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也说“日暮乡关何处是”。与九霄环佩老师商榷。 -- 切地雷

共:💬15 🌺3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其实您的说法最有可能是诗人的原意。

不过我们鉴赏者,总是要看出些诗人自己都没想过的东西。

就象我们看《大话西游》。

其实还有更骇人的解读呢:看看马元龙先生的论文吧:

“登高望远,心瘁神伤”这一原型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有两种类型。其一是有所望而望,其二是无所望而望。下面就此两种类型略作分析。

“有所望而望”是指登临者有明确的企盼的对象,或者是怀人,或者是思乡。怀人如王昌龄的《闺怨》、晏殊的《一丛花令》、乐府《西州曲》等等。思乡如崔颢《登黄鹤楼》、李白《菩萨蛮》、柳永《八声甘州》、范仲淹《渔家傲》等等。登高望远而思乡怀人,这种悲凉之美在于所怀之人和所思之故乡的可望而不可即。不过,这种“可望”也并非真正的视力所能见,而是一种“想望”。因而登临者望的只是心中的故乡和佳人(友人);而故乡也并非登临者诞生地自然状态的山水,而是一种象征,是诗人焦灼不安的灵魂可以徜佯其中得到安慰和休宁的精神家园。其实他们(包括所有人)对故乡的眷恋都是对精神家园的向往,在那里,漂泊的旅愁可以停歇,仕路的失意可以得到抚慰,内心的孤独与苦闷可以得到安宁。但是,这种精神家园只是一种乌托邦,实在的故乡其实并不能在实际上抚慰他们的创伤。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所有思乡情切的人往往永远都在流浪。故乡只是一种虚拟的精神家园。

其全文很值得一读。连接在:http://www.csscipaper.com/literature/gdwxll/14293_2.html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