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伪求实】电工张友斌一年挣50万,靠不靠谱? -- 牛铃

共:💬14 🌺14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伪求实】电工张友斌一年挣50万,靠不靠谱?

为什么说是“伪求实”呢?因为河里有地主等专业“求实党”,俺一无水平二无毅力,使个绊子打个太平拳是有的,“求实”这样的高难度动作就只能友情客串了

这两天有一则新闻颇为引人注目:跑到北极打工两年 河南一电工赚50万美元 各国争聘。这个是文学城的新闻,国内网友不一定能看到。不过呢,文学城一贯是剪刀浆糊做法,用“张友斌 北极 电工”放狗搜了一下,一共有491条。

要说,这个还不象是谣言,连新华网都登了:各国科考队竞聘中国小电工 商丘小伙北极赚340万。新华网注明的是来自大河网,于是俺加了“大河网”做关键词,搜到了大河网的报道,在大河网报道的最下面有一行:“原载《职业》杂志2010年第5期,文 邹卫辉”。

于是俺用“职业 2010 邹卫辉”搜了一下,果然有此文中文期刊搜索结果,连主人公的大头照都有。

俺这个人心理比较阴暗,俺知道在加拿大电工收入不错,混得好了一年十万八万加币是有的,但是,一年挣50万加币的电工俺还没听说过。俺呢,就是嫉妒,就是酸葡萄,怎么都觉得这个是不可能的,所以,俺就把这篇帖子前前后后地掳了两遍。。。。。。

网上的版本不尽相同,俺依新华网的官方版本为准:

2007年8月,张友斌所在公司在挪威的斯塔万格市承接了一个水电站工程,需要挑选几名电工去那里工作。由于技术出色,张友斌从50多个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3名幸运者之一。当年9月中旬,张友斌到了斯塔万格。

俺按“挪威 斯塔万格 水电站”搜索,没搜到任何承包公司内容。这个也很正常,一来可能是我的搜索条件不对,二来该公司或许根本就没有网站。有一点疑问是,8月被选中,9月中就到了挪威,感觉有点快。办护照、外事培训什么的都需要时间,当然,这个或许根本也不是问题,各单位的情况不一样。

张友斌被中介选中的故事比较“传奇”,俺就不说了,文学修饰而已

从20世纪20年代起,美、英、法等国就在新奥尔松地区方圆30平方公里内设立了常年科考站。至今,世界各国在北极设立的科考站已达50多个。

俺没别的办法,只能继续放狗。先搜中国北极科考站,再搜到挪威新奥尔松的官方网站Ny-lesund Research Base。好在是英文版,马马虎虎还能看懂。网页上清清楚楚地列着各国的科考站。俺不是铁手,数几个数还是会的

永久科考站一共有十三个(来自挪威、德/法、英国、日本、中国、韩国、荷兰、意大利、印度及几个国际组织)。

百度百科的说法:“新奥尔松是北极科考的热土,目前,与黄河站为邻的有挪威、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的科考站。黄河站落成后,是北极地区的第8座国家级科学考察站”。这个和挪威官网上的说法是一致的。

所以,所谓50多个科考站的说法是夸张的

张友斌到挪威科考站不久,生意就找上门来。。。。。

那天,外面天昏地暗,能见度只有两三米,室外气温在摄氏零下50度左右,还刮着10级以上的大风。

张友斌是2008年4月到的新奥尔松,那么该地4月的天气又没有可能零下50度,刮10级以上的大风呢?

还是祭出狗狗,查一下当地的天气情况。这个是wiki上的链接,[http://en.wikipedia.org/wiki/Climate_of_Svalbard]Svalbard的气候[/URL]:

“The North Atlantic Current moderates Svalbard's temperatures, particularly during winter, giving it up to 20 °C (36 °F) higher winter temperature than similar latitudes in continental Russia and Canada.”

简单地翻译就是:由于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Svalbard的气温,特别是冬季气温,要比俄国、加拿大相同纬度地区高20度。

按该网页上的图表显示,该地区4月的气温在-16°C 到 -9°C之间。和-50°C相去甚远。

好吧,或许这个也是文学夸张

每年的9月底到第二年的3月底,是北极的极夜。这段时间,北极的气候极端恶劣,终日见不到阳光,人类生活极其艰难。所以每年的这个时候,只有少数人留在科考站,大部分人都回国休养。张友斌带着自己半年挣的20万美元回了一次老家。

还是wiki上的话,“In Longyearbyen, midnight sun lasts from 20 April until 23 August, and polar night lasts from 26 October to 15 February。”翻译过来是:极昼从4月20日到8月23日,极夜从10月26日到2月15日。

文中说,张第一次接电线要价20美刀,明显要少了,于是“维克多给了张友斌20美元的报酬后,又另外给了他3000美元”,而张以后“再遇到接电线之类的活儿,他最少开价2000美元”。我们按他接一次电线3000美元算,20万美元需要接70次。

但是,打住!文中又说,“给中国科考队干活不要钱”,那么他这些钱都是挣老外的了。六个月接70次,老外的电线基本上隔三差五的要断上一次?俺怎么都觉得是有人往地上砸啤酒瓶

2009年,张友斌再次来到北极新奥尔松。那年的5月23日,张友斌正在住处休息,忽然,一架直升机落在了挪威科考站的门前,几个人下了飞机就跑进来说要请“电工张”。原来,他们是距离新奥尔松70多公里外的美国科考队的队员。其中一人着急地说,美国计划5个小时后发射空间器,需要科考站监测,可就在这时,他们的远红外测量器的电路出现了故障。科考站的人急得都快疯了

NASA的观测站可以随便请中国人去修理设备么?而且还告诉中国人5小时后要发射空间器?

俺用2009/05/23及NASA搜了一下,NASA当天决定让航天飞机再在轨道上运行一天,或许是因为张没修好电路?

2009年9月14日,挪威科考站附近的冰面上,忽然冒出了一艘潜艇,所有的人都吓了一跳。原来,澳大利亚的一艘科考船进入北极后,电路方面出了故障,几个电工修了半天,一直没有修好。他们听说挪威科考队有个非常厉害的中国电工,就决定去挪威科考站请中国电工帮忙。但由于那几天下了暴雪,冰层太厚,科考船开不过来,就只好派潜艇专门来接张友斌过去帮忙。

还是看前面的wiki,九月的气温在1度到零下3度之间,这个气温下海面会结冰么?一场暴雪海面就会厚厚的冰?再说了,如果是厚厚的冰层,潜艇如何冒出来?

2009年10月初,北极再次进入了极夜。张友斌又离开了北极,返回老家休息。他仔细一算,这两年,他就靠在北极当电工净赚了5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340余万元!

最后,这位伙计在挪威开店做生意挣了50万美元,难道不给挪威政府交税?姑且不算张作为公派人员,能否取得工作签证这个问题,北欧国家以高税收闻名,按The Norwegian tax reform 2004-2006挪威政府的网站说明,张这样的自雇类的税率是28%(之后是不是还有个人税,我就不懂了)。张到底要挣多少才能拿回家50万呢?

声明:俺这个是周末无聊之中的伪求实党,考据结果基本不能否决原文内容,发到客栈里,大家也别当真了,呵呵

关键词(Tags): #求实(landlord)#电工(landlord)#张友斌(landlord)通宝推:jufeng,读书点com,landlord,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