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随便说说冯小刚 -- 老大房

共:💬7 🌺5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随便说说冯小刚

三表哥说,冯小刚的电影艺术能用俩字概括——鸡贼(参见“不许联想”)。约莫在三表哥眼中,这俩儿字也能用来形容冯导的人品。根据我从网络流传的常见消息综合所得,三表哥是帝都知名文字工作者,是乐评先锋开拓者,是80年末文学潮流的被熏陶者,是新世纪独立电影制作业的新加盟者,总而言之,三表哥是精英草根。谓之精英,说的是三表哥的出身;谓之草根,是三表哥的立场。

冯导则恰恰相反:出身是曾经的苦孩子,立场是当下的主旋律,这样的人杰,我们或者可以称称之为草根精英。

当然,身为草根精英的冯导并非一日蹴就金身。

冯导的奋斗史,大家也可以参看三表哥的报道(“不许联想”2008/12/29),的确不易。中国的导演们都不易,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朝令夕改难以揣摩的上意,往往让美好的拍摄憧憬变得支离破碎。影业之萧条,我家附近的电影院干脆把地卖了,造了商品房;本市的电影技术制片厂转型成餐厅,洗片工人改行端盘子。这些都拜电影商业化大潮所赐。电影厂都自己找钱拍片,没钱国产导演就得下岗。片厂的资源沦为香港电影在国内取景的基地,徐克的《新龙门客栈》在敦煌沙洲,《青蛇》在上海,《狮王争霸》在北京;这些地方周星驰也跑遍了,与徐克作品相对应的分别是《大话西游》、《唐伯虎点秋香》、《武状元苏乞儿》。谢晋的《鸦片战争》曾试图在商业上力挽狂澜,结果因为种种缘由而铩羽而归。叶大鹰和冯小宁也曾经掀起过小高潮,但分别只出了一部引起公众注意的片子:《红樱桃》和《红河谷》。叶大鹰后来的《红色恋人》许是犯了什么忌讳,而冯小宁的《紫日》分明是因为导演本身的局限而后继乏力。

冯导如果只有1997的《甲方乙方》,那么他也只能是影坛上的一颗流星导演,还得回去接着拍电视剧,说不定现在就跟赵宝刚、尤小刚凑成了电视剧界的极品三条“杠”。还好他又搞了个《不见不散》,把《甲方乙方》片断小品式的电影结构发扬光大,把王朔痞子式的幽默发扬光大,于是票房也跟着继续发扬光大。

不得不说冯导时来运转。有着这两部票房佳作垫底,千禧年后,恰逢索尼公司在整个华语电影界布局。和华纳走影院院线的路线不同,索尼因为本身拥有DVD技术,总是更乐意把握住电影制作之源头,他们更喜欢直接投资拍片:在台湾挑了陈国富(《双瞳》),在香港同周星驰合作(《少林足球》、《功夫》),在内地,通过华谊、或者说和华谊同时相中了冯小刚。从《没完没了》起,冯导的影片开始了所谓大片营销策略,而冯导本人的性格好像特别配合这类电影的宣传。影片尚未上画,冯导大骂记者挑事、狗仔骚扰、冯导本人家庭危机的一波三折等等之花边新闻就满世界晃荡。常规宣传策略之外,冯导特别喜欢采取的方式就是同影界同仁、特别是那些已经成名的人物拉家常。八、九年前,当冯导还清晰地把自己定位为喜剧商业片导演的时候,他最常换挂在嘴边的人是星爷。什么冯周二人为南北喜剧泰斗、双方有意在对方影片中客串(冯导为了争取香港票房真的在《功夫》里露了脸)、携手出演康师傅某支饮料广告,一切都是为了稳住基本盘,把自己的喜剧根据地给巩固再巩固。

《天下无贼》之后,票房过亿,冯导志气大涨,充分暴露了野心,他要拍《夜宴》了。半路出家不要紧,只要本事真票房硬,冯导敢把莎士比亚魂借来。原来冯导不能免俗,他也有“冲奥”情节。三表哥一直说冯导揣着刘震云的《温故知新1942》,等着这部史诗大作让自己立言立德永垂不朽。或者说,冯导一直憋着一股劲儿,等着有朝一日自己一野狐禅也能睥睨世家子弟正规军,在艺术奖项获得一轰轰烈烈的成就才能真正让自己扬眉吐气。当然一开始冯导还是谦虚的。零五年筹拍《夜宴》时,冯导的口径变成“艺谋、凯歌和我”,俨然自己已是中国电影的三驾马车之一。这种自诩,让精英草根三表哥尤为气愤,艺谋代表中国农民的朴质、凯歌代表中国士人的孤高,您冯导,靠着王朔刘震云刘恒支撑的、拍的电影跟春晚小品一脉相承的人咋好意思跟这两人平辈论交?但是此时的冯导手握票房佳作若干,身后是华谊强大的宣传机器,眼面前是口袋里有钱需要电影娱乐的老百姓们,要想阻止冯导朝商业艺术片大导演的路上奔去,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之任务了。

