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历史色盲讲故事——故事,过去的事儿(182) -- 江南水

共:💬91 🌺77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历史色盲讲故事——故事,过去的事儿(186)

大楚兴,陈胜王

虽然打的是扶苏、项燕两块招牌,但是这两块牌子在陈胜、吴广的心中还是有轻有重的。

不信的话,且看他俩人给自己这个小团体暂定的名号,“大楚”。

看来,他俩人并没有对扶苏这块招牌抱多大的希望,主打品牌还是项燕。

人马有了,虽然不是很多,名号也有了,虽然是山寨的,下面就该进行最重要的一步了,抢地盘。

只有脚踏实地,才能喜气洋洋,没有地盘,多么宏伟的目标那也只不过是画在地上的大饼。

大泽乡所在的蕲县,是革命的发源地,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不拿下他,没法儿对自己交代。

蕲县再怎么重要,那也只是革命的摇篮。人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革命那就更不能啦,要是总在摇篮里晃悠,早晚会被邪恶的大秦帝国的反动势力掐死在摇篮里。

拿下蕲县后,陈胜就安排葛婴领兵前往了蕲县以东,让他在那一带活动。稍事休整后,他自己则和吴广率领主力人马,奔向了西方。

东方各郡一看葛婴就在自己家门口晃来晃去,哪还有心思管陈胜他们要去干吗啊。

没有了后顾之忧的反秦主力,在淮北平原上,大大方方的抢夺地盘儿,没费多大的事儿,就拿下了铚县、酂县、苦县、柘县、谯县等五个县。

这架势,说势如破竹,一点儿都不夸张。

除了这些地盘儿,反秦的队伍也迅速的壮大了起来,人马翻了好几番儿,据不完全统计:战车六七百乘、骑兵一千多、步兵数万人。

在这看得见的一切的背后,是看不见的人们对大秦帝国发自肺腑的痛恨。天下的形势,终究没有辜负陈胜的殷切期望。

手里只有几百号人的时候,就敢去打蕲县,这会儿趁这么大一笔家当,不闹腾得更大一点儿,那就太对不起这笔家当了。

这一天,陈胜、吴广带着这些家当来到了陈县(今河南省淮阳县)。

陈县、蕲县都是县,但是县和县还是不一样的。陈县很重要,比前面其他几个县加起来,还重要得多。

陈县到底有多重要呢,我没去过河南省,不了解当地的地形地貌,说不上来。不过,我可以举一个例子。

当年楚国的都城郢被该死的白起攻陷,整个国家风雨飘摇。走投无路的楚国,选择了迁都,新都城就是陈县。

陈县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到底有多大呢?

作为楚国的倒数第二个都城,陈县见证了楚国在战国时代的最后辉煌,吞并鲁国。

这个夹杂着楚国辉煌与落寞的陈县,是不是也能引发楚人的故国幽思呢,他们是不是在心中早已把陈县当成了某种象征呢。

哪怕是在现实中,陈县的地位也不是一般的县能比得了的,陈郡(一说是淮阳郡)的政府所在地就是陈县。

用今天的话说,陈县是一个省会城市,还是一个兼有各种重大意义的省会城市,就像是今天的西安市。

来到陈县后,陈胜等人发现老天爷似乎也站在了自己这一边,陈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郡守,不在家,陈县的当家人,县令,也不在家。偌大一个陈县,只有几个副职在守摊儿。

无论是现实斗争的需要,还是心理上的故国情怀,决定了陈胜这些人的面前,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拿下陈县,哪怕是秦二世亲自在这儿守着呢。

对陈胜这些楚人来说,陈县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对县里的帝国官员来说,陈县也不是可有可无的鸡肋,丢了陈县,这哥儿几个就得手牵手的去见阎王,虽然他们只是副职。

啥也别说了,你要战,便战。

自组建以来,反秦的队伍终于碰上了一场硬仗。

陈县虽然是块硬骨头,架不住这支队伍的牙好,胃口更好,吃嘛嘛香。整个过程比前面要曲折,但是结果跟前面一样,拿下!

