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2010年9月联合国要求中国1亿儿童统一免费注射某种疫苗 -- 拿不准

共:💬73 🌺197 🌵2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松鼠会的论坛上有人写过一个东西

摘一段他写的

http://songshuhui.net/forum/viewthread.php?tid=14652&extra=page%3D1

三、麻疹强免的局限性

(一)常规接种麻疹疫苗者无需多接种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预防接种工作越来越规范,多数公众对于打预防针也越来越认同,因此儿童的2剂次麻疹疫苗接种率(统计接种剂次时,麻疹疫苗、麻腮风疫苗、麻风疫苗、麻腮疫苗均计算在内)也维持在较高水平(90%以上)。并且更重要的是,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接种麻疹疫苗均在预防接种证上留有书面记录。麻疹强免则是将所有儿童视为未种状态,导致90%的已种儿童被10%的未种儿童所累而多接种了1剂麻疹疫苗。多接种1剂麻疹疫苗对于已种儿童避免罹患麻疹基本没有好处,因为按正常接种程序接种2剂次者已经有95%对麻疹产生了免疫力。专家普遍认为人群中95%有免疫力即可阻断麻疹传播,多接种1剂麻疹疫苗或许可以将人群免疫力提高到98%,但多接种1剂麻疹疫苗付出的社会成本和可能增加的不良反应风险要远远高于3%的免疫力提高效果。

(二)麻疹强免无法覆盖全部发病人群

  2010年9月即将开展的麻疹强免对象是8月龄-4岁(部分地区为8月龄-14岁)儿童,截止2012年累计强免对象数将达到1.3亿(2011和2012年会继续麻疹强免)。我国2009年的麻疹发病率不低于30/100万,麻疹病例中52%为<8月龄和>14岁人群,如果麻疹强免确实能够避免8月龄-14岁儿童的发病,也只能将麻疹发病率降到15/100万,距离1/100万的消除麻疹标准还有很大的距离。没有理由认为针对8月龄-14岁儿童的麻疹强免能够降低其他人群的麻疹发病率。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10%的未种儿童仍然没有接种到麻疹疫苗的可能性很大,因为预防接种人员正在忙于应付为90%的已种儿童接种,无法更好地发现10%的未种儿童。

(三)麻疹强免已部分替代常规接种

  我国许多地区的基层接种人员的经济收入低,麻疹疫苗是免费疫苗,接种麻疹疫苗没有差价收入,国家补贴的每剂次3元也远远不够基层接种人员付出的成本,这些地区常规的2剂次麻疹疫苗接种率很低。由于麻疹强免有国家经费支持,这些地区就偏废了常规接种工作,反而依靠每年的麻疹强免来提高接种率和控制疫情。我国的脊灰疫苗强免已经持续了10多年,许多孩子都接种了10次以上脊灰疫苗(按标准接种程序,脊灰疫苗只需要4次);我国麻疹强免也轮换着不同省份做了许多年。在麻疹强免过程中,由于对接种率低的人群接种后确实可以暂时有效控制疫情,强免看似效果很好。但是,这些地区过了几年后,新出生人群还是接种率低,疫情会卷土重来,这时就不得不再进行强免,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四)知情同意的伦理问题

  麻疹强免作为一项全国性的公共卫生运动,可以引起社会公众对于消除麻疹的关注,有一定的宣传作用,一些未种儿童的家长可能会因为社会性宣传动员而前来接种麻疹疫苗。但是,这种效果不能抹杀一个基本的科学事实,即接种过2剂麻疹疫苗者没有必要再多接种1剂。预防接种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如果知情同意书中没有告知儿童家长“接种过2剂麻疹疫苗者可以不接种”的科学事实,则意味着违反了伦理学原则。

(五)群体性接种的巨大风险

  2010年的麻疹强免涉及近9000万儿童,要求在10天内完成对该人群的接种,并且接种率达到95%。这意味着此次麻疹强免是我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群体性接种,与2009年的甲流疫苗接种量相当(后者是在几个月内完成的,单位时间接种人次远低于麻疹强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8年人群年死亡率为7‰,假设强免对象儿童的年死亡率仅为1‰,则在9000万儿童在强免之后10天内死亡数将为9000万×1‰×10天/365天=2465人;假设2465人中死于显而易见的原因比例占95%,则仍有123人(2465×5%)将在接种后10天内不明原因死亡。这些不明原因死亡全部是巧合,但如果新闻媒体报道了这样的接种后死亡事件,则将使麻疹强免陷入困境,并将再次引发公众对预防接种安全性的质疑。

以我外行地理解,好像这个问题就是为了少部分人接种是不是应该让大部分人人再挨一针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