🌺94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国人讲英语(卅十)丽佳不认命

张丽佳是60后。

80年代初的时候,16岁的她在母亲的压力下,放弃了只上了一年的高中和自己的作家记者梦,来到百年老厂南京晨光机器厂,顶替早退的母亲成为了一名工人。

在之后的十年里,不认命的张丽佳一直在寻找自己想要的生活。

90年,张丽佳远嫁英国,三年之后,她回到北京,开始是为外国记者工作,之后成为了自由撰稿人(主要用英文撰稿)。

2008年,经过四年的努力,张丽佳的英文自传<社会主义好>在澳大利亚出版,在随后的时间里,她的这本书又在美国,印度,荷兰,意大利和法国以多种语言再版。

直到张丽佳动笔写自传之前,她都一直没有机会接受正规的高等教育。2004年,整整40岁的她才开始在伦敦大学念硕士。

看过张丽佳的几段访谈,感觉她的英语口语挺不错的,无论是发音还是用词都很好,尤其是她的声音本身,有一点点象Bond里面的M(Judi Dench),英音说得让人听着舒服比较难,张丽佳能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从写作上来看,<社会主义好>写的很生动,虽然不象<Red China Blues>一类的作品那么地道,但是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可以把故事写到这个程度已经很了不起了。

虽然从内容上看,<社会主义好>未必人人都会喜欢,读者对张丽佳这个人的一些做法也未必都会认同,但这本书对80年代里底层老百姓生活的描写,对当时社会氛围的描写,和对国企的一些描写很真实具体,也算是对那个年代的一种难得的见证吧。

记忆里,80年代属于那些不认命的人,无论上学还是从商,敢奋斗抗命的那些人后来的生活大多都很好,整个社会那时对这些人也很宽容,只要不怕折腾,不认命,出路总是有的。比如现在企业里的中高层领导里,很多就是当年那些电大的学生。

一晃就是三十年,<社会主义好>这歌现在听起来更象是一种理想,尽管它描述的都是曾经的现实。当年参与制造洲际导弹的南京晨光机器厂,现在则以铸造超大尺寸的铜像闻名业界,作品涵盖佛祖和伟人。

在这样一个时代里,人也同样是复杂的。

张丽佳的很多报道取材与角度和西方记者区别不大,这一点只要看看她以往的作品就很清楚了。但是,到了2008年的时候,她在<卫报>发了一篇文章,Time to stop criticising China – we’ve already come so far。尽管文章的逻辑和组织与姜教授同期的另外一篇文章有一些差距,但是这是在那段时间里我看到的最有感情的一篇文章,尽管这种感情总是很复杂。

[FLASH]http://www.youtube.com/v/v9e_a5Jm_e0[/FLASH]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