帝国的那几个副职官员,以身殉职。

这支临时拼凑的队伍,能够这么风光的在中原地区闹腾,我觉得他们是沾了时代的光。

冷兵器时代,抡着扁担和拿着刀枪,没有特别大的差别。

更重要的是,当时距离战国仅仅只过了十几年,大秦帝国成立后,帝国也没闲着,北边跟匈奴死磕,南边在岭南忙活。

每个生活在那个年代的成年男子,要是没有过上战场的经历,怕是都不好意思说自己还是个男人。

这些平常在家种地的汉子,拿起刀枪,就是合格的战士,跨上战马,就是优秀的骑士,驾起战车,就可以冲锋陷阵,根本不存在“先培训,再上岗”这个大难题。

武器没有代差,兵员素质不比正规军差多少,打了败仗,大伙儿全他娘的玩儿完,这样的队伍,战斗力能不强悍吗。

何况,帝国的正规军都在北方长城一线呢,这支队伍的对手,也就是民兵预备役的水准。

借着时代的东风,楚人又回到了中原。

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为了避免跟面对面的秦国人擦枪走火,选择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带着楚国的政府机构,无奈的离开了陈县,迁都到了寿春。三十几年后,陈县再次成为了楚人心中的圣地。

还记得半夜里那只狐狸的叫声吗,“大楚兴,陈胜王”。

故都已经收复,证明了“大楚兴”不是忽悠人,那个“陈胜王”也不该让人们失望不是。

拿下陈县没几天,陈胜就广撒英雄帖。

陈胜这帖子发得很有水平,能够收到这份请帖的,都是些当地有头有脸的人,三老、豪杰。

三老,不是三个七老八十的成年人,而是一个职务,乡镇里的职务。

三老的工作是主抓当地的精神文明建设,教育乡里乡亲们多做好人好事,坚决抵制歪风邪气。哪儿出现好人好事了,由他们出面进行大力表彰,该挂锦旗的挂锦旗,该颁发荣誉称号的颁发荣誉称号。他们还负责四处宣传这些好人好事,并号召大伙儿一块儿学习这些好人好事。(三老掌教化。凡有孝子顺孙,贞女义妇,让财救患,及学士为民法式者,皆扁表其门,以兴善行。

豪杰是地方上的名门望族,也就是地方豪强。这些地方豪强依靠家族势力,上面能跟地方官员说上话,下面能跟普通人打成一片,相当拉风,也相当不招秦始皇待见。

当年,秦始皇就曾经让许许多多的地方豪强,搬家到了自己眼皮底下,咸阳。

旧的地方豪强,搬家到首都过幸福生活去了,新的地方豪强,马上就会在当地破土而出。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有些东西是没法断根儿的。

三老掌握着当地的舆论导向,他们要是在背后给陈胜编段子,陈胜在当地就甭想伟大光荣正确。豪杰是地方实力派,他们要是在桌子底下跟陈胜捣乱,陈胜也没法儿做好桌子上面的事儿。

简单说,陈胜是一条强龙,这些人是地头蛇。强龙不压地头蛇,他们的帐,陈胜不能不卖。

这些人虽然是地头蛇,但是这会儿遇到了强龙,该低头,他们还是能低下头的,不但做到了召之即来,前来给陈胜捧场,还口径一致的劝陈胜赶快登基做楚王。

在他们看来,就凭让楚国这个称号死而复活的功绩,陈将军也该称王。再者说了,以后还得指挥各路将领前去跟秦朝廷做斗争,陈将军没个王的头衔,会很不方便。(将军身被坚执锐,率士卒以诛暴秦,复立楚社稷,存亡继绝,功德宜为王。且夫监临天下诸将,不为王不可,愿将军立为楚王也。

说陈胜不想当楚王,这话怕是他自己都不好意思说出口,那个“陈胜王”一半儿是忽悠人,另一半儿怕就是他的心里话了吧。

三老、豪杰这些人,一个个的都是人精儿,虽然不是陈胜肚子里的蛔虫,他们也该知道陈胜请他们来是干吗的。他们啊,不过是用自己的嘴,说出了陈胜自己不好意思说的话。

说陈胜对自己当楚王没有任何顾虑,那也不对,否则就没必要费这么大劲,等着别人来劝进了,像秦始皇自称皇帝那样,痛痛快快的自立为王就是了。

面对着三老、豪杰的恳切眼神,陈胜并没有一口就答应下来,他把征求的目光转向了另外两个人。

关键词(Tags): #帝国时代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