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写一点读《深翻》的笔记 -- gb0088

共:💬63 🌺68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2.互助组——穷帮穷、富帮富

 在1943年,毛主席提出为了促进生产“组织起来”。对于农民来说,组织起来并不是因为听毛主席的话,是现实的需要。由于长年战争的影响,生产资料非常少,在平分的时候,很多人只能象征性的分到一条驴腿,或者一个车轮之类,不组织起来都没法干活。

 互助合作的原则三条原则是自愿、以工换工等价交换和实行民主。所以互助虽然比单干好,但是也不是我最初想那种为了帮助家里缺劳力的困难户而互助的。要实现以工换工,最好就是互助的几家条件都差不多,这样谁也不吃亏。张庄干好的几个互助组都是这种类型,几个壮劳力互助在一起,富帮富,让生产资料的效率尽量达到最大化。

 要说民主真是个好东西,互助组办得好,就是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大家一起商量。只要商量好了,大家干活都有劲,以前一个人干的时候,看着那地就发愁,现在大家一起干,有说有笑,时间过的就很快,干活效率也高。这不由得让我想起来数学说过的,毛泽东时代是减肥长寿训练班,劳动又锻炼身体,又心情愉快,当然要长寿了。

富帮富有了,穷的只能帮穷。张庄也有“盲残弱组”,但是书里没说它的情况,想来应该是办的比较一般,有可能后面都没办下去。因此书里介绍的另一个典型,就是大名鼎鼎的昔阳县大寨村陈永贵的“老少组”。我现在一想到大寨这个词,心里就有一种崇敬的感情,这个村子太典型了。其实张庄并不是一个优秀的村子,甚至说是一个毛泽东时代比较差的村子,在看到后面的时候,通过各个方面细致的比较之后,完全体现除了大寨不同寻常。要是都能像大寨那样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怎么会失败啊,陈永贵大叔真的了不起。

“老少组”严格的说不能算“穷帮穷”,应该算“富帮穷”,因为陈永贵是个壮劳力,一开始是加入“好汉组”的。但是村里那些孤儿寡妇没人管,那些家的男人不是被日本人杀了,就是参军牺牲了。陈永贵看到这些不忍心,出于朴素的阶级感情,他决定加入“老少组”。

“我们所走的路应该是为了所有人解决难题而不只是为少数人”。

这个组里老人最小的60岁,小孩最大的12岁,所以陈永贵要想在这以工换工,那是不可能的,恰恰是因为这条成就了陈永贵的这个组的成功。在组里,老人孩子们真心的团结在陈永贵周围,陈永贵不把他们当外人,不跟他们算计,他们就和老陈团结的像一个人。一起商量一起干活一起收工,当年的产量就超过了“好汉组”。“好汉组”只是春天在一块,以后就各顾各。

周总理说大寨是先公后私,陈永贵超越了自己农民的局限性,不同于成千上万只看到互助对自己有短暂好处的农民积极分子,坚信靠自己无私的精神可以团结周围的农民,把大家的干劲发挥到最大,所以首先要带头的做到自己无私。如果说农民干活没有积极性,我觉得不是因为什么干多干少一个样,大锅饭没有积极性。而是因为干部没有发挥好作用,干部不能首先做到自己无私,不能做到为大家。

书里还描写了苏联人在长治试办的集体农庄,国家专门弄来大型的农业机械,希望在一个试点实现农业机械化。这个农庄很快就黄了,原因除了农民的文化水平不高,就是国家买了机器,农民都觉得坐着就可以丰收了,没人愿意干活。后来国家地方又试图在长治推广几种农业机械,都遭到了农民的消极抵抗。我几乎看见了一个“大跃进”的提前预演,所有的这些失败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没人和农民商量怎么回事,所有的来了都是行政命令。农民看不到这些行政命令的具体实现和自己有什么关系,他们只是被动的接受,没有试验,没有说服,没有干部进行调查研究,没有人把农民真正的当作合作者。

关键词(Tags): #互助合作(当生)#互助组(当生)#大寨(当生)#陈永贵(当生)#穷帮穷(当生)通宝推:俺老孫,阴霾信仰,网海,sukan,换了人间,九霄环珮,老老狐狸,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