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中国GDP总额超过日本的意义 -- 陈经

共:💬270 🌺2240 🌵1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Penn effect在中美GDP比较中的影响

一说美国的GDP,重中之重就是占70%的消费(consumer spending)。从广义上来说,这70%都是服务业。美国人去Walmart不是去买东西,因为Made in China的东西的成本只占商品价格的5%-15%,他们买的实际上是Walmart卖东西的服务。按照马克思经济学理论,Walmart服务的附加值是商品价值的6到20倍。于是有一批经济学家就开始讨论,中国要如何产业升级才能进入这些高附加值领域。

一个人在美国快餐店flip burger, 一个小时至少挣$7.25(federal minimal wage)。同样的工作在中国做,一天也挣不到这个数。在美国,去最便宜的理发店理发,算上小费一次也要将近$20,比国内十块人民币剃的头还差。出过国的人,还可以举出无数个这样的例子。这实际上是一个普遍现象, 经济学中的“Penn effect”:当用汇率计算时,服务价格在高收入国家远远超过低收入国家。经济学为解决这类问题引入了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的概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Penn effect”的理论解释仍有争议,但作为一个事实毋庸置疑。

回过头来看,Walmart服务的高附加值只是“Penn effect” 的一个反映。换言之,美国的Walmart并不比中国的Wumart(物美商场)在产业上更高一级。美国的高收入,高支出直接导致服务业在GDP中的高比例,而这种GDP和中国的相应部分的比较,应该说是大大掺水了的。

GDP 比较最近河里聊得很多。对中国GDP的评估,特别是中美GDP的比较,不仅是媒体爆炒,在经济学领域也算是一个热门话题,这和八十年代在老一辈文科留学生中火过一阵的东西方比较文学有的一拼,可谓之GDP比较学。

关键词(Tags): #Penn effect(嘉英)#服务业(嘉英)#GDP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