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从萧条到繁荣,再到萧条 -- 西瓜子

共:💬2898 🌺24009 🌵2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们讨论的可不是气候

竺老的研究,打破了西方气候变暖假说的话语权。功不可没。而且,这的确是史实。我可没有说不对。

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是人口。中心论点是:中国的土地承载能力造成清朝以前人口不超过6000万是否正确。

我的论点是:不正确。即使不超过6000万,也和土地承载能力无关。特别是关于宋朝。宋朝鼎盛时期的人均肉食消费量几乎和1985年持平。一公斤肉,在现代的饲养方式下,需要有5倍的热量。古代的放养,估计需要10-15倍的热量。那么,达官贵人的酒肉笙歌,可以看做每天消耗至少10-15个普通老百姓的粮食。

我们两人的小论点是:宋朝,根据史书户籍的推测,人口是否超过6000万。

我的论点是:超过。并且,这个和气候无关。

王安石的三丁抽一政策,的确对大家庭分家逃避兵役有推动作用,老兄举的例子很贴切----我们公司里有几对要买房的同事就在商量假离婚,面对买二套房要多花几万块钱的法律,假离婚就成了很多人切实考虑的选择。----这个很多人,是住在城市里并且买得起房子的人。全国范围内,这样的人多吗?大多数农村人口跟没没有假离婚买房的需求。

把同样的事例放到宋朝。逃避兵役的冲动,等同于为买房离婚的冲动。但是,能够有钱逃避兵役的,能有几个呢?分家=多缴税。底层老百姓,估计不会为了逃避兵役而情愿多交国税吧。反而,为了少交哪怕一点点国税,也愿意大家庭抱成一起。而且,并不像你说的那样,国税微不足道,主要是地税多杂。

再说,还是这句话,要老百姓多交钱,巧立名目就是,何苦多报户口?多报了户口,收来的钱还要交上去。所以说,平均下来,一户五口,户籍数字只有瞒报,没有多报两点,可能性比老兄所说的多报,多分家要大一些。

请斟酌。

另外,请楼主别在这个人口问题上多花心思,继续写下去。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