《夜宴》的票房不算成功。古装大片此前都是中影独大,《英雄》《无极》是人亲生仔。《夜宴》一出,官方有了重形势轻内容的批评,颇有批判冯导不知天高地厚独闯此类禁区之势。冯导的毛选诗词没有白念,保持了一贯的政治觉悟,华谊的大腿再粗,粗不过中影极其后台。在商业大道上一路狂奔的冯导终于意识如果想到让自己的艺术生命永葆青春,票房同主旋律亲密拥抱才是不二法门。有了想法,马上付诸现实,《集结号》应时而起。在和《投名状》的厮杀中,冯导没有吃亏,还捧出了另一男角张涵予,这真是一石二鸟,赢得了官方口碑,也摆脱了葛优的阴影,冯导从此昭告天下,别说是葛优给我拉人拉票房,有票房号召力的是我“冯小刚”这金字招牌。

不能说冯导是不珍惜羽毛的人,也不能说冯导是没有梦想的主儿。在稳住喜剧基本盘后,冯导勇于单挑各种类型片,誓将成为全能红旗手。但是,冯导更是一个实际的人,更是一个不会让兄弟们吃亏、自己又有气性的好人,你看他的影片那么多姿态僵硬的植入广告就能知道,他时时受着制片方的压迫。坊间多有冯导为了《非诚勿扰》里招商银行的植入广告一怒砸卓的传说,这一传说充分说明冯导是有操守的电影人,他的迫不得已,他的苦衷,他的妥协,是为了和制片兄弟、广大的制作幕后人员共同富裕,以此证明冯导并非过河拆桥之人,也证明了那些有碍影片优秀质素的地方全不是冯导个人艺术修养的问题。但是坊间也有另外一传说,在冯导给杭州西溪湿地拍了旅游巡礼片后,他获得了西溪某栋别墅的终身使用权。这耐人寻味啊耐人寻味。冯导是被迫接受这栋别墅的使用权,还是欲拒还迎,抑或是欣然笑纳不拿白不拿。当然冯导是把这栋别墅作为工作室,也是为了艺术创作。然而,为了某些植入广告,让影片错乱了年代,有失严谨,会否得不偿失?现在宣传影片,常常喜欢用“诚意之作”,但是你让捷安特跑到八十年代,让残疾人开宝马车,这已经不是穿帮,而是烂疮。

姑且不叨念结构镜头,冯导的片子是否经得起一再观摩揣摩?与我,这个答案是否定。两年前的《非诚勿扰》更是极大的退步。发行方的通稿上说,影片试点,有36次笑声,我大概铁石心肠,有面瘫嫌疑,愣是没笑,而且至今没有明白范伟在片中的意义是啥。《唐山大地震》我也没哭。冯导煽情很热烈,徐帆守节很累,重复的台词(回家的路),意图太明显,反而打动不了我这哭点很低的人。冯导影片的一大优点,就是那些不知道谁替他攒的可乐台词。但是那些台词可以完全游离于电影之外,在哪儿加塞都成,并不和影片本身骨肉相连。这点我得站在三表哥身后摇旗呐喊,冯导您真该导次春晚,不定就能从此让央视甩了赵本山、傍上了您。如果冯导坚持商业做派倒也少了风言风语,偏偏要做全能型大牛,还逼着大家都承认,当然有人不买账。迈克尔.贝当年动作片起家,风生水起后,也想走走商业艺术结合的道路,60年祭珍珠港,当红子鸡本.阿弗莱克倾情加盟,奈何天意难为,口碑太次,连累当时的迪斯尼总裁下岗。幸而迈克尔.贝好马也吃回头草,再拍mtv式眼花缭乱切换镜头的纯商业片《变形金刚》,终于火烧连营满世界红了一把。不是每个导演都能从《侏罗纪公园》上升到《辛德勒名单》的高度。

有一种苦孩子,出了名有了钱,悔其出身,只和权贵相交,只惦念着掩饰其来历。另有一种苦孩子,出了名有了钱,生怕别人不知道他自风尘出,日日提醒还是苦孩子的人们,自己是他们的代表,日日同那些精英们斗智斗勇。这两种苦孩子的气质在冯导身上合二为一。他不会忘了自己的立身根本是票房,也不会舍弃奖项梦(光一个《集结号》远远不够,冯导不在柏林威尼斯戛纳砸出个名堂是不甘心的)。他为自己的美工出身自豪,也不允许别人说他需要回电影学院回炉再修镜头课。

我想冯导自己也清楚自己的言论只是电影宣传的一部分,那霸道的言语只在普通人面前。在三表哥及其同侪王朔叶京刘震云面前,冯导肯定是谦虚的,在韩三爷跟前,只能是白癜风患者,肯定不敢自称貌似杜镛。他的艺术生命,离不开这些人的扶持,离不开主旋律。现在冯导与海南之滨拍摄《非诚勿扰2》,听说王朔终于出马坐镇。这《非诚勿扰2》完了,肯定得再上一部主旋律,政治正确,才能票房大收。我好奇的是,冯导在宣传新作的时候,不知道又有什么惊人之语,这远比他的作品本身更引人遐想。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