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长江的卵石问题 -- 温雅颂

共:💬117 🌺51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请教不敢,试着回答一下你的问题

看了此文后,我越发感觉不像专家说的那样排沙效果那么好,从河友处已经得知卵石是可以磨碎排出的,那么为什么建成三峡后下游河道冲刷那么厉害呢?我觉得是水变清造成的,原来的沙子要么留在上游水库,要么留在三峡水库了,不知以为然否?

根据我的理解,一个新水库建成后,由于水流变缓,都是以淤积为主,而且主要淤积在库尾。当淤积到一定程度后,库底地形发生变化,即河床坡度加大,水流速度也加大,淤积情况缓解,只要水坝有排沙措施,水库就会逐渐达到冲淤平衡。冲淤平衡的水库库容会比新建时缩小很多,但这时水库就进入一个相当长期的稳定状态。

三峡由于新建不久,还在淤积阶段,所以排到下游的河水泥沙量变少了,因此增加了下游河岸的冲刷。但这应该只是短期内的现象,等三峡达到冲淤平衡状态后,下游河岸的冲刷现象应该会得到缓解。

例如大渡河的龚咀水库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建设的,41年之后库容就被泥沙淤积2/3。

我印象中很多达到冲淤平衡的水库库容大约就是这个新建时的2/3。不过我不是学水利的,这个印象未必准确。

靠干支流一级一级的水库拦沙,只能暂时解决问题,或者说把问题转移到上面或别处,把后患留给后代,最终不能解决问题。泥沙还是要下来,淤积在水库堵塞河流,水库的防洪功能逐渐丧失,河道改变,成为恶性循环。

这是没办法的办法。要知道,即使人类什么都不做,下切河段两岸在完全自然的状态下也会发生大规模山体滑坡,堵塞河流。汶川大地震时著名的唐家山堰塞湖就是一例。人类修建水利设施,其实就是人造堰塞湖。所不同的是:自然堰塞湖会决口、崩塌,导致大量湖水瞬间下泻而给下游造成巨大灾害。而人造堰塞湖湖水下泻是受控的,不会给下游带来灾害。

水库防洪功能的丧失,有些情况下是工程设计考虑不周的失败之作,但也可能就是水库寿命到期了。只要水库存在的期间内起到了防洪的作用,保证了下游人命财产的安全,它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据三峡工程下游河道冲刷的泥沙数学模型计算表明,三峡水库运用后,葛洲坝以下的河床下切范围可远至黄石和武穴一带(距葛洲坝约759~829 km);下切幅度最大的河段是下荆江藕池口至城陵矶(距葛洲坝约 225~400 km),冲深5.1~7.0m;三峡工程运用到50年时,城陵矶至螺山河段冲刷达到最大值,下切平均深度约为5m ,三峡工程运用到100年时,宜昌以下各河段仍不能回淤到天然状态, 这无疑会给长江下游的河岸与河堤造成严重影响。

下游沉积物的减少,导致河口三角洲和海岸线的退缩,陆地损失,城市和建筑受损 。”

我认为,宜昌以下河床下切,是从根本上加大了长江中下游河道的行洪能力,这是件好事。河底淤积,河床抬高会导致河流横断面面积缩小,而使行洪能力变差。要想提高行洪能力就只好加高河堤,使长江江面与周围落差越来越大。这种落差越大,决堤或泄洪造成的危害也越大。所以我认为河床下切是好事。至于河水对堤岸的冲刷,我认为相对要容易处理得多,只要加固堤岸就可以了。另外,在弯曲的河道上,受冲刷的只是拐弯处迎水的一侧,总的长度不足所有堤岸的1/2。

我不是专家,没有很好的地质学经验,不过我感觉物质不灭定律应该生效,应该给泥沙卵石找个去处,我希望是大海而不是我们的家乡:)

甘蔗没有两头甜。自然规律决定了泥沙不可能全部入海,必然要在地势平缓地区沿途淤积。相对于湖北,四川因淤积受灾的程度会比湖北小得多。三峡水库的存在,对四川的影响应该只限于重庆以下地区,影响的程度也主要是河道变窄影响航运而已,造成洪灾的可能性应该不大。

说起给泥沙卵石找个去处,我觉得最理想的办法就是改善长江上游的水土保持,从根上减少长江的泥沙。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