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赵紫阳之死 -- 温相

共:💬118 🌺3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赵紫阳之死

一月十七日,备受海外民主人士关注的赵紫阳终于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在随后的新华社的新闻播报中一共用了五十几个字,没有任何感情色彩,唯一引人注目的是仍旧称呼赵紫阳为同志。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发生的那起政治风波离今天已经有差不多十六个年头了。死者的躯体和鲜血早就化成青烟或者薄雾随风而去,之于生者除了偶尔想起来的回忆的痕迹之外,已经说不到什么具体的认知了。而此时赵紫阳的病故无形中又把人们久已尘封的记忆给重新勾了出来,似乎又让大家看到当初的那段风云了。

赵紫阳是一个党内一帆风顺的干部,他的履历告诉我们,这是一位曾经官运亨通的幸运儿。在抗日时期,他见到了邓小平,最初的相识让邓小平留下了不错的印象,而后赵紫阳又因为叶剑英在广东乃至华南的工作的失误从而受知于陶铸。“心底无私天地宽”的陶铸显然对这位年轻的司局长很感兴趣,在以后的岁月里,赵紫阳受到陶铸精心的提拔和重用,也是因为陶铸的关系,赵紫阳再次接近邓小平、刘少奇。文革风暴来临之前的赵紫阳是中国共产党最年轻的省委第一书记。他在广东的经验让他获得了农业问题专家的称号。这个称号让他十年之后获益匪浅。

大动乱中,赵紫阳被迫检讨被迫挂牌,但是,从目前的历史资料中我们看到赵显然不是被造反派斗争的最激烈最惨痛的一位高级领导干部,比起张霖之、卫恒、赵林、任仲夷等一大批同级别的干部来,赵紫阳无疑是“幸运”的,如果再比起他的“伯乐”陶铸来,赵紫阳简直可以说是劫外余生了。经过九大之前的整合以后,赵紫阳很快被周恩来想了起来,毛泽东批准赵紫阳“夹着尾巴做人”,去内蒙古做了书记,在那里他和尤太忠再度合作,也因此少了很多干部复出之后的难受的境遇。

七十年代中期,赵紫阳奉调四川,这里以后成为赵紫阳发迹的“土伦”,一句“要吃粮,找紫阳”成为那个时代的政治寓言。原来以养猪著称的赵紫阳让四川人得以先于天下大治而小安。然而,这时候诡谲的政坛上再次掀起风浪来,邓小平三次被打倒,这时候的赵紫阳没有像某些人那样急于落井下石,相反并不和当时的中央保持那么高度的一致,值得玩味的是赵紫阳的这种做法虽说受到张春桥的责难,可还是让人保护过关,这次赵紫阳的立场不啻于当年的进入广东,前者他是被动的,后者则是主动的。

邓小平最后一次复出之后,赵也迎来了他的政治春天,中共十一届一中全会上当选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到了五中全会时就成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六中全会上成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以后还接替了华国锋成为新中国第三位总理。为期八年的赵紫阳经济内阁出现了。

(未完待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