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抛砖引玉,讨论一下毛时代的人均收入以及如何看待当年的艰苦 -- 洗心

共:💬215 🌺1354 🌵1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回复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亲友描述的

1、粮食多少年都是按360分,多也多不了多少,文革期间细粮比例多了。老家所在村水库建成后,交粮多了很多。分地后,水利被破坏,现在也没恢复。

农村集市,粮食、肉一直有卖的,虽然不多,但没听说民兵抓人什么的。

2、包括文革,城市蔬菜大部分是自由市场(不是黑市)提供的。

专门问过多人多次!!!!

3、所谓洋跃进是批判华国锋,四三工程是70年代初开始的,那时候笑贫还在靠边站。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因此说前人不如后人不妥。

4、赤脚医生水平差总比没有强,现在农村医疗主力也是他们及其后人。

5、城市不知道,至少老家农村建房没听说老百姓为此挨整,我小时候60、70年代老房子不少。

6、扩招后大学生平均水平,能有扩招前学完大二的学生就不错了。

像机械等,个人认为先实践一段再学更好,过去主动到边疆、农村等,也比现在啃老的强。

7、高中入学率问题,1997才恢复到1982水平,以后我找找统计局的表。

本人79生人,80年代高中招生数量是减少的,60后的老高中生很多,很多子女反而不上高中(包括中专技校)。

过去镇就有高中,用不着县城,后来高中大多集中到县城了

8、50后60后的上一代文盲多,他们愿意,都可以上完小学。

他们在生产队累是机械化落后导致,现在多少马力多少千瓦?那时候呢,1马力至少顶几个人?

农田水利到现在也没恢复!水库失修严重,水渠更不必说!

改了龟腚,再回帖没钱了,遗憾